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背叛”过,才会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忠孝爱?

2019-12-26     宸冰读书


本文节选自《诗说中国 家国卷:家国情怀》


《左传》记载,魏颗是春秋时晋国的大将,其父魏武子有一爱妾,魏武子得病时曾嘱咐魏颗,将爱妾另嫁他人,而在病重时,又让魏颗将爱妾殉葬。魏颗在父亲身故后,遵从父亲头脑清醒时的遗嘱,将其爱妾改嫁。后来,魏颗在战场上和秦国的大将杜回交战,正在难解难分之际,杜回突然摔倒。原来是一个老人将青草结成绊子,绊倒了杜回,魏颗大胜。当天夜里,魏颗梦见这老人,他自称是当年那位姬妾的父亲,特地来向魏颗报恩。

齐国的晏婴。其时齐国国君是齐庄公,一日,齐庄公到大夫崔杼家里去,和他的妻子棠姜私通,不料崔杼早已埋伏刀斧手,当场将庄公杀死。晏婴听闻噩耗,决定去吊唁齐庄公。

晏婴到了崔杼门前,手下人担心地问:“您这是要自杀为国君殉死吗?”

晏婴说:“难道他是我一个人的国君?我为什么要为他去死?”

手下人再问:“那您打算逃跑吗?”

晏婴说:“我难道有罪吗?为什么要跑?”

手下人又问:“那我们回家去吗?”

晏婴说:“国君死了,我们要回哪里去?我们做臣子的,应当要保护社稷,岂能只是为了俸禄钱粮?要是国君为社稷而死,那我也会随他去死;现在他是为自己的错误而死。眼下都有人弑杀君主了,我为何自杀?为何逃亡?又要回到哪里去?”

说罢,晏婴踏进崔杼家,伏尸大哭。崔杼的手下想杀他,然而崔杼知道晏婴深得民心,最终不敢下手。

黄宗羲说“天下为主,君为客”,显赫的君主不过是寄居一时的“客”,比起“忠君”,还是天下苍生的福祉更值得追寻。

他们在依附君主以外,为自己开辟了一条安身立命之道:舍身于国家社稷,而非君主一人。这大概就是“报国”的最高形式吧!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MAAnQm8BMH2_cNUgfkf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