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主旋律,这么拍就对了

2019-08-28   独立鱼

近几年,国产纪录电影是越来越好了。

从立足现实问题的《二十二》、《大三儿》、《生门》…

到追溯历史人文的《舌尖上的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喜马拉雅天梯》…

有些伤疤不该被遗忘,有些故事值得被铭记。


每一部匠心之作,都令观者肃然起敬。

最近,又一部国产纪录电影引起香玉的好奇心。


这一次,讲述的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故事——


《共同命运》



这是全球首部“一带一路”电影


集齐了一众神仙卡司

剪辑师是“娄烨御用剪刀手”朱琳(《推拿》《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我不是药神》);


编剧是英国电影学院奖四届得主盖·希贝特(《天空之眼 》《哭泣的战争》《天堂五分钟》);


策划人雷建军也是佳作频出(《我在故宫修文物》《无问西东》《喜马拉雅天梯》);

还请来了BBC纪录片《人类星球》的核心摄影团队操刀画面。


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到贵州茶乡的喀斯特地貌,再到宣纸故乡的徽派建筑......


祖国大好河山,每一帧都可以截成壁纸。



不仅如此,还跨出国门。


剧组300余人,历时两年,跨越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行程约30万公里。


拍摄了西班牙、智利、约旦、哈萨克斯坦、肯尼亚等地的风光美景。


将丝绸之路沿线的迷人光景完美呈现,令人目眩神迷。


更有趣的,是风景背后的故事。


在宏大的“一带一路”命题之下,是普通人视角出发的苦辣酸甜


不同的国别、性别、年龄的人们,有着各自色彩斑斓的追梦旅程



格瑞斯·姆瓦布里,一个热爱美术的肯尼亚女孩。


贫乏的教育资源却横亘在眼前。


学校没有专业的美术老师,家里总有繁重的家务活剥夺课余画画的时间。


所以,当她知道远方的内罗毕有免费的美术课时,便立即萌发了动身寻梦愿望。


可怎样才可以攒够钱,登上去内罗毕的火车呢?



塞贡多·桑托斯,一个西班牙手工造纸大师。


曾经有许多知名画家向他购买纸张,但如今他们都逐渐去世,手工造纸业的时代也一去不复返了。


于是,桑托斯黯然地决定退休。


即便有后辈想要登门拜师,他也摇头谢绝,坚定地停业了。


他决定启程去中国,寻找造纸术的起源地。


不知在悠久的文化古国,他是否能重燃起对事业的热情?



哈依达·哈瓦尔迪,一个渴望独立的中东女性。


尽管拥有名校毕业的高学历,却依然在女性就业歧视的三座大山前败下阵来。


父亲不赞同她外出工作,男友觉得面子挂不住,公司更是认定她一旦怀孕就会辞职。


18次求职面试,一次都没有成功。

父亲已经下了最后通牒,下个月再找不到工作就准备结婚。

她很困惑,究竟如何,才能做真正的自己?



吴英华,一个喜爱摄影的货车司机,却没有自我展示的舞台。


他朋友家的孩子杨杨,是一个初出茅庐的话剧演员,正困顿于创作上的瓶颈。


为了让杨杨散心,吴英华带她踏上了丝绸之路,一路阅尽各色风光;


与此同时,为了让吴英华重拾初梦,杨杨奇招尽出,让他报名司机摄影大赛。


两个内心孤独的人,能否在旅途中寻找到理想的自己?



最打动香玉的,是第五个故事。


玉苏甫江·阿布拉,一个热爱篮球的新疆男孩。

他最喜欢的篮球运动员是姚明

只要能在学校的比赛中胜出,就能参观乌鲁木齐的CBA篮球赛。

还有机会亲眼见到偶像。


但是,父亲不赞同他进行篮球训练,认为这会耽误学习。


更难过的是。


他的先天条件并不好,15岁的年龄只有1.41米的身高,被认为并不是打球的好胚子。

这让香玉忍不住想起年少时的自己。

梦想才刚刚萌芽,是否就要被无情地掐断呢?



五个地区,五个故事,五个梦想。


每个故事都分别由不同的导演执导。

其中第五个,玉苏甫江的故事是邓斐导演的。


前不久,《独立鱼》受邀对邓斐导演进行了专访

初次见面,导演穿着白色棉质T恤,浅蓝色的牛仔裤,浑身透着朴素自然,面容温和恬淡。


看上去,就是一个扎扎实实做纪录片的人。


他之前的作品不多,但几乎每一部,都是豆瓣8分+的口碑之作。




做纪录片出身,又拍过“一带一路”题材,团队里还有不少熟悉的老友。

这次拍《共同命运》,想必自然是轻车熟路。


但导演坦言,之前的作品多是历史题材。


这一次拍现代题材,还是有不同的感觉。

拍历史题材,可以查古籍资料,可以了解历史知识,甚至还可以去想象。


而现代题材,更重要的是了解当地的生活,走进人物的心里,了解他们做每件事情背后的动机。

“其实做纪录电影,更多是做人,做心。”


众所周知,电影中最难拍的就是小孩和动物。


走进男孩的内心,并不容易。


邓斐导演分享了一些他们相处的幕后故事。


因为玉苏甫江的家乡在新疆喀什乡下,学校篮球场的条件不太完备。

于是,导演为他找了个标准的篮球场馆,让他玩个痛快。


“他一进去就疯掉了!”


导演场地租借了五个小时,玉苏甫江就打了整整五个小时。


事实上,在整个训练期间,他每天只能睡5到6个小时。


“我跟他讲,你保持住这样的状态,以后不管做什么都会成功,不一定是打篮球”。



被对方敞开心扉真正接受后,导演也就能抓捕到越来越多的生活细节。

邓斐分享了很多,其中最令人动容的是,男孩与教练的日常


在玉苏甫江的周围,有着很多否定的声音,但是教练却对这颗热忱的心给予了肯定。


他用玉苏甫江的偶像姚明做类比。


姚明的先天条件也不好,跟腱太短,速度不快,长得越高,跳得越低。


他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不是身高条件,而是因为自己的热爱和坚持


唯有卸下包袱,方能日拱一卒。


力量、技巧、智慧,玉苏甫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成长。


“我们想表达的是,他血缘上的父亲是他的爸爸,精神上的父亲是他的教练”。



除了走进主角的生活,作为导演,还要围绕很多人打转。


难点有三:


第一,是向外协调的团队合作问题


这是一个国际化的团队,包括中、美、英多国的创作人员。


邓斐的小组,比较特殊,是多民族。


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斯坦族、汉族、回族,不同民族的人一起工作。


一般来讲,统筹工作是个重担,但在邓斐眼中,这回却轻松很多。

新疆人喜欢大口喝酒,大口吃肉,没有什么事是一顿饭搞不定的


对他来说,剧组就像一个江湖


大家只要拿出自己的真心,对方自然就会真心相待。



第二,是对内自省的创作思路问题。

纪录电影,把握故事性和真实性的平衡很重要


邓斐坦言,这是最令他痛苦的问题。


头三天一直没有找到感觉,要么太偏重剧情,要么太偏重纪录。


直到他找到诀窍,保持影片中的“疏离感”


一方面让镜头远远地观察,一方面丰富场面内部的调度,效果一出来,感觉就对了。


邓斐说,这种疏离的灵感来源于侯孝贤


《悲情城市》、《海上花》、《冬冬的假期》,都是他最喜欢的侯氏电影。


顺带说一句,邓斐的摄影师王琥,正好曾是侯孝贤御用摄影师李屏宾的搭档



电影中最令人惊心动魄的时刻,莫过于男孩和姚明见面的那场戏。


这也是邓斐导演最难把控的一场戏。


全程只有十分钟,失误不能重来。


原本,玉苏甫江准备了好多问题,没想到,关键时刻却卡壳了


涨红着脸,瞪着眼睛,羞涩地把自己的画儿递给姚明。


导演笑着说,我当时就傻了。


没想到回过头再看,最终呈现的效果很真实,远比预期设计的要好。


意外之美,就是纪录电影最大的魅力所在。



第三,就是怎么面对观众。


说实话,主旋律电影并不好拍,也不容易讨喜,但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作品让人惊喜。


要么在类型上做文章,有更丰富的视听表达;

要么走现实主义路线,用真实的力量感染人。


邓斐指出了第三条路,就是拍好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对他来说,首要任务不是反映什么样的核心主题,而是搭建好每个人物之间的关系。


只有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到别人。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就是追求梦想的动力。



镜头内,主角们都为了实现自我而奋斗;

镜头外,所有剧组成员们也都为了能拍好这支片子而不懈努力。


相信坚持梦想就能成功,是支持剧组走下来的原因。

“我们创作团队真的很难。有人说,中国人自己的故事都讲不好,还要讲世界的故事,你在开什么玩笑呢?可是,我们走下来了”。



尽管中间有诸多挫折和坎坷,但片子终究还是完成了。


将于8月30日上映


但对于导演来说,其实没有一个片子,他会觉得特别满意。

永远都会有非常多遗憾


电影原本是10多个故事,最后精简到5个,原本300小时的素材,精简到95分钟。


那些未完成的故事,都是缺憾。


但邓斐觉得,遗憾不要紧,最重要的,是传达了自己想传达的。

他在片子中展现了自己亲眼看到的美。

无论是人性之美,还是景观之美。


肯尼亚蒙内铁路、亚欧大陆桥、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这些超级工程,不只是概念和口号。


“当我们走过“一带一路”,才发现它真的在改善当地人的利益,同时也在改变我们自己的命运”。

客观承认,很多人并不喜欢“主旋律”这个标签。

觉得命题太过宏大,与普通人的生活太遥远。

甚至会下意识地把它跟浮夸地喊口号、煽情地飚热泪挂钩起来。

但其实,什么是“主旋律”

背后的含义是“主流意识形态”、“主流价值观”

说直白点,就是我们所讴歌的人性真善美,是贯穿每个人生活的价值判断与行动指南。

它从来不该成为个贬义词,更不该离观众遥远。


恰恰相反,它就融于现实的方方面面。


近两年来的多部作品,从《我不是药神》,到《流浪地球》,其实同样是带有主旋律光圈的。

电影的多元化,是伴随着类型的相互交融,共同进步的。

对应着看,其实“新丝绸之路”也是同样。

这并不是一个死板的地理概念。

“新丝绸之路是活的,就像我们流动的血管一样。也许因为历史的原因,旧的丝绸之路中断了,但今天又提出了新的丝绸之路。它是个活体,是人类互相交融的一个过程”。

积极交融,才是真正的进步之途;


故步自封,只会带来历史的倒退。


对个人而言,是如此;对电影而言,也是如此。

对国家而言,更是如此。

无论何时,都把选择权牢牢地抓在自己手里。


保持积极开放的态度,才有更多条路可以走。

人类文明的每一步向前,背后都有着千千万万个真实而热血的故事。

而这些都值得被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