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钟健身圈、1000个健身房……2020年浙江体育重点工作来了

2020-04-23   浙江发布

  近日,省体育局出台了《〈浙江省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工作实施方案》,主要包括实施公共体育服务惠民计划、竞技体育争光计划、体育产业促进计划、体育综合改革工程四个方面,一起来看看哪些计划与你我有关~

实施公共体育服务惠民计划

加强体育场地设施规划建设与管理利用

  “十三五”期末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1平方米,新建社区和行政村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基本形成城市“15分钟健身圈”,所有公共体育设施和符合条件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100%向社会开放。



  2020年全省基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列入省政府民生实事,全年新建省级全民健身中心2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276个、游泳池(含拆装式游泳池)100个、足球场(含笼式足球场)60个、小康体育村升级工程1000个,百姓健身房1000个


巩固和健全体育社会组织网络

  “十三五”期末力争实现每个乡镇(街道)“1+5”工作格局,全面实现每万人拥有体育社会组织2个,参加体育社会组织和基层各类体育队伍人数占总人口比例达20%。


  在宁波市、金华市、台州市、桐庐县进行深化社会力量办体育改革试点,推进体育社会组织实体化改革。


健全全民健身科学指导机制

  全省已达到“十三五”期末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到91%以上的目标任务。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登记培训,完成注册人数15万的目标。


实施竞技体育争光计划

调整优化竞技体育项目布局


  巩固发展游泳、举重、羽毛球等优势项目,提升突破射击、田径、帆船、场地自行车等潜优势项目的竞争力,调整改进弱势项目男子体操、乒乓球。梳理省队社会办项目(包含冬季项目),提高训练水平,力争在全国比赛中取得突破。

提升竞技体育科学训练水平和竞赛成绩

  建立10个以上浙江省教练员名师工作室;培养百人优秀中青年教练员,加大教练员培训力度,全年培训180人以上;积极推进中国(浙江)国家游泳队建设;全力做好东京奥运会、陕西全运会、北京冬奥会和杭州亚运会的备战工作。

拓宽业余训练多元化路径

  创建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5个、省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45个,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35个以上;推进新型县级建设与改革发展;试点社会力量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形成体校+俱乐部+学校

培养后备人才模式


积极稳健地实施足球改革

  落实中国足协足球改革试点省份工作,进一步推动浙江足球改革进程;稳步推进校园足球建设及省青训机构联盟建设。

扎实推进2022年亚运会筹备工作

  以杭州为重点,举全省之力高标准做好2022年亚运会项目安排、场馆建设、组织运行等各项筹备工作。

  逐渐完善亚运会项目设置和总赛程编制工作,成立各竞赛项目负责人团队,逐步开展亚运会反兴奋剂检查站建设等各项工作。

实施体育产业促进计划

完善体育产业业态结构

  2020年实现全省体育产业总产出3000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1.4%,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50%。


打造体育产业发展平台


  深入开展省级运动休闲小镇创建培育工作,新培育省级运动休闲小镇3个,新认定省级运动休闲基地1个。


实施体育综合改革工程

全面推进体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深化体育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持续推进社会力量办体育全国试点工作,力求在2个以上领域形成可在全国复制推广的经验;在全省范围内进一步部署扩大探索面,摸索各具特色的社会力量办体育路子和模式。

全面加强队伍建设

  建立10个以上浙江省教练员名师工作室,培养百人优秀中青年教练员,加大教练员培训力度,全年培训180人以上。计划培训裁判员1500人次,培养国家一级以上裁判员600人。计划培育体育产业人才250名。计划培训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10人,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500人,基层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提高不少于500人。

全面加强服务保障

  进一步加强浙江青少年儿童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提高运动员文化知识水平;组织全省少年儿童运动员进行赛前文化课统一考试,规模达6000余人。

  培育一批专业技术过硬、能干踏实的科医保障团队。切实提高科医保障人员的服务质量、保障水平,为浙江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加强反兴奋剂工作,逐步建立省级拿“干净金牌”的反兴奋剂长效治理体系,加强浙江“纯洁体育”讲师队伍和兴奋剂检查官队伍,积极开展反兴奋剂宣传教育和委托兴奋剂检查工作。

  积极争取政策,做好运动员,特别是跨界跨项运动员的各项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