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安子;编辑:徐无鬼
鱼腥草,是江南人对蕺菜的俗称。春日,柳枝绽出新绿芽时,诸多野菜也飘出清新的香味。善吃的江南人从被人们遗弃多年的鱼腥草嫩嫩根茎中发现了其天香之味,是炒腊肉的最香原配料,于是,鱼腥草便走进江南人家厨房,与“藜蒿炒腊肉”试比香。
凉拌鱼腥草
历史上,有一个吃鱼腥草的人吃出了一个千古流传的故事。这个人就是越王勾践,他卧薪尝胆,采蕺食蕺,苦心之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勾践带领越国人打败吴王夫差的故事一直为后人所称道。至今在原越国的古都绍兴,有一座蕺山,就是当年勾践采蕺菜的地方。
《名医别录》曰:“蕺菜,生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叶如荞麦而肥,茎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关中谓之菹菜,叶有腥气,故俗称鱼腥草。”江左,即长江东南地区,水域丰饶的长江东南最适宜蕺菜生长,因居湿地而生,叶中有一股浓烈的水腥气,故以鱼腥味而得名。其实,每种野菜都有着其特殊的野香,不然就不叫野菜;鱼腥草的鱼腥气,只要处理得当,不但没有腥味,而且还能挥发出一种类似肉桂的香气。
藜蒿炒腊肉
鱼腥草是春日江南地区普通野菜,在水乡江南,以前则看做是一种野草,老家人喜欢叫它为“折耳根”。在老家江南的田埂上、荒野里、池塘边,都能找到这种生命力极强的草本植物。春天的泥土肥沃,伴着布谷鸟的呢喃,鱼腥草纷纷探出头来,这时候,我和一群伙伴们拿着小铲小锄,提着小篮,沿沟渠湖岸田野一路寻去,照那冒头的地方一锄头下去,一块土翻上来,便可以闻到泥土滋润的鱼腥草根芬芳气息。
新鲜折耳根
每年的春季,是吃野菜的大好时节,对鱼腥草一直有着难忘的香飘飘记忆。鱼腥草花开,不在阳春三月,偏偏开在火热的盛夏蝉声里,永远的绛紫色,因为错过了花期,更显得朴素和淡雅,它无心招蜂引蝶让它们缠绵于花中,好像甘于独立自在清闲生活。想起鱼腥草刚冒绿的季节,嫩嫩的茎秆却成了一种美味,夭折在餐桌盘碟中,有点“兔死狐悲”之感。 鱼腥草有特殊异香味,与香菜、榴莲等是同一类奇香味食物,用来煲汤炒腊肉易为人接受,但若是用来凉拌或清炒,独特的风味就看各人食好了,爱者喜欢,厌者捂鼻。
鱼腥草,极普通的草,浸润饱满着冬日寒气春天泥香的一种草根,人们把它装在盘中,在吃腻大鱼大肉之后,吃上它一两次,咀嚼的不是野味野香,而是一种乡野风情,一种春日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