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位于我国大陆中部、长江中游,与河南、安徽、江西、湖南、重庆、陕西等六省市相邻,地理位置特殊、战略地位重要,自古有“九省通衢”之称。湖北,夏商时期就开始纳入华夏版图,西周时境内小国林立,春秋战国属楚,楚国以今湖北为中心创造了灿烂的楚文化,湖北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元朝是我国行省制度的开端,元、明时期湖南及湖北大部并为“湖广”,元朝称湖广行省,明为湖广承宣布政使司。清朝建立后,湖广省大致以洞庭湖为界分为湖南、湖北两省,湖北省因地处洞庭湖以北而得名。现在,湖北省共有十二地级市、一自治州共十三个地级行政区,这十二个地级市中有三个在建市后改了名,都为历史悠久之地,其中两个更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襄阳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水中游,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华夏第一城池”之称,现为湖北省地级市,1986年入选了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襄阳历史悠久,春秋时就已建城,西汉初设襄阳县,东汉末荆州徙治襄阳,自此襄阳历为郡、州、路、府等治所,历为政治、军事及商业重镇,此外与襄阳城隔汉水相望的樊城也素为军事重镇。
1949年1月襄阳解放后,曾短暂以襄阳、樊城城区合设为襄樊市,但不久撤销建制。1951年,襄樊市复设,为湖北省省辖市,1952年降为襄阳专区所辖县级襄樊镇,1953年襄樊镇又改为县级襄樊市,1979年升为地级襄樊市。1983年,襄阳地区撤销后,其辖县划归襄樊市,2010年襄樊市改称襄阳市。
鄂州市,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中游南岸,是我国著名的“百湖之市”“鱼米之乡”,其现在不仅是湖北面积最小的地级市,也是我国面积最小(含陆地、海洋)的市。鄂州是湖北历史文化名城,其古为鄂国,后有鄂王城,秦置鄂县,后称武昌县,民国时改称寿昌、鄂城。
建国初,鄂城县隶属于长治专区,且为其治所,1952年长治专区撤销后,鄂城县属黄冈专区,1960年至1961年曾短暂设县级鄂城市。1965年,鄂城县改属咸阳专区,1979年以鄂城县城区设县级鄂城市,县、市均属黄冈专区。1983年,鄂城市、鄂城县及黄冈县黄州镇合并为地级鄂州市,1987年黄州区划归黄冈县形成今鄂州市市域。
荆州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长江中游,为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名城,现为湖北省地级市。荆州是春秋战国楚都郢所在,秦灭楚后于此设江陵县,为南郡郡治,东晋时成为荆州治所,自此曾为齐、梁国都,先后为荆州、江陵府、荆州府、江陵路、中兴路等,1983年荆州入选了第一批二十四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录。
1949年7月,荆州专区于江陵县成立,同月析江陵沙市设省辖市沙市市。1955年,沙市市划归荆州专区所辖,1970年荆州专区改称荆州地区,1979年沙市市又升为省辖市。1994年,地级沙市市、荆州地区合并为地级荆沙市,1996年荆沙市改称荆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