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的说,买房真的可以算是咱们普通老百姓的一个人生大事,但是因为不熟悉,不在行,往往很多人都会走弯路。今天就为计划买房尤其是首次买房的朋友一个很基础但很实用的“选房流程”买房前一定要避开以下这“四不”,轻松避开“买房弯路”。
不明确需求、不明确区域、不明确产品、不明确预算
1、买房的目的是什么,投资还是自住?
如果是自住,是第一次买房的刚需还是第一次换房的刚改,或者多次换房的再改?目的不一样,对物业形态、房屋品质、社区环境的要求就会不一样,对房价的心理预期和总价的承受能力,也会不一样。比如,你是一个希望换一个大点的房子、更好的环境的“刚改”,但是小浪给你推荐了一个刚需楼盘,你会考虑吗?你不会。
如果是投资,板块发展潜力大不大、楼盘所在地段好不好、房子以后好不好出手、投资回报率算不算得过来等,需要更多的去考虑房子的资产属性。举个例子,北区一热点板块最近新开了有一个的楼盘,周边配套目前比较匮乏,但胜在价格合适、总价偏低,适合先买了放在那里做长线投资,要是急着居住,就要谨慎考虑。
2、要什么产品、多大面积、预算多少?
产品,无非就那么几种:高层、小高层、大平层、洋房和别墅(独栋、类独栋、联排、叠拼和合院)。这里的逻辑是,根据产品去筛选楼盘,而不是根据楼盘去选择产品。你想买一套高层,但这个楼盘目前主推的却是大平层,不匹配。
再根据面积去筛选楼盘清单里的高层:你想买一套套内面积约80㎡的三房,那么,那些套内面积超出80㎡很多(100㎡甚至更大)的高层,也不匹配。
然后再根据预算去筛选高层:你的预算在套内13000元/㎡左右, 那么,那些单价严重超过预算的高层还需要考虑吗?不需要。
1、明确选择范围
厦门有五个区域有岛内和岛外之分:岛内:思明湖里;岛外:集美海沧翔安同安思明区。个人定义,思明才是厦门!甚至说,只有厦禾路以南,厦大以北,中间那个什么山以西的部分,才是厦门。从买房的角度,思明老城区较少有成片的新住宅区域,零星的新楼盘价格也较高,老城的交通肯定是大问题,优势是所谓的“人文”,配套齐全,教育资源好(除了拥挤,其他都是优点)……大家认为的,传说中的厦门,其实就是这里。老城区以外的思明,我们可以简单定义为新厦门的核心区。从厦禾路以西到仙岳山,往东到江头,莲花,莲前一直到前埔会展中心一代。这个区域是有新厦门的味道,有新厦门的管理,有相对合理的交通密度……在思明区买房,没有特殊原因,一般都推荐这个区域。
2、调查板块定位和规划
定位会决定这个板块是什么规划、有什么配套、走什么路线等,购房者也可以从政府对该板块有无明确的定位和规划,来判断该板块在未来几年的发展前景。而这些都会构成我们衡量这个板块是否适合自己的基本维度。政府对板块限容、限高,对拿地开发商也有一定要求。这就导致礼嘉更多是房价较高的改善型住宅,不适合预算有限的刚需客群。
3、观察土地交易量和房企入驻数量
有了定位和规划以后,势必要进行建设和开发,把“文件”变成“现实”。除了向板块倾斜政策利好和配套资源外,就是通过卖地把开发商引进来,通过开发商的建设和开发去导入人口、催熟配套、拉动发展。所以,一定意义上,土地成交数量不仅暗示了板块的市场热度,也暗示了板块的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房企会从板块经济现状、产业布局、配套设施、人口流入等宏观层面综合考虑是否在一个板块拿地。它们对板块价值空间的判断,会比购房者看得更长远。所以,房企入驻数量也可以作为判断板块潜力值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房企品牌则可以作为板块商品住宅品质底线的参考维度。
4、留意板块发展周期
一个板块的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雏形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对购房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产品、房价和置业机会上。
但是,例如中央公园这类一只脚踩在成长期、一只脚踏进成熟期的板块,其产品已经迭代至主攻改需客群,价格也比其它板块高,其实不适合购买力有限的刚需客群考虑。
5、配套兑现程度和密集程度
配套,通常是指交通、商业、教育、医疗、公园等。而配套的兑现程度和密集程度往往是和房价呈正比的。
面对这类“不可抗力”,预算有限的刚需客群,在配套上难免会有所取舍,建议更多关注交通、商业等直接与生活便捷程度挂钩的配套。而对价格心理预期的改需客群,在配套的选择上可以更多去关注与生活环境和品质关联的配套,如公园、湖景、江景等。
1、朝向:坐北朝南最佳,采光通风都很好,且不当西晒。
2、房型:几房几室几卫,购房者需考虑到家庭结构和家庭成员的变化,未来5-10年内,这样的房型能否满足家庭变化的需求。
3、尺度:面宽和进深如何(主要看公区),面宽和进深的比例,是接近于正方形的1:1,还是两者比值相差较大的长方形甚至狭长型,这会直接影响通风和采光效果。
4、卧室:不要只看样板间,而是根据户型图里标注的尺寸计算一下,按照床、衣柜、床头柜等家具的常规尺寸布置房间之后,余留的空间如何,这会关系到起居的舒适度。
5、空间:有无可变动的空间,这类可变动空间的改造是否实用;或者,有无赠送空间,多大、如何使用等。
按照这样的流程走下来,买房的人实际上对自己想要的房子有基本的雏形。带着明确的诉求去咨询地产人的推荐、看法或评价,得到的信息往往会更准确、更有参考性。降低盲目跟风或选择而带来的风险成本,做出更理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