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做网红,这位妈妈反应亮了:一句话如何改变一个人?

2020-07-10     太平洋亲子网

原标题:孩子要做网红,这位妈妈反应亮了:一句话如何改变一个人?

作者 | Nico

01.

妈妈,我以后可以当李佳琦吗?

最近,一段妈妈与孩子之间的对话流传于网络,深深吸引了我。

对话大致如下——

疫情期间,这位妈妈观看了朱广权与李佳琦跨界合作的直播活动。

观看过程中,儿子突然向她发出疑问:

妈妈,我以后想当网红,想做李佳琦,可以吗?

大多数家长,遇到这种问题,往往都会措手不及。

而这位妈妈,却做出了一个不错的示例。

她没有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循循善诱地让儿子说出自己的想法:

“为什么想当李佳琦,而不想当朱广权呢?”

儿子回答:“因为李佳琦很火,在直播间里说说话,就能赚很多钱,还能和好多明星在一起直播。”

妈妈略微沉默,又紧接着问儿子:“你想做哪个李佳琦?”

儿子一头雾水,李佳琦不是只有一个吗?

这位妈妈随后拿出了两张照片,分别向儿子展示出了李佳琦所经历的两种境况:一张光鲜亮丽,是李佳琦成名后的直播状态;一张黯淡无光,是李佳琦成名前在隔间做直播的状态。

妈妈说:孩子,你想成为的,只是那个光鲜亮丽的李佳琦。

她和儿子分析:李佳琦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他默默付出了很多不为人知的汗水与努力。

他一年做389场直播,并曾在一场直播里连续试色380支口红,试到嘴唇干裂。

有时忙碌起来,他还要十几小时不停歇地连轴转。

不过虽然李佳琦的成名路充满了艰辛,但这位妈妈,却并没有一味地对儿子进行打击。

接下来,她和儿子说:

之所以告诉你这些,并不是不认同你的想法,而是想让你知道,如果你能认定目标,吃下这份苦,那么无论你今后选择做什么,妈妈都支持。

看完这段母子对话,我也感慨万千。

毕竟,大多数父母在听说孩子想当网红后,恐怕第一反应,都是急于否定。

可殊不知,就是在这些一时兴起的“荒唐”提问里,隐藏着孩子们对自我的认同和对未来的渴望。

还好,也有不少父母,能够在了解孩子真实意愿的基础上,引导孩子自己做出决定。

例如对话中的母亲。

她的孩子未来还会有很多个梦想,还会有很多个奇怪的关于世界的提问,但她的回答总能给孩子的梦想铺上一条广阔的路。

也许其中的某个梦想,就成了孩子毕生的追求。

只要孩子的梦想被家长重视,就有可能会照进现实。

02.

当梦想得到回应,孩子们得到了什么?

细心观察会发现,其实每个孩子都是梦想家。

每个孩子心里,都埋有一颗梦想和探索的种子。

有时候,他们会从自身出发,对一件平常的事物,发出各种千奇百怪的提问。

比如,月亮——

“爸爸,我可以爬到月亮上去吗?”

“月亮是什么味道的呢?”

“妈妈,我可以摸摸月亮么?”

“为什么月亮不睡觉呢?”

……

提出这些问题,他们并不是为了“为难”父母。

而是想将自己的梦想间接地告知父母,并得到父母的理解与认可。

如果父母此时,能够给出合适的引导,那么就有可能点亮他们的梦想。

多年之前,一个美国男孩,也曾对妈妈发出类似提问:“妈妈,我可以跳到月亮上去吗?”

妈妈稍作迟疑,然后愉快地回答:“好啊,记得回来吃饭哦!”

这句话隐藏的意思是:

你当然可以啊,这是一件可以完成的事情。

所以大胆去做吧。

妈妈就在家里做饭,等你实现梦想后回来。

而没想到的是,男孩妈妈这句玩笑般的回答,竟在33年后等到了回应。

“妈妈,我回来吃饭了。”

这是阿姆斯特朗登月后说的一句话。

而当初那个要跳上月球的小男孩,便正是这个后来的“登月第一人”。

为什么母亲的回应可以起到作用。

因为它代表着一种可贵的情感:重视、理解和接纳

年幼的孩子经常会受到父母回应的影响。

如果父母给孩子设限,那么孩子也会自我限制。

只有父母正向地接纳孩子,给孩子一种“你有可能做到”的感觉,孩子才能愉快地接纳自己,更加心无旁骛地追逐梦想。

类似情形,还发生在“飞人”乔丹和他母亲身上。

7岁时,小乔丹看完德国慕尼黑奥运会,开心地跑进厨房,对母亲说:

“妈妈,我以后要打篮球,成为世界冠军!”

“哦,真的吗?”母亲问。

“是的,我一定会赢得金牌!”

“太棒了,我相信你!”母亲高兴给了他一个肯定。

成功后,乔丹常常说起——母亲的激励一直是他前进的动力。

总的来说,阿姆斯特朗和乔丹的人生路径,都起源于幼时立下的一个小梦想。

当他们将梦想告知妈妈后,妈妈们都没有从主观经验出发,给他们设置各种难题,而只是简单的理解和接纳。

但就是这个简单的反应,就已经足以给他们追梦之路提供无限的动力。

03.

为孩子筑梦,我们该做些什么?

每个孩子,都对家长充满依赖。

无论大人还是小孩,我们都希望自己的梦想能够得到父母的尊重与支持。

当孩子告诉我们梦想时,我们可以用以下这几种方式,正向、积极地对他们做出回应:

认真地倾听孩子。

在孩子有了奇思妙想,也愿意和我们分享的时候,我们可以给予耐心,去认真倾听,了解孩子的成长变化,并因势利导,推动孩子的梦想发展。

平等地尊重孩子。

我们要将孩子当作是一个独立个体,平等地对待。

成人的世界也许有很多条条框框,但孩子的世界没有局限性,拥有着更多的可能。

所以我们尽量少用狭隘的视角去框定孩子们的脑洞,而是可以多鼓励、多激发。

开放地回应和引导孩子。

孩子的世界,有时真的很让人费解。

但多次的沟通,可以让我们更懂彼此。

比如,文章开头那个反问儿子“为什么想成为李佳琦”的妈妈,就做出了一个很好的示例。

毕竟让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是我们能给予孩子最好的财富。

麦当劳和所有的父母一样。

重视高质量的家庭时光,也珍视每一个孩子最童真、最质朴的梦想。

麦当劳相信:

孩子每个千奇百怪的问题并不是“为难”父母。

这些问题背后,其实是孩子对世界无尽的想象,很可能隐藏着他们或大或小的梦想。

父母们若能给到孩子合适的引导和回答,就有可能点亮他们的梦想。

如果你的孩子,也像视频中的男孩那样,兴高采烈地对你提问:我可以跳到月亮上去吗?

你会怎么回答呢?

是叮咛他不要摔倒,还是呵斥他想法的不切实际?

是毫不留情地戳破童真,还是掷地有声地予以肯定?

而视频中阿姆斯特朗母亲的回应,印证了麦当劳想告诉所有父母的话:

父母合适的回答,会点亮孩子的梦想。

为了和父母们一起守护孩子的梦想,麦当劳早在2018年,建立起了“点亮梦想”活动,旨在助力中国家庭,让孩子无拘无束地去表达自我。

而今年,麦当劳更是与中国探月达成了三年战略合作。

在2020年的点亮梦想活动中,我们以绘画为载体,用嫦娥五号发起助力,让孩子们的梦想奔向月球,飞得更高更远。

截止7月31日,只要在官方画纸绘出梦想,并上传“i麦当劳”小程序点亮梦想活动页面。

就可以让孩子们的梦想画作随着“嫦娥五号”登上月球,并获得由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颁发的登月证书。

同时优秀画作小作者, 还有机会亲临文昌观看嫦娥五号发射哦

有麦当劳和嫦娥五号助力,孩子的太空想象和登月梦想,也有了积极的回应和启发。

所以快快行动起来吧!

—— END——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K278N3MBd4Bm1__YwIH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