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围时断时续的城墙,十二座或存或废的城门。2500多年的风风雨雨,镌下苏州古城难以磨灭的历史脚印。城门城墙是苏州古城的素雅外衣,千百年来不知为古城阻了多少风,挡了多少雨,拒了多少来犯之敌。
盘门城墙
盘门
如果说苏州是一部书,那么盘门则是封面,从这里便可翻开苏州2500年的历史。因其结构之精巧,造型之优美,有着“北看长城之雄,南看盘门之秀”之誉。
曾有诗云:曲径委蛇路百盘,天光云影落惊湍。蟠龙厌越浑闲事,直作蛇门一例看。说的正是苏州的盘门。盘门古作蟠门,蟠龙的蟠,在春秋时期苏州建城时有尝刻木作蟠龙,镇此厌越之意。位于苏州城西南隅的盘门,是苏州现今唯一,保存较完整的古水陆城门。
而今,大家所见的盘门,已经是经过几度重建翻新后的模样,随着岁月的消逝盘门不断发生着变化。蓦然回首,千年的吴门桥依然横跨两岸,还有桥下那奔流不息的大运河水。
阊门
吴趋自有史,请从阊门起。阊门,乃苏州古城之西门,通往虎丘方向。阊门始建于春秋时期,是阖闾大城的八门之一。门名为“阊”,以象天门,可通天气。其含义为:攻打楚国,乃是天意所为。伍子胥带领大军从此门而出,打败楚国得胜归来,将阊门改称为“破楚门”,以示纪念,故曰:吴趋史自阊门启。阊门更是曹雪芹笔下“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由它延绵而起的西中市仍然是苏州最有味道的一条街。
胥门胥江
胥门坐东西向,位于城西,因遥对姑胥山(即姑苏山)得名,与阊门并称为“金阊门,银胥门”。胥门是春秋吴国建造都城所辟古门之一,与盘门同为苏州幸存的古城门。
伍子胥
伍子胥作为苏州城之父,吴地百姓对其敬仰有加,为纪念、供奉、祭祀这位功臣,一些地名亦以其名冠之。
胥江的起点是胥门,明清时的胥门与阊门一样是个热闹的地方,苏州人有“金阊门银胥门”的说法。据了解,胥门是以前皇帝登城的入口,城门口宽敞的地面专供大军登陆。要说以前胥门商市贸易之繁盛,必看徐扬所绘长卷《盛世滋生图》。如今胥门的热闹更延伸为一种有文化的热闹,正月十五的元宵灯会,旅游节的民间活动,中秋节的表演助兴,以及端午节举行公祭伍子胥的仪式,都洋溢着浓浓的吴地风情与民俗文化。
苏州相门
相门
相门,又称匠门,亦称干将门,东门也。有水陆两路,水陆通大海,沿松江,下护渎,所以吴王阖闾命干将于此铸剑,以便运输。古时因附近多数居住工匠而得名。“将门者今谓之匠,声之变也”,讹音为相门。
干将莫邪的故事,传颂至今依然津津乐道,凄婉哀绝是它的表面,巍然剑气是它的内里。不同于阊门的繁华,相门自有一股平淡的味道,近年来新修的相门,见证着半数苏州人一天的作息,一条干将路,迎着朝阳,向着夕阳,出门和归家,日复一日地演绎着新式苏式腔调的城市生活美学。
如今的相门,更有一番岁月变迁的味道。远远望去,给人一种历史厚重感,就像一位历史老人,一如它记载着苏州千百年来城墙的历史一般,卧听河水缓缓流淌,静看苏城沧桑变化。一段城墙,一页历史;镌刻了岁月,记载着兴盛和衰亡。那一座座城门,容纳了苏州人二千五百年的悠悠时光。仿佛沿着苏州的城墙走一走,就能道尽门里门外的苏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