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偷你牛
编辑:阿钟
在论文、报道里看到过无数次“粉丝文化、偶像应援”之后,我终于有机会在现场体验了一次这个时代产物。
周五晚上,爱奇艺每年一度的“尖叫之夜”在北京五棵松举办。今年,是“尖叫之夜”的第六年,因为邀请的嘉宾名单熠熠,这场活动早已被粉丝纳入了兵家必争之地,在微博上,各家粉丝组织有序,早早开始为活动作准备:打榜领票——购买应援物资——带话题预热,甚至在还没官宣邀请名单时,就已经自发完成了一次规模性的传播。
这种线上传播对个体参与的感知还不算明显。下午五点,我来到五棵松。刚出地铁站 100 米,就有十几位黄牛见缝插针地靠过来轮番发问,“要票吗?出票吗?”这个场景我并不惊讶,去年的“尖叫之夜”是我们的作者王小笨来的,我出发之前他就告诉我当他听到黄牛报价两三千时,他不是没有心动的。
五棵松的华熙 live 广场已经被今年的熟脸们填满,三层的电玩厅里摆满了肖战的人形牌,大门口,“肖战”站在玩偶旁边,游戏厅里的荧幕上滚动播放着“祝肖战演出顺利”。落地玻璃前是他、厅里还是他,粉丝们挤在其中,被十几个人形牌密集轰炸后,我彻底记住了肖战。
凯迪拉克中心的门口挤满了各路粉丝,大风也吹不散他们,女孩们三五成群聚在一团拍照,轮流站在灯牌前与发光的偶像合影。
到达周边售卖广场时已经五点一刻,距离开场只剩十五分钟,但小摊的生意热闹不减。写着李现名字的发光发箍、印着“李汶翰”三个字的手举牌、肖战和蔡徐坤的四肢可动的二次元画像纸板……每一个摊位上的东西都大同小异,但总有人驻足。
我跟其中几位店主聊了聊,他们早上九点就过来,在寒风里站了一天。其中一位是在郑州读书的学生,她搭乘早上六点的高铁来到这边,提前两天就与售卖周边的老板约定好周五来帮他卖货。她在向客人介绍易烊千玺的灯牌时最卖力,她是粉丝,但无奈票价太贵,只能到现场以这样的方式支持。“冷吗?”“还好,有钱赚又可以和偶像更近一点,还挺好的。”
另一个摊位的老板是一位平时在国企上班的文员,她看准了这波快钱和辛苦钱,提早囤好了六箱货,早上八点就来占摊位,200 块的摊位费能让她一天赚到平时一个月的工资。
她对于偶像的识别则根据谁的周边更好卖来判断,据说从中午开始就不断有大量粉丝排队拍照了。“他们今日来应援的偶像您都认识吗?”“像李现、蔡徐坤这种我当然知道,有个叫李汶翰的也总有人问,好像是从《青春有你》出来的练习生,但我货没备太齐。”她准备呆到散场之后再走,摊位上被剩下的“顶流”周边一定要在这个狂欢之夜卖完。
一天下来,摊位老板们对于偶像人气的最直观感受就是:李现实红,肖战紧追其后。前者的周边早早卖光,老板们还在念叨,因为货没备足,今天少赚了很多。我没想到今年的影视偶像拔得了头筹,不过蔡徐坤、易烊千玺、王俊凯、王源、范丞丞的粉丝也不甘示弱。
五点半活动开始,广场上还挤满了人,粉丝们希望能买齐、买足,至少能让人隔五米就看得出是谁家粉丝。然而,入场时的安检又是一道关卡,大家显然已经有了充分的战斗经验,快到门口时女孩们把灯牌收在衣服口袋、帽子里,还有人藏在鞋里,期望着能幸运过关。
隔着安检的队伍和场馆的门,会场内尖叫声一波接一波传出来,尖叫声越大,我身边的观众就跑得越快——不想放过任何一次为偶像尖叫的机会。
被没收的灯牌不少,偷偷带进来的也不少。进了会场我才发现该有的阵仗都做到了,李现的橘黄应援色和蔡徐坤的金色交相呼应在一层。还有红色的“易烊千玺”、绿色的“王源”和蓝色的“王俊凯”,会场高处挂满了标语,“一心一意 易烊千玺”、“王源回家快乐”、“凯凯凯凯凯”……
整个会场被颜色分为上下两半,其下黄橙相争,其上三家分流。
我身边坐了一位蔡徐坤的粉丝,当主持人问到你们为谁尖叫时,巨大的尖叫、嘶喊轰炸着我,身旁的粉丝兴奋不已,“大家真的是一瞬间亢奋了起来”。我的平静与周遭形成对比,身后的人想确认穿着红衣的我是否是肖战粉丝,我讪讪地说算吧,身旁的人拉着我说欢迎你成为蔡徐坤的粉丝。
蔡徐坤第二次出场带来的尖叫我还是没有跟上,但旁边的“ ikun ”可不会放过我。粉丝身上自带的亲和力延续到了我这个圈外人,她细细给我普及蔡徐坤是怎样从《偶像练习生》中脱颖而出成为队长出道,而今年他开始在更大的舞台上活动,为冬奥会献唱、成为NBA形象大使。
和小摊主老板说的一样,李现的人气是最高的。镜头扫到李现时,站在我旁边通道的一位女孩放声尖叫,脖子上的青筋暴起、头上戴的兔子耳朵也因为激动蹦跳而掉了下来。面对大范围的尖叫声,我没搞清楚状况,“怎么啦怎么啦?”我向身边的人发出疑问,兔耳朵女孩说“李现,看李现,是真的李现!”
直到另一位嘉宾高亚麟上台时,底下的尖叫声还在持续,他在台上听了会儿发现全是喊李现的,于是接口问了一句“还有谁的粉丝?”底下开始涌出此起彼伏的“肖战”,间或夹杂着其他家的喊声。
李现带领着《亲爱的,热爱的》剧中的 K&K 战队上台领奖,虽然在之后的歌曲《无名之辈》演唱环节他并没有参与,但大屏幕的镜头总会有意无意地扫到那张会让会场分贝增高的脸庞。他现在面对镜头的表情、应对粉丝尖叫的回应已经非常自如,也许在今年夏天之前他也想不到一部电视剧就可以让他成为饭圈里的顶流偶像。剧集的热度会慢慢消退,但李现身上自带的流量还是在以指数级递增。在现场,粉丝可以很整齐的呼喊出他接下来的新戏——就在“尖叫之夜”当晚,他主演的《剑王朝》正在爱奇艺播出,不知道这个寒冬李现是否还能延续爆款效应。
尖叫声一波一波,我本以为这种亢奋是带着点竞争意味的,毕竟呐喊的声量代表着偶像的“排面”,没想到也有例外。
李现、蔡徐坤表演完后,观众席上的灯消失了一大半。为了互相不冲突(或者是只在自家偶像出现时才应援),粉丝们也自觉给其余家留足空间。我以为会有因为灯色相撞的你强我弱之争,也没想到会这么有礼貌、有秩序地进行退让。
粉丝们也不仅仅是来看自家的偶像,我右侧的观众在每一个偶像出场时都会给予尖叫,“每一位都很优秀都很不容易呀,我就是来看他们全部的人的”。
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粉丝,在此前我只了解“饭圈女孩”的群体特征,总觉得双方之间有一道屏障,这个名词自动生成了一个“我们”与“他们”的身份符号象征。
在爱奇艺的“尖叫之夜”现场,不追星的我一开始确实显得格格不入。但当身边的人拉着我尖叫、指给我哪位是她的偶像、告诉我偶像最新动向时,我不觉得我和她有什么不同,社交上的距离感被抹除,在这样的现场你很容易就会跟身旁的人“共情”。
“尖叫之夜”给了我这种不入时的人融入人群的一个润滑会场,而对粉丝群体来说,爱奇艺和“尖叫之夜”是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带售后的消费平台。
今年,爱奇艺在推广“小众文化的大众流行”上更进一步,在《中国新说唱》和《奇葩说》之外,《乐队的夏天》赶在今年让独立音乐出了圈,90年代的乐队潮重新回流,为年轻人又拓宽了一个文娱产品的消费品类。
另一个就是在粉丝经济上的布局和深耕,在“尖叫之夜”开始之前,许多粉丝选择在一个叫爱奇艺泡泡的 APP上给偶像打榜,最后的结果是蔡徐坤遥遥领先十万以上,粉丝也得以拿到了七十张票。
今日坐在我身后的肖战粉丝一直拿着手机看群里发布的偶像实事动态,她还拒绝了我的进群申请,理由是我审核“肯定不过关”。许多没有进群的散粉也有自己的途径追星,他们关注各路小站微博、在微博打榜、在爱奇艺上与偶像互动,比如今年用户跟明星同框的“尖叫手势舞”。
爱奇艺正在慢慢转变,从一个视频互联网公司,到一个可以跟用户发生更多互动、联系的文娱空间。在“尖叫之夜”上,爱奇艺还发布了新的企业使命,“让梦想绽放,让快乐简单”,对这个使命的解读大致是用更创新的方式满足多元的娱乐需求,让用户用更便捷的方式收获简单的快乐。而爱奇艺也用了一个“简单快乐”的技巧——他们让范丞丞为这个主题唱了首歌,叫《快乐很简单》。
这首歌的歌词里唱“不同的脸庞有着相同的期待”、“动动手指就能找到真爱“、“这段歌声承载每次期待”......意料之中,歌曲的前半段粉丝都在尖叫,后面也能跟着哼,粉丝在现场也成为了表演的一部分。
按照我在三层看台坐了一晚的实际感受——“尖叫之夜”就是一场粉丝盛宴。与其说是爱奇艺在年尾做的一个总结活动,不如说是这个平台回馈粉丝的一个礼物。
TFboys在压轴环节出现时说“尖叫之夜”已经六年了,他们也已经出道六年。随着他们慢慢长成独当一面的偶像,爱奇艺在粉丝心中似乎也变成了一种可以与偶像更近一点的途径。举办粉丝游园会、夏日青春漾、粉丝嘉年华等等,爱奇艺也慢慢意识到在粉丝文化上做深耕是需要他们提供一个载体。
追星说起来很普遍,但在大众认知里又习惯把这件事边缘化,大家喜欢谈论的也总是流量和数据,忽略身处其中的个体。今日蔡徐坤的粉丝和我说,她是个上班族,在单位上谈论起自己喜欢偶像明星好像并不是一个共同话题,可到“尖叫之夜”时不管你身边这个人到底是不是你爱豆的粉丝,大家都能融合成一个友善的群体。
南京大学研究粉丝文化的学者朱丽丽在演讲中提到过,现在的粉丝已经从原来的终端消费变成了头部的产出方。简单一点就是说,在之前,粉丝们都只是单纯为偶像的产品花钱,但现在他们已经有了更多话语权,有时候甚至可以决定偶像的发展方向,给爱豆或者是他们的经纪公司提出唱片、服装、影视方面的相关意见,这样的事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了。
我怀着刻奇的心理来到“尖叫之夜”,完成了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身份转变,当粉丝需要与大众娱乐发生更多关联时,总会有一个衍生品来撑起这些粉丝的尖叫,这个衍生品足够包容,也给我这样的“圈外人”平和进入的途径。
而不在活动现场的人,可能也以一种不自知的姿态进入这个“尖叫之夜”。微博热搜从下午四点开始,就不断出现“尖叫之夜”的相关消息,“李现《剑王朝》”、“蔡徐坤唱歌”、“小鬼与欧阳娜娜”......爱奇艺在五棵松营造了一个狂欢的、有实体的现场,在这些之外还有很多人在场外隔着屏幕呐喊。
活动结束,人群散去。几个保安在大厅里聊着粉丝们都挺有秩序,让他们的工作轻松很多。周边小摊的老板给我发来微信,说今天生意还算不错,下一年再来。散场的粉丝们站在宣传海报旁聊天、交换视频照片,不舍得离去。
而坐我身边的女孩则发了组九宫格朋友圈,文案是“粉丝很开心”,配图的八张是偶像,中间是自己在开心比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