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的事业人员,怎么还都想着通过各种努力,成为公务员身份呢

2019-07-16   公事吧

事业单位的职工,虽然也是体制内人员,但许多人都会千方百计想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党政机关,成为公务员。比如公务员考试、公选、提拔晋升等,至不济考进参公事业单位,成为参公人员也一样。有的甚至明知道“借调”到党政机关,和进党政机关工作成为公务员是两码事,但还是乐此不疲,哪怕是去机关出苦力,好像离机关过近,成为公务员的可能性就越大。

事业人员想进机关成为公务员,有下面四方面的原因:

1、工作稳定:事业单位正面临分类改革,大多数参公人失去了参公岗位,成为了纯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甚至有人还因此丧失了提升职称的机会。生产经营类的事业单位改制为了企业,部分地区一刀切,所有人员包括负责人在内,一律随企改制,从事业人员变成了企业人员。自收自支、自定、自筹类编制明文规定取消,原来有编制的人员,成了没有编制的人员。所有这一切,使得事业单位从原来的“铁饭碗”,变成了“瓷饭碗”,工作如此不稳定,身份、岗位变化如此之大,事业人员肯定不会安心啊。反观党政机构,虽然也是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改革,但对个人影响有限。党政机构的改革,主要是职能改革,许多职能进行了划转,使得权力更统一、责任更清晰,更有利于职能的发挥。虽然也有精简机构和人员、编制的要求,但在职公务员身份没有变化,而且许多参公人员还随职能被一起划转到了党政机关,成为了公务员。

2、工资高:体制内的工资排名,最高的应该是专业技术人员,其次就是公务员,事业管理人员排第三,工勤人员排最后。即使在中西部经济欠发达的小县城,工作二十年,如果是副高职称,工资没有一万也有七八千了,中级职称也有五六千,公务员就只有四千多,事业管理人员不到四千,只比工勤人员略高。部分地区乡村中小学教师放开了职称名额限制,一下子全学校的教师都是中级以上职称,小学也有了高级职称,评高级的也越来越多,这对改善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有非常大的帮助,乡村中小学校的教师岗位,也成了“香饽饽”,不仅人人争着去,而且去了也能留下来。因为有的省份乡村教师工作满二十年,可以直接升中级职称,二十五年直接升副高,三十年直接升正高。教育主管部门明确要求教师工资不得低于当地公务员收入,乡村教师还有乡村补,河北省还率先提高了中小学教师的教龄津贴。所以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会越来越高,不一定对公务员岗位感兴趣,但纯事业管理岗位工资低,对转变身份成为公务员还是十分渴望的。

3、可以享受职级并行、提前退休等政策:新的《公务员法》将职级并行扩大到了所有的公务员和参公人员,即使没有职位,够条件有名额,还可以晋升职级,享受更高级别的待遇,在岗位出现空缺时,还可以直接调任已经晋升职级的实职岗位。这对于长期因职数所限,得不到提拔任用的公务员来讲,机会十分难得,待遇不会受影响,而且也不会在职位空缺时,因职级不够,没有资格竞争。事业人员则没有这样的政策,目前,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职级并行”政策,也只是在宁夏和海南试行,能不能推广到全国,目前还很难说。因为事业单位不光有管理人员,还有专业技术人员、工勤人员,还有许多聘用制管理人员,管理人员职级并行了,专业技术人的员职称能不能按工龄晋升,工勤人员的级别呢,聘用人员的待遇呢,这么多复杂的情形,还需要公平公正对待,事业人员的“职级并行”政策能不能出台,路还很长。

4、社会地位高:党政机关是管理与监督机构,事业单位承担的是公益服务职能,和行政辅助与支持的职能。因此,公务员是管理人员,而事业人员是服务人员,社会地位孰高孰低,一目了然。当然,无论是公务员还是事业人员,都是人民公仆,都是为人民服务的,职业无高低,身份无贵贱。社会地位之分,也只是说说而已。

事业人员想改变身份成为公务员,最靠谱的方式就是参加公务员考试,通过笔试、面试、政审环节,过五关斩六将,就可以成为公务员。还有就是公选,通过面向在职人员招考的公务员岗位考试,也可以直接成为公务员。还有提拔晋升,先在事业单位提拔,满两年后如果年龄不超过40岁,就可以调任或者晋升到党政机关领导岗位,成为公务员身份。其他随机构改革等方式,也可以进入党政机关成为公务员,但机会十分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