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循环不佳,容易死于心血管疾病?忽略3大关键更致命

2020-02-10   鸽子中医

周边血液循环不佳,等于是迈向心血管疾病死亡!这样的因果关系一直以来受医学界深信不疑;以往普遍认为,纵使疏通了血管,仍有不计其数的患者因为预后不佳而死于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透析患者 当心末梢血液循环出状况

饮食西化、缺乏适度运动、三高控制不良下,末梢血液循环不良的患者日益增加,若未及时治疗、疏通血管,可能面临截肢命运;糖尿病足就是常见的原因之一,另外像是抽烟、透析、感染、免疫疾病等因素,都可能造成末梢血液循环不良。


早期观念认为,凡是危急性末肢循环不良病患,全身循环状况同样不好,因此接受治疗后仍死亡的主要原因应以心血管疾病为主。营养状态、免疫力、活动能力,才是决定肢体末端严重缺血的患者在治疗后能否长期存活的主要原因。

接受通血管治疗后,若营养状态、免疫力与活动能力都不佳,患者恐因感染或败血症死亡,两年存活率只有20%;但三者都很好的病患,两年存活率能高达80%。


疏通周边血管 还要提升3大关键力

60岁黄先生为例患有心脏病、糖尿病,4年前左脚背的伤口大到体无完肤、深层肌肉筋膜皆无血色、肢体冰冷到疼痛,原本当地医生建议他小腿以下截肢,后来为他疏通髂动脉与浅股动脉阻塞的血管,考虑患者营养指标白蛋白过低,免疫能力衰退,因此除了注射营养针剂外,也照会营养师调配高蛋白饮食与糖尿病饮食,以维持足够的营养和免疫能力。


9个月后,黄先生发炎指数下降,白蛋白上升,营养状态与免疫能力趋于正常,最后仅截除因缺血而坏死的5根脚趾而已,免于小腿以下截肢命运。


提醒周边血液循环不佳的患者,除了以内科药物治疗并接受通血管治疗外,补充营养、改善免疫力也相当重要,还要贯彻运动;如此提升营养状态、免疫力、活动能力3大关键,才能改善治疗后的生活品质,提升整体存活率。

血管病变初期,许多病患会将间歇性跛行误认为关节、肌肉问题而忽略,直到末端肢体疼痛发麻、溃疡感染才就医,却往往因血管多处阻塞而面临截肢。患有糖尿病、肾脏病等慢性病患者,建议维持适度运动,保持肢体血液循环,如有不适需尽早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