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万山:产业活起来村民富起来

2019-09-03     铜仁组工

万山:产业活起来村民富起来

仲夏时节,道路一旁的48个大棚蔬菜排列整齐,1200亩“菜篮子”熠熠生辉。敖寨乡把村民闲置土地利用起来,用准用活 “622”分配模式,让村民的生活得到更大改善。

“622”分配模式是由敖寨乡中华山村2015年创新提出的集体经济“622”利益联结机制,将利润的60%用于贫困户、20%用于村集体经济积累,20%用于合作社管理人员奖励。

“622”分配模式点燃了群众的干事创业热情,该村当年发展食用菌集体资产从上年的30万元增长到1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从2000元增至6000多元,贫困发生率从16.35%下降至9.7%。2016年6月29日,中华山全村172户贫困群众,领到了集体经济发展以来“622”分配模式下的第一笔产业分红,每户1500元。此后,年年分红。中华山村从贫困落后村变成了脱贫致富村。

村村脱贫有模式

“622”分配模式入选“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该分配模式发源地图片被列于国家博物馆。该模式发源地中华山村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称号。2016年,“622”模式便在万山区全面推开,有力推动了万山转型,群众脱贫。

2017年,该乡两河口村成立工作小组,挨家挨户为村民介绍“中国菜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农业落户万山以来取得的成效,组织村民现场参观学习。2018年,占地500亩的标准化蔬菜大棚建成,带动就业500余人,实现户增收0.8万元以上。在村民积极性提高了后,该村积极组织专业培训会,建立农技服务精准到户机制,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至今年年初,该村向周边超市销售黄瓜20多万斤,辣椒3万多斤,西红柿30度万斤,实现收入100余万元。

瓮背村是该乡最落后、偏远的乡村,顺口溜 “两头猪仔喂一年,不够柴米油盐钱”是该村的真实写照,村民生活条件艰苦。2017年,在该村党支部书记杨昌喜的带领之下,把莲藕种植作为该村的主打产业,流转该村群众的闲置土地,成立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产业。当年8月,该村首批莲蓬通过电商平台、大型超市销售4000余箱,该产业销售收入达10万余元,除莲藕外,该村还因地制宜发展了林下土鸡养殖和食用菌产业。2018年,该村产业收入共计达18万元,60余名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定就业,年收入在6000元以上,46户贫困户通过与合作社建立利益联结,户均分红1600元。

目前,全乡共发展食用菌企业4家,专业合作社6家,建成食用菌示范园区1200余亩,规范化生产大棚60个2.6万平方米,简易大棚287个5.2万平方米,发展黑木耳、香菇、平菇等食用菌2000万棒,年销售收入达7000多万元,利润3100多万元,实现直接就业300余人,带动间接就业人数1000多人次。

户户脱贫有门路

近年来,敖寨乡主动融入全市“ 一区五地”及万山区“四圈两带一网”布局,围绕脱贫抓产业,产业抓改革,在巩固创新“622”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一户+”改革模式,构建起新型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了“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的扶贫格局。

该乡充分调动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积极性,通过公司+精准扶贫户的形式,以荣忠公司、海天农业公司等为龙头,以中华山村集体经济为依托,以该乡建档立卡贫困户为对象,由企业垫资提供出菇菌棒,负责指导农户按种植技术标准实施种植,生产合格平菇、香菇产品。公司负责回购后实现贫困群众增收,构建食用菌产业精准扶贫运营平台,实现带动5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脱贫。

中华山村已拟定实施发放1万菌棒带动发展名单,贫困户年底增收将达到10000元以上。下一步,敖寨乡将在中华山村和两河口村全面铺开“一户一万菌棒”项目建设,实现对2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种植1万菌棒,推动产业扶贫到村到户到人,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做起“小老板”,迅速创业、马上增收。

为增强贫困村的脱贫“造血”功能,敖寨乡借助万山区推广“九丰农业+”模式,以“公司+合作社+贫困户”为基础,实施“一户一亩菜园”计划,流转土地30亩分给30户贫困户,由农户负责具体实施,蔬菜种植种子采购资金由乡财政统筹解决,按照每亩奖补300元,用于购买种子、农药、肥料等农用物资,蔬菜销售由乡政府负责联系销售市场。同时,以强有力的工作措施高质量推进“菜篮子+精准扶贫”项目,积极推动该乡500亩标准化大棚建设,实现大棚“顶天立地”,蔬菜种植“铺天盖地”。

“一户一亩菜园”项目由公司(合作社)免费提供蔬菜苗给贫困农户,贫困农户进行自主生产,公司(合作社)统一回收。项目投产运营后,预计辐射带动就业300余人,带动该乡建档立卡贫困户789户2482人实现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目前,该项目建设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预计12月20日前完工。

此外,该乡还积极组织和引导有劳动能力、愿意创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到村集体经济中来,以承包或者自主经营的模式开展“精品水果”种植,由合作社(公司)统一收购,通过线上线下平台对外统一销售。

接下来,万山区将大力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拓宽增收渠道,继续推动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改革,继续以“一户一栏畜禽”、“一户一千斤鱼苗”、“一户一万朵莲蓬”、“一户一人就业”等模式,促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品牌化。通过盘活自身资源,大力发展食用菌、蔬菜、水果、畜禽水产养殖等富民产业,做大做强新型经营主体,健全产业发展保障支撑体系,助推产业扶贫多样性、群众增收时效性,奋力谱写出新时代农村的辉煌篇章。

活力 效率 温馨

传播党的声音 讲好党的故事

关注百姓生活 服务党员群众

“铜仁组工”微信号:trswzzb

审核:黄欣 编辑:覃庆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M1Hc9mwBJleJMoPMNIp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