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诸位小伙伴们都玩过快问快答的游戏,举个简单的栗子:
“金城武帅不帅?”,“帅!”
“巧克力甜不甜?”,“甜!”
……
“猫怕不怕老鼠?”,“怕!”
在一系列快速问答后,小伙伴们常会给出一些违反常理的答案,究其本质,是不同的思维模式在起作用。
以色列心理学大师Daniel·Kahneman将人类思考问题最常见的思维模式做出分类,他在著作《思考,快与慢》中提到:“我们的大脑有快与慢两种做决定的方式。常用的无意识的“快思维”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作出判断。但“快”也很容易上当,它固守“眼见即为事实”的原则,任由损失厌恶和乐观偏见之类的错觉引导我们作出错误的选择;有意识的“慢思维”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作出决定,它比较慢,不容易出错”。
心理学大师凭借此摘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桂冠,因为研究的内核是对现代经济学的重要假设——理性人,做出了挑战。而借鉴他的理论,也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厘清投资路上的陷阱。
陷 阱 一
“认知放松”——我们的投资组合足够安全吗?
当大脑处于“快系统”状态时,容易采用既有认知做出判断。映射在资本市场,表现为对行情的“过度好感”,这一点在2017年的A股市场中体现得尤为显著。
2017年,A股市场在蓝筹股的支撑下走出慢牛行情,这样和煦欢快的景象让不少投资者都放松警惕,不断加仓资产配置中的股票权重,浑然不觉风险敞口大开。
小编选取了沪深300指数与中证全债指数,来复盘2017年资本市场股债不同配比的年化波动与年化收益的表现。上表非常清晰地显示出,随着股票权重的提升,与收益齐头并进的还有波动率,意味着风险也在显著增强。
此外,资产配置大师威廉·J·伯恩斯坦在研究投资组合的安全边际时发现,股票比例超过50%时,组合收益率的增长是低效的。
在经历了一年的“慢牛”之后,投资者们的仓位也逐渐提高,上证综指也在2018年1月26日收盘价3558.13创下了阶段高位。然而,在接下来的10个交易日,上证综指跌幅便达到11.79%,令人措手不及。依赖“快思维”进行投资的小伙伴,可能蒙受了意想不到的损失。
陷 阱 二
“自动替换”——我们的投资决策是正确的吗?
我们的“快思维”在处理信息时,会通过一些词汇做出“自动替换”例如:牛市=赚钱、熊市=亏钱、赚钱=越多越好、亏钱=抵触,然后做出一些应激性决策:
以上是许多个人投资者面对两种市场的常见反应,这并没有经过“慢思维”的加工。冷静下来,通过“慢思维”细细推敲,正确对待两种市场的方式或许是这样:
据调查统计,在理财市场更为成熟的欧美,70%的投资者目标都是实现既定收益率,20%的人追求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的回报,然而在国内却是截然相反。错误的目标或将带来坎坷的投资历程,摒弃“理所当然”的目标,设定适合自己的投资目标,才能在投资的征途上实现梦想。
陷 阱 三
锚定思维”——近期的市场行情
对未来的收益有影响吗?
“锚定思维”是指我们在做决策时,会受到之前信息的影响,依赖于快思维的人尤其明显。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经验处理问题。经验帮助我们在许多问题中找到较好的解决方案避免犯错,但是在难以捉摸的投资市场中,依靠经验分析处理,恐怕会“吃亏”!
伯恩斯坦对此做过专门研究,将标普500近20年的指数与向后错一年的指数进行比较,结果相关系数不足0.2。一言概之,过去行情对未来表现的影响微乎其微,想要根据历史表现来精准定位未来脉搏,难度系数非常高。
在投资中,慢慢走不见得会“拖后腿”。擅于思考冷静分析,做好投资中的每一个决策,或许你会是第一个登上山顶的人。坚守初心,勇毅笃行,才能在投资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更多金融趋势分析、投资技巧讲解、理财知识,理财课程,请关注公众号“亚洲财经商学院”
想深入了解“理财项目”,可以私信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