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迪士尼2D动画的霸主,这只狮子,成为了一代人集体的回忆

2019-06-05     影视地平线

当动画技术日趋成熟的时候,完美逼真呈现的效果,自然会引得观众一片赞誉,于是,动画逐渐在电影市场开始崭露头角,甚至迅速的占据一席之地的时候,我们猛然发现,原来,动画不仅仅是儿童的盛宴,它同时也可以成为成人的狂欢。

作为动画行业的佼佼者,迪士尼虽涉足领域甚广,但其在动画领域的地位至今无可撼动,而作为用一只老鼠起家的迪士尼,由盛到衰再到转变后的崛起,都可以算的上是一个行业的传奇典范,当然,并没有故步自封的迪士尼,凭借着完美的动画技术,已经牢牢的占据着国内外的电影荧幕。

13年的《冰雪奇缘》到16年的《疯狂动物城》再到17年的《寻梦环游记》,一个接着一个的用动画编制着我们从未触碰过的新奇世界,这种无拘无束的在动画世界的畅游,给人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感觉,这些动画在取得超高票房以及口碑的同时,也成为了各大奖项的宠儿。

不过,当动画发展到现在日趋完善的时候,在我的心中,依旧有一个无法磨灭的动画角色,即使,新的动画角色层出不穷,但,它是无法取代的。

1994年的那个夏日,一只叫做辛巴的狮子诞生在荧幕上,它以势不可挡的姿态狂收全球大约9.87亿美元的动画电影票房记录,同时,也让迪士尼在黄金时期迎来了再一次的辉煌。

《狮子王》的来临,一举成为了到至今都是2D动画领域的霸主,故事有一部分灵感来自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但是,故事本身却撇去了莎翁书中自带的悲剧色彩,而是融入进去了更具观赏性的喜剧元素,当然,整部电影无论是从色彩的运用还是音乐的配合,都堪称完美。

1

《狮子王》为何会成为一代人不可磨灭的记忆呢?

除了故事本身之外,它在故事中隐约的融入了哲学的思考,这就是西方哲学的三大终极问题: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将要去往哪里?

这便是这部《狮子王》高于其他的动画的过人之处,如果,动画单纯的只是为了娱乐,那它只属于三流的水平,如果,娱乐的同时能够给人一种精神上的启迪,那么,它就属于二流的水平,如果,用精神或是价值作为主要驱动力,来完成娱乐大众效果的话,那么,它就属于一流的水平。

故事兼具思考,这才是优秀动画的核心所在。

作为刚出生不久的辛巴来说,这片广袤的非洲草原就像是一个新奇的世界,而当它从父亲口中得知,自己未来将会成为这片土地的国王时,辛巴的表现是兴奋的,但是内心却是迷茫的。

《狮子王》的故事既然脱胎于《哈姆雷特》,那其中自然包含着复仇元素,不过,这部动画在复仇上却做了削减,因为,它的重点远远不是复仇这么简单,而是,它最终的目的,是让辛巴在揣测万物生灵生长规律以及宿命轮回中,最终达到自我的回归。

《狮子王》故事本身是很简单的,作为叔叔的刀疤,为了王位,设计害死辛巴父亲以及利用辛巴愧疚感而逼走甚至追杀辛巴,逃亡路上,辛巴经历了成长带来的阵痛,最终,成年后从刀疤那里一举夺回王位。

只是,《狮子王》最终呈现的结局却带着史诗大片的悲剧色彩,区别于迪士尼之前绝大多数的大团圆结局,虽然辛巴最终没有亲手杀死刀疤,但是,王位争斗中的同胞相残,以及之前刀疤与木法沙的兄弟相残,这对于一部动画来说,都过于残忍

那个雨夜,辛巴迈着沉重的步伐,在众动物的注目中,缓缓登上了荣耀石,当面对生灵逃亡,且万物凋敝的国家时,仿佛也是在完成着新一轮的宿命轮回。

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将要去何处?

当电影用一种比较惨烈的方式回答了这个终极问题的时候,其中所揭示的某种价值却是与人类共同的,因为,《狮子王》用一种动物的视角讲述了一个成人的故事,而国王的更迭像极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所以,与其说是自然的规律,倒不如说生命所要传递的共识,当辛巴以王者的姿态回归时,我们总能在仔细揣测之后,看到人的影子,所以,人性无处不在,即使动画,也是如此。

迪士尼用一个伪装的童话来讲述成人世界的残酷,不过,高明的地方就在于,它不会让你在影院看完便产生思考,而是先潜移默化的把某种价值输入,之后,在多年回味中,因为阅历以及经历,才逐渐恍然大悟。

与其说《狮子王》是讲述成长的,倒不如说是讲述轮回的,因为,弱肉强食本是万物定律,而成为强者,首要的,就是要搞懂的第一个问题,那便是:我是谁?

2

动画发展至今,如果细细的回顾,我们便会发现,这些动画中所表现出来的套路基本是相通的。

正邪自古不两立,善恶从来要分开,或是圆梦,或是造梦,这个梦从来都没有离开人类感情的需求,而这种把梦想基于现实,再透过现实与梦想的对比,从而传达出不一样的思索。

迪士尼善于利用套路,也知道每个时期观众的不同的情感需求,正因为每次都能够精准把握住观众情感需求,所以,才能用动画与观众在情感互动的同时,把所有传达的理念给灌输进去。

在《狮子王》中,音乐的运用也是恰到好处的,而每一首歌在不同地方的演唱,都在诉说着不同的情感,木法沙的父爱,辛巴的无家可归,与刀疤战斗时的残酷等等,作为音乐剧,在配乐上的创新以及对于过往经典的突破,都是《狮子王》成功的关键。

动画不仅仅是儿童的专属,更应该是成人的作品,因为,儿童只懂欢乐,可是,当他们有一天长成大人的时候,会突然想起,某个动画中所要传达的某种思考,而这种思考,那时候浑然不觉,却早已深入人心。

这便是一部成功动画最主要的核心所在。

迪士尼的转变便是这样,将动画的定位不仅仅局限在儿童,而是旨在打造全家欢的效果,于是,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与尝试,终于达到了今天娱乐与思考并存的动画效果。

《狮子王》中因为去草原的实地考察,所以,在里面展现的广袤大地甚是逼真,而那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又给《狮子王》这部电影按上了梦想的翅膀,当然,故事中也包裹的哲学思考以及轮回探索。

于是,《狮子王》成为了2D动画中,最为卖座的作品,也成为了一代人集体的回忆。

3

反观我们的动画产业,似乎印象比较深刻,且塑造角色成功的,恐怕还是当属早期的动画,比如《葫芦娃》《大闹天宫》《宝莲灯》或者《黑猫警长》。

而当这种原本应该大放异彩的创新思路仅仅止步于过去时,一代江山终究没有再出现一代人才,中国动画产业也落入了圈钱的套路中。

创新度不高是一方面,最主要的是,整体呈现的框架中,并没有真正能够激起观众情感共鸣的东西,而因为过度沉迷角色设计,而忘记给角色注入灵魂,是最为致命的,因为,动画中的所有思索基本都是围绕动画角色而展开的,如果角色立不起来,再好的故事框架也只是流于表面罢了。

《狮子王》中的辛巴,《疯狂动物城》中的树懒,《寻梦环游记》中的米格尔,这些角色哪一个不是印象深刻的,如果说,我们的动画音乐无法到达迪士尼的那种水准,至少,角色的创造上要加入更多的思考。

动画和电影一样,内容以及所要传达的价值观是核心,而如果单纯的只是为了恶搞博人一笑,那么,除了圈钱的目的,我再也想不出其他合理的解释了。

细节决定成败。

1994年,距离现在已经过去25年,而那只叫做辛巴的狮子依旧是高高站在荣耀石上眺望远方,可是,我们自己的狮子呢?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Jc6cLWwB8g2yegNDsgp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