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高云林寺拾遗,增补“十八罗汉”彩塑溯源

2019-05-01     龙山大先生

笔者曾在“大同阳高云林寺拾遗”详细的介绍了云林寺的起源,以及现今的状况,有读者问,大雄宝殿内的十八罗汉都是谁呢?首先说云林古刹大雄宝殿内共有二十五尊泥塑像。其中正面三世佛端坐莲台,面部丰满,宽衣博带,两眼凝视前方,左手放于盘腿而坐的膝上,右手微抬,仿佛正在给弟子讲经说法,造型生动,雕刻精美,肃穆之中给人以亲近感。

莲花座是佛教净土的象征,内寓佛祖洁身自处的高尚、圣洁。佛背后装饰的背光,是一圈火焰,中间是一面摩尼镜(如意镜)。火焰中还有七尊小佛,这是佛教所谓的“过去七佛”,其中也包括释迦牟尼佛,前六佛是他的前辈。佛祖两侧侍立二位弟子,一为迦叶,老成持重,一为阿难,温顺谦恭;二力士左手叉腰右手握戟,怒目而视,威武勇猛。

宝殿东西两侧分塑有十八罗汉,每侧九尊,体态面貌各异,造型极富变化。有的老态龙钟、有的慈眉善目、有的面目狰狞、有的半人半妖、有两臂生翼的大药叉、有袒腹笑口的弥陀、有赤脚望天的行者、有展卷沉思的书生、皆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充分显示了佛门弟子的形形色色、各行各业,更令人赞叹不已的是古代雕塑家们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技艺。

十八罗汉本来是十六罗汉,他们是释迦摩尼的十六个弟子,后来又增加了两位。罗汉是梵文“阿罗汉”的略称。佛教认为一个人因为修行的功夫不同,故而取得的成就也不同,也有高低之分,每一种成就叫做一个“果位”。“阿罗汉果”是小乘佛教修行达到的最高“果位” ,应受人天供养。十八罗汉功德圆满,不入涅槃,常住世间,弘扬佛法,永不投胎转世,不在受所谓“生死轮回”之苦。

罗汉远比菩萨,佛接近民众,罗汉堂一般建在寺院的后殿,独立成院。建立罗汉堂,所费财力一般甚巨大,必须是名刹大寺方可胜任,可见,云林寺在明清一代是一方名刹。

十八罗汉位居第一位是宾头卢尊者又名坐鹿罗汉,出生婆罗门贵族,是个白发长眉罗汉,佛经《法注记》说他住在西瞿陀尼州。第二,迦诺迦代蹉尊者,他是知道一切善恶法的声闻弟子。第三,迦诺跋厘堕阇尊者,出生时掌中握一枚金币,长大后经常用金币施舍给穷人,而金币送出一枚便又生出一枚,永不枯竭,故而又名“具金”罗汉。第四,苏频陀尊者,手托一塔,塔为葬佛舍利而用的,故又称托塔罗汉。第五,诺矩罗尊者,住在南瞻部洲。第六,跋陀罗尊者,是佛陀的一名侍者,主管洗浴事。

第七,迦哩迦尊者,也是是佛陀的侍者,住在僧伽荼洲。第八,伐诺罗弗多罗尊者,常日趺坐,寡言少语,住在钵刺拏洲。第九,戌博迦尊者,出身低微,曾为奴隶,住在香醉山中。第十,半托迦尊者,与第十六罗汉注荼半迦尊者是亲兄弟二人。意即“路边生”,原来这位罗汉是个私生子,他弟弟也是“路边生”,所以又叫大路边生罗汉。第十一,罗睺罗尊者,是释迦牟尼佛的亲身儿子,出家后成为释迦牟尼佛的十八弟子之一,号称“密行第一”。第十二,那伽犀那尊者,人们习惯称他为“那先比丘”,住在广半度坡山。

第十三,因揭那它尊者,原是波罗奈国首相的儿子,住在广胁山中。第十四,拔那拔西尊者,沉静有礼,谦虚好学,住在可住山中。第十五,阿氏多尊者,心肠极好,被誉为“心是菩萨”,住在鹫峰山中。第十六,注荼半托迦尊者,是“大路边生”的弟弟,“小路边生”。后来增加的两位一是降龙罗汉即迦叶尊者和伏虎罗汉即弥勒尊者。

云林寺的这组罗汉雕像其身材,面容一反通常消瘦矍铄的相貌,显得衣冠整肃,仪太丰盈,但表情大多随意,颇具明代风韵。这组塑像是研究明清彩塑不可多得的珍品,故而云林寺在北方寺院中独占一席之地。

张梦章: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山西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大同作家协会会员 大同周易研究协会常务理事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KOYCDmwBmyVoG_1ZV1L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