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改革,收回空编,中小学增加编制。事业单位改革是近些年议论的比较多的内容。事业单位改革势必会涉及到编制的去留问题。近几年,各级机构编制部门在严控机构编制总量的背景下,通过盘活存量、统筹调剂、周转使用等,将其他行业和领域核减下来的编制,优先用在保障中小学教育发展上。
教师编制
关于中小学的编制,2014年将县镇和农村小学、初中和高中标准提高至1:19、1:13.5、1:12.5的城市标准,分别提高了10.5%、18.5%、4%。编制的增加,不仅仅是保证了就读学生的学习质量,更是提高了教师工作的稳定性。
对于中小学的编制问题,总体来说是按照以下三种方式来进项调节的。
首先,编制的标准不断提高。根据生源变化,如随迁子女,城市二孩政策等,贫困偏远地区适当的增加教师的编制数量。
其次,倾斜力度加大。截至2018年底全国各省、区、市公办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基本都达到或超过全国统一的编制标准,所有省份在事业编制总量只减不增的同时,均保持了教职工编制的基本稳定和逐步增长。
最后,动态调整教师编制。加大教职工编制统筹配置和跨市县调整力度,原则上以省为单位每2年左右调整一次。
随着教师编制制度的不断完善,教师待遇的提高。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不再是一句空话。教师行业将会重新回归到本质的教书育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