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他们在唱苦情戏?NO!他们玩转了新时代影院创新营销

2019-11-20   艾维电影

说起影院营销,传统的方法不外乎在票价、影片上做文章,但限于国内电影行业分账体系和相关的市场监管制度,使影院难以在票价和影片上做过多的发挥。艾维记者认为,有创意的营销方式才能让影院更好的吸引消费者。有创意的营销方式很多,公益营销就是其中的一种。

公益营销的含义

公益营销 (Cause Marketing) 这一概念是由美国运通公司于1981年提出的,指的是“以关心人的生存发展、社会进步为出发点,借助公益活动与消费者进行沟通,在产生公益效果的同时,使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产生偏好,在做购买决策时优先选择该企业产品的一种营销方式。”这个定义突出了公益营销的本质是“营销行为”,从而与单纯的慈善活动划清了界限。

在艾维记者看来,公益营销是一种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增强消费者对企业品牌信任度的有效途径。例如,农夫山泉的“一分钱”公益营销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2006年通过这个公益活动,农夫山泉公司与宋庆龄基金会共同成立了“饮水思源”助学基金,使贫困水源区的孩子获得了更多走向美好未来的机会,从而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支持。也使农夫山泉这一品牌在无形中得到了消费者更多的关注。

公益营销的公益性

按照传统的认知,公益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免费,但公益的基本含义是:社会的公共利益和对公众有益的事。而开展公益营销的企业不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消费者能在企业的公益营销活动中得到自己需要的商品或服务,本身就是一件对公众有益的事情。消费者不应该把公益片面地理解为价格上的优惠或免费。比如说,某志愿者机构与影院合作,为残疾人群体组织统一的观影活动。对于这个特殊的群体而言,影院为他们策划了活动,搭建了一个结交朋友,交流生活经验的平台,这本身就可以看做是一种公益行为。

公益营销能为企业塑造起一种企业是具有人文关怀,重情重义的形象,在现代社会,一个企业的存在,不应该仅仅把赚钱做为唯一目的,在赚钱的同时,应持有“让社会更美好”的价值观。没有社会的支持,企业不可能存在,反过来说,当企业赚取巨大财富时,每个企业也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致力于让社会更加公平、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

但公益营销也不是简单的慈善行为,它完美地把企业追求利润与承担社会责任结合起来,在利他的同时也是利己的。

公益营销对企业的作用与价值

首先,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高知名度。众所周知,品牌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具有导向作用。建立一个良好的品牌形象对企业的经营是极为有力的,并且品牌的影响力是持久的,一旦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消费者极有可能成为影院的忠实簇拥。毫不夸张地说,公益营销就是品牌成长的助推器。他能有效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进而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意愿。通过公益营销,企业可以向消费者传达这样一个信息:我们不是冷酷,贪得无厌的赚钱机器,而是有温度、有爱心,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

在影院排片、影院卖品、服务、技术等同质化严重的今天,有一个特殊的“光环”加持,就增加了消费者首选它的可能性。

艾维记者曾接触过大学城附近的一家影院。其举办公益营销活动令人印象深刻。影院通过与相关的公益组织合作,策划了一次聋哑学生观影活动。在这次活动中,相关的公益组织限于人手压力,以出资的方式让影院为当地残疾人群体组织了一次观影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影院提供了从策划到组织再到收尾的一条龙服务,其中为他们设计的纪念卡、免费的接送服务等环节都非常有人情味。这家影院通过这次公益营销活动有效地向附近大学传达了自己是一家有情怀的影院。在附近影院都“差不多”的情况下,学生也更倾向于选择他们。

其次,节约成本。公益营销有利于企业塑造一种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从而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人才,增强员工的社会责任感,从而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培养出一个团结高效的团队,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此外,公司的良好形象还有利于增加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信任,从而降低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

既然公益营销对于企业经营有诸多好处,那么影院应该如何借鉴呢?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公益营销绝不是大企业的专利,只要能满足对相对弱势人群的关怀,就能做好公益营销。艾维记者认为,影院开展公益营销需要换个思路。

一般来说,影院要开展公益营销,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在票价上给出优惠,但在艾维记者看来,这种营销方式是不可取的。其中有两个原因:其一,鉴于我国的特有的分账体系,影院理论上只能提供市场规定的最低票价优惠。不能私自定价,降价空间不大。其二,影院通过降低票价甚至票补的营销方式是不可持续行为,长此以往只会加大影院的经营压力。

因此,影院把自己定义为第三方平台参与公益营销,或许是一种破局之法。

时间和季节对影院的业绩有很大的影响。众所周知,在周末、晚上的黄金时段、档期,影院的生意一般会比较好,而在非档期、尤其是在工作日的白天,观影人数较少,影院硕大的场地资源、人力资源等就有可能浪费掉。这时候,影院就可以积极地与其他企业、社会组织合作开展公益营销。由影院来提供场地和服务。甚至可以全权策划整个活动。记者了解到日本有一家特殊的影院,白天是酒吧,晚上是影院和酒店,就深受日本年轻人的欢迎,晚上观影累了,可以直接在影院住下。当然这种角色迅速转化对于国内的影院来说可能还不够现实,但是完全可以作为一种经营思路。让影院不仅仅是放映电影的场所。

前文已提到,某些影院通过和公益组织合作,由政府机构、非营利性组织提供资金,由他们指定影院为特定的群体策划、组织统一的观影活动。从政府、社会组织角度讲,因人手和技术方面的缺乏而无法提供的服务可以向影院购买。从影院角度讲,这种营销方式不仅保证了影院的收益,还可以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是一种良性的营销手段。从特殊的观影群体角度讲,他们可以最大限度满足自己的需求。作为受益方,他们可以在事先投票选择看什么电影、和影院商议观看电影的时间等以及所需要的服务。最终实现三赢。

此外,影院还可以作为倡导方,在影院发起小范围的募捐活动,为有需要的个人或群体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影院甚至可以效仿志愿者协会的做法,以影院的名义组织一定数量的员工到敬老院、孤儿院等机构提供帮助……以上种种都可以作为影院公益营销的方式。

可见,影院要开展公益营销,不仅限于降低票价这种高成本的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和客观条件,影院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制定出最合理的公益营销方案。但无论怎么做,都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确定合作对象。

既然是公益营销,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找到本地的非营利性机构,与他们商谈合作事宜。比如当地的退伍军人协会、敬老院、残疾人协会、城市环卫工人协会、孤儿院等,他们是社会上相对弱势的群体,也是容易被忽视的群体。如果影院能结合自身实际给与他们更多的关怀,既可以真正帮助到他们,让他们体验到电影的魅力,又有助于影院在社会上树立起自己正面的企业形象。

第二,制定计划。

一个周密的计划是一项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因此,影院在开展公益营销时,首先要与合作方共同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计划。确定活动的主题、预算、时间地点、人数、影片选择、宣传策略、各方职责等,总之,双方应该商讨出一个最佳的合作方案,用最合理的预算达到最好的效果。

第三,前后期的宣传。

作为一次展现影院形象的绝佳机会,影院应该把宣传摆在公益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是公益活动,也是当地政府喜闻乐见的,因此,可以考虑让政府官方媒体参与报道。在中国的传统思维中,做好事不留名是一种最高尚的道德情操,囿于传统美德理念,我国企业在参与公益活动时,宣传上多有克制,生怕被人指责为“炒作”、“作秀”。受此思维影响, 一些企业家在进行公益赞助时不考虑双赢。在国人的传统思维中,做好事不留名是一件道德高尚的事,因此,企业在参与公益活动时,在宣传上多有克制,生怕被他人指责为“炒作”、“作秀”。

但公益营销毕竟不是单纯的慈善活动,追求双赢才是最佳的结果。影院在开展公益营销活动时,大可把它作为一次向社会展示影院社会责任感,提高影院知名度的机会。在活动过程中,甚至可以邀请当地政府的官方媒体宣传这一正能量的事件,只要在宣传时做到不夸张、不虚假。

第五、把公益营销作为长期的营销策略。

品牌美誉度不是一下子提高的,持续不断的宣传才能建立起品牌鲜明的特征。在影院实力允许且营销效果好的情况下,影院可以把公益营销作为一项长期的商业战略,通过定期组织相关营销活动,获得政府、媒体和消费者的高度认可和持续关注。

总而言之,市场经济时代,企业的所有行为都是带有目的,单纯的利他行为不符合企业的性质。公益营销是一种重要的竞争手段,是一个企业走向优秀、实现长久经营的有效手段。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影院在进行公益营销时, 不能简单地把它看作是一种增加销售量和提高利润的急功近利的营销手段,而是要把它看做提高品牌知名度的手段。这将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发展空间。

想要了解更多电影方面资讯详情,搜索作者微信公众号“艾维电影”或者微信号film186”!精彩内容与你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