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子就不应该哭吗?作为家长,再也别这样伤害孩子了

2019-10-14     教育思呈说a

本文/思呈老师(原创)

家长最怕的是孩子生病,其次最怕的应该算是孩子哭了,每次孩子哭的时候,家长都会不由自主的说不哭不哭,可是面对男孩子的时候,家长往往会说“你是男孩,不许哭”这种说话方式就会有所改变,父母的这种态度,仿佛男孩子哭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在很多的父母心中男孩子就应该坚强,总是哭哭啼啼的看起来会比较难堪,所以,从小开始家长就给孩子灌输这种男孩子不能哭的思想。也有自古男儿有泪不轻弹,这样的话语,总是在鼓励着孩子,遇到困难遇到挫折不能哭,能忍则忍。而且哭,在男孩子的面前仿佛就是脆弱的,是示弱的表现。

但必须要更正的是,不让孩子哭,是一种错误的教育方式,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阿尔戴·索尔特说:哭泣是对自我修复的天然工具。

想要让孩子得以释放,能够在情绪当中自我修复,哭泣对孩子才是最简单,最直接的表达方式,所以,作为父母,家里如果养的男孩,不要再去拒绝他哭泣,这也是孩子情绪表达的一种方式。作为男孩父母的父母,不要总是用这样的错误方式去引导孩子,经常说这样的话,可能伤害了很多男孩的内心。

对于男孩子哭,父母有哪些错误的认知?

第一,哭就是没出息。

对于孩子来说,有出息是一种期望和对未来的期许,有出息的孩子并不是通过是否会哭来表达的,要通过孩子的很多方面。品质,表达,社交都会体现出一个人是否有出息,所以,哭作为情感的宣泄,父母不应该把它加上是否有出息这样的词,更不应该认为孩子哭就是一种懦弱的表现。不允许孩子哭,很容易让孩子的内心大门紧锁,情绪不得以发现和释放,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父母也剥夺了孩子情感的释放。

第二,认为哭是一件丢脸的事情。

父母总认为男孩子应该阳刚一些,面对事情的时候应该勇敢而哭,便是一种懦弱丢人的表现。认为孩子遇到困难只会哭是一种特别无能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自己没有管教好,但其实这种做法想法是错误的。所有的孩子在小时候都需要父母的保护,不能够因为男孩子哭就是懦弱的,而很多时候哭只是孩子正常的表达。哭是正常的,不哭的孩子才是不正常的。如果孩子拒绝哭泣,这时孩子的内心也会出现很大的问题,所以,不要总是拒绝孩子哭泣,这会让孩子变得内心更闭塞。

在成长的过程中,男孩子哭泣是正常的行为,而且有研究表明,男孩脑干中的脊髓液,血液中的多巴胺都比女孩子要多,整个发育比女孩子要晚6到12个月,所以,男孩子的精力旺盛好动,语言表达能力弱,更容易情绪躁动,用哭泣来表达自己,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父母对孩子情绪的忽视,会使孩子出现一些非常不好的影响,从而也会影响孩子的内心。

不许哭,给孩子带来了哪些伤害?

第一,让孩子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

哭和笑一样重要,都是情绪的表达方式,当孩子哭泣的时候,只是因为想要宣泄自己的内心不习惯被压抑。当孩子不敢去表达或者不愿用哭泣表达的时候,孩子就丧失了基本的表达能力,这时孩子却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去表达自己。

第二,孩子容易变得暴躁不安。

情绪情绪没有发泄出来,孩子一定会通过其他的方式转变出来。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不会哭泣的男人有个共同点,就是灭掉了负面情绪。

当负面情绪没有宣泄的出口,只能使孩子的压力无限增加。最终还是会以其他的方式表达出来,甚至可能会以强欺弱,胆小逃避这些都是孩子想要表达的一种方式。孩子更容易用极端的方式去表达自己,也非常容易出现自我毁灭的现象。

第三,孩子容易变得胆小怕事。

长时间家长不让孩子去发泄自己的情感,会让孩子变得胆小怕事。家长总是希望孩子不要哭不要害怕,可越是这样,孩子越容易害怕,这也是因为家长的偏置。遇到事情的时候只能选择退缩。这样的孩子即使在面对未来也只知道逃避责任,不知道应该如何去面对。

第四,容易养成讨好型人格。

在孩子内心表达不满害怕和委屈的时候才会哭泣,这时候也可能是因为引起父母的关心和帮助,可父母总是不能理解孩子,会用一句不许哭,去阻碍孩子,会让孩子的内心总是想要寻求父母的认可,长时间的没有回应,也让孩子变成了否认自己的信心。认为自己不重要,所以,才会试着讨好别人。

第五,缺乏安全感。

当孩子哭泣的时候,父母如果不让孩子去哭,孩子有的时候会越哭越带劲。就会遭到父母更强烈的反抗,父母对孩子的不认可,最容易伤害的便是孩子的内心,会让孩子认为父母不爱他,缺乏安全感。

家长一定要清楚男孩子也是可以哭的,一定要学会正面教育,不要去责备他。在成长过程中哭是一种发泄。更是向家长求助的一种信号,要学会让孩子在哭泣中慢慢疗伤。

面对孩子哭泣,家长应该如何正确处理?

第一,接受孩子的哭泣。

不论男孩还是女孩都可以哭,即使是大人有的时候也会通过哭来宣泄自己的情感。被理解被接纳的孩子才能够有最基本的情感诉求。

美国临床心理学加钟尼斯韦伯博士说,如果父母没能给予孩子足够的情感回应,不关注孩子的真实想法,这种童年期情感忽视会造成孩子的低自尊与自卑,没有归属感,没有安全感,甚至陷入抑郁。

所以,当孩子哭泣的时候,父母给你最真诚的回应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帮助,要学会接纳孩子的情绪,不要用相反的方式去控制他,这才能够让孩子释放自己的情绪。

第二,分析还是哭泣的原因。

不让孩子哭泣,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的行为,成想让孩子真正的不哭泣,要做到理解之后找到原因。孩子的哭泣大多数来自于敏感。家长要学会正确的安慰,与此同时给予正面积极的鼓励,逐渐强大孩子的内心,在弄清楚原因之后,孩子宣泄之后才能够正确的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直停留在伤心之中。所以,情绪是没有好坏之分的,要孩子学会正确的宣泄,才能够做一个真实的自己。

第三,协助孩子解决问题。

最根本的方式是帮助孩子解决,比如孩子摔倒了,磕碰了,会疼痛,这时应该让孩子表达出来,然后去理解孩子,让孩子知道下一次应该如何去注意,而不是给他过多的指责。学会用积极的方式去鼓励孩子,让孩子找到正确的方式去疏导情绪,感同身受,才能让孩子去慢慢理解这些道理。

学会让孩子正确的表达,哭只是其中一种。所以,不要阻碍孩子的身心发展,更不要让孩子内心不快乐,不要因为一句不想不许哭,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难过。凡事的发生必有其因果,父母是帮助孩子分析原因的导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脾气,在孩子发现情绪的同时帮助他找到解决办法,这才能迎接孩子未来的美好。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我是思呈老师,专注于儿童教育,喜欢我的文章欢迎点赞分享,希望我的文章能够帮到大家。有相关育儿问题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将为您一一解答。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LIqCy20BMH2_cNUgAa8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