一座城市,
不能没有夜市;
一座城市的夜市,
不能没有烟火味;
在夜夜都是良宵的广州!
你觉得,
哪个地方最该弥漫烟火味?
6月12日晚,2020“Young城Yeah市”夜间消费节正式拉开序幕。开幕10天以来,本报记者走访城中各大夜间消费打卡点,一探夜间餐饮的状况。
天河区作为广州的新城市中心区,其夜间消费打卡点展现着现代风貌。
天河路商圈的正佳广场是夜间消费的打卡点之一,据了解,在周末,不少餐厅从晚6点开始等位。其中,部分餐厅从傍晚6点至晚上10点,连续4小时内都处于排队等位状态,曾经的烟火气再次回归。
傍晚6点至晚上8点期间,据了解,某知名餐饮店店内已无需隔桌而坐,等位时间更是超过1个小时。而到了晚上8点半,虽然已经过了正常用餐的高峰期,但等位人数依然是有增无减。
晚上10点,某火锅门前等座的人数超过20人,其中以年轻人聚餐为主。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等位的是第三轮客人,还要等一个小时左右才能入座。而在另一间火锅门前,排队的人数接近15人;探鱼火锅的等位顾客坐了整整两排,接近20人排队;小郡肝串串火锅的排队顾客还拐了个弯,人龙长达25人。
再去到天德广场的露天市集,不少商家来到现场摆摊甚至直接将食物车开入,还有各种有趣的街头表演和动感灯光秀,现场可谓有吃有玩。而市民只需花费10—30元便可消费饮品与食物,颇受年轻人以及家庭消费者欢迎。从傍晚6点到晚上10点,现场依然十分热闹。
珠江道,也是广州人夜间消费打卡点之一。从晚上9点开始,广场内的酒吧、餐吧等就变得人头涌涌,一些比较热门的酒吧、餐吧,如The Window、Commune、贰麻酒馆等排队需要1小时以上,正在等位的何小姐是珠江道资深“夜蒲”达人,她告诉记者,实际上,珠江道只在周末的时候比较旺,甚至在凌晨1点钟仍然需要排队等位。不过,在工作日的时候,不少广场内的餐厅能够坐满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但是以往人声鼎沸的棠下、棠东、东圃、珠村等城中村食街,却远远不如中心商业区般热闹,以往人丁兴旺的大排档、小食摊等少人光顾,甚至不少餐饮店铺仍然贴着“旺铺招租”等字样的纸张。棠下村一潮汕小吃店的老板林达告诉记者,疫情发生后,村里的餐饮小店倒的倒、跑的跑,而人们现在也喜欢到岗顶、石牌桥那边的广场、餐厅消费,因为现在那些餐厅的折扣力度大,平均消费与村里的餐厅差不多,而且看起来还更加安全卫生。
回到荔湾区,在夜间最聚人气的餐饮业态与新城区天河区完全不同,传统的路边店、大排档更受夜间觅食的人喜爱。
6月21日晚,记者在龙津路看到,以龙津东路为始一直延伸至华贵路口路段,两旁有超过30家大大小小的餐饮食肆,品类从粤菜酒楼到东北菜、川菜、湘菜都有,其中一些潮菜小店、大排档、串串店等,营业至深夜两三点。到了晚上11点,龙津路才算真正旺起来,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不少大排档更是需要排队等位,可谓是越夜越精彩。
在西华路,作为老西关的著名“食场”,夜幕降临时就会出现与白天小食满街截然不同的景象:大排档、宵夜档、路边档陆续出场,炒牛河、炒田螺、砂锅粥、小龙虾等夜宵“必备品”,还有诸多来自大江南北的小吃也在此聚集,可谓小市民式夜生活的亮丽一条街。
不过,与龙津路不同的是,到了晚上11点,西华路便渐渐冷清下来,不少餐厅都早早将外摆的餐位收起。西华路一酸菜鱼店的老板表示,周末的时候,西华路周边的餐厅都能坐满,还能经营到凌晨2点。不过到了工作日,11点后就少人光顾,一来是“老广州”们吃不动宵夜,二来是老城区的新一代广州人更喜欢到天河、海珠一带消费,因为新城区的吃喝玩乐场所应有尽有。
无论是新城区还是老城区,都有各自最兴旺的夜间消费打卡点。
不过无论是广场店、酒吧,还是大排档、路边摊,都彰显着城市的繁华盛景,夜市越是热闹非凡,越是展现着城市的烟火气。
那么老广州、新广州最希望广州哪个地方最有烟火气呢?
餐饮产业评论家姚学正作为老广州,他表示,提起90年代的广州,音乐茶座、服装夜市和大排档是当时的夜生活的三大标志,大排档更是给人一种亲切、舒服的感觉。那时珠江边沿江路的广州西贡渔港也曾红极一时,一度食客如云。甚至有句这样的俗话:食在广州,当时没到西贡渔港吃过就不算来过广州。因此,他希望当年曾兴旺于东堤、长堤、广卫路等地大排档,今天能够得到政府扶持,在符合卫生、环保、安全等要求下,以极具广州特色的样貌彰显广州的夜宵风情。
在广州读书、工作了7年的潮汕人刘家明希望沿江路一带酒吧街能够再次兴旺起来。“当时还在读大学的时候,我时不时也会和同学来这边‘夜蒲’,而出来工作之后,沿江路的酒吧街更是我减压、消遣的好去处。那时候沿江路的酒吧选择众多,有专门做鸡尾酒的、专卖威士忌的,还有专卖精酿啤酒的,有些酒吧还有外国的爵士乐队驻场,氛围非常好。待酒醒后,再去附近的大排档吃烤生蚝、炒牛河、炒田螺,然后在黎明前进入梦乡,感觉一下子就融入了这个城市。”
而同样在广州打拼了7年、居住在棠下村的河南人林敢达则是希望城中村的烟火气能够回归。他表示,在棠下北社大街上,短短的街道两旁聚集着超过20家河南菜餐厅,基本以“胡辣汤”“面馆”“河南饭店”等具有河南特色的名字命名,大都主打胡辣汤、羊肉汤、手工馒头、凉菜、卤肉、烩面、煸炒鸡等河南特色菜式,而且这条街上的经营餐厅的都是河南人,因此出售的菜式、小吃都很有河南味道。
例如这里的胡辣汤,胡椒、辣椒、熟牛肉、羊骨高汤、面筋、面粉、粉条、黄花菜、花生、木耳等材料一样不少,吃起来就是家里的味道,再配上一份水煎包、油条、菜角等小吃,一顿饭下来不超过15块,每当晚上下班的时候,各种各样的河南小店总是坐满了人,听着都是讲河南话,有种回到家乡的感觉。“其实这里不仅有河南的特色小吃,还有四川、湖北、潮汕等地区的特色小吃,每天下班回来整条村都熙熙攘攘,烟火气十足,而现在因为疫情的原因,不少小店已经倒闭,不少人不愿意来用餐,烟火气瞬间就没了,我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大力度扶持、整治城中村,让城中村的外来务工人员能够再次融入广州。”
作者| 冯睿峻、罗珊珊、龚智南
编辑|某南
部分图片来源 综合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