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孤独”建筑

2019-11-01     蛙鸣智能

来源:艺术台



建筑的诞生几乎就是人类用来向天地索取温暖,对抗孤独的工具。但是这并不代表建筑就不能承担更多的意义,比如 —— 孤独。尽管这超出了正统建筑学涵盖的边界,却一定击中了这个时代的某种东西。

那些被赋予“孤独感”的建筑,到底以一种怎样的姿态,向人传递着怎样的信念?不如就在这样一个人间芳菲尽的日子里,一起看一看。

01

Limestone Gallery

溶岩美术馆

如果不是山间烟波缥缈,暮色四合,目之所及皆为青黛色,又有谁会注意到这郁乎苍苍的的山峦之间,这直冲霄汉的绝壁之上,竟然还有一栋灯火通明的建筑?



原来,这是在贵州安龙境内,一个由群山环抱围合而成的口袋型山谷。此处有两个天坑,河流到这里突然转入地下而从地面消失,因此此地得名“海尾”。而那个在暮色里星星点点的建筑是海尾安龙国家山地户外运动(示范)公园索道攀岩的起点 —— 一个“悬浮”在165米悬崖上的溶岩美术馆。




好的建筑,无一例外都在借力,而不是一味的发力。溶岩美术馆的设计亦复如是。基于现场复杂多变的地形条件,建筑平面被打造成类似月牙的形状,然后整体嵌入原来崖壁的塌陷区,呈现出一种补全崖壁的效果。

美术馆内部面积约800平米,室内二层分别是展厅和会议及配套服务区。外也有两层,屋顶是公共观景台,底层是户外休息区。



玻璃的质感很好的协调了建筑与建筑所在场地的关系,使作为外来物的建筑和崖壁融为一体。所谓“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当夜幕降临,溶岩美术馆就像是镶嵌在崖壁上的一颗钻石,熠熠生辉。

身处其中,似乎真的抬手就可触碰到天际的日月星辰。日出、日落、云卷、云舒,置身溶岩美术馆,有一种不真实的幸福感。



02

Memorial Hall of Israel’s Fallen

at Mount Herzl

赫茨山阵亡将士纪念馆



这个出众的螺旋形空间来自以色列阵亡将士纪念馆,位于国家公墓赫茨山,也是以色列最重要的遗址之一。建筑瞩目的就是中央螺旋体以优雅的姿态伸向天空。



纪念馆上方放置一个起伏的混凝土砖漏斗,为调解创造空间。纪念馆是一种个人和集体思念的结构物,用来纪念以色列阵亡士兵,设计师用一种起伏的漏斗形砖块砌成,把大厅的天空打开,用自然光淹没空间。



纪念空间看起来像山的地形的石头延续,在墓地的入口处创造了一个微妙的地标。形态赋予空间氛围,而细节赠予空间情感 —— 纪念馆拥有超过23000块纪念砖,每块砖上刻有一名士兵的名字和死亡日期。

为纪念馆定制的计算机化系统照亮了士兵过世周年纪念日的每一块砖。圣光之下,凝视生命消逝的证据,重审战争与和平的代价。



砖块形成了一道“名称之墙”,形成了一条250米长的走廊,围绕着一个中央纪念堂。身处其中,这场客观上单向的凝望,很孤独,更肃穆。

03

Seashore Library

三联书店海边公益图书馆



这座全名叫“三联书店海边公益图书馆”的建筑,位于秦皇岛南戴河海岸边。这里有着一望无际的、安静的海,海浪踩着节奏踱向沙滩,面朝大海的图书馆,孤零零得伫立在空旷的沙滩上,恍若世界的尽头。

你甚至会分不清这是装裱在画布上的艺术创作,还是风化在海边的枯冷岩石。图书馆仿佛生来就应该静静地坐在海边。在这里,你能够感知到的,只有仅属于这片海的光线、风和声音。

图书馆承担了风景里的寂寥和落寞。似乎是为了不打扰这种孤寂感,所有想要接近它的人,必须踩着沙子一步一步走上几百米。没有路,没有捷径,走进它,就是一场走进自己内心深处孤独感的必经仪式。

走进空间时,人们开始感受到海洋的光,微风和声音。感知之后的是每个人与大海之间独特的精神联系。

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放慢平常的节奏,展现出与城市生活不同的遥远和孤独的感觉。

04

Svart Hotel

斯瓦特酒店


Svart 酒店位于挪威北部的 Svartisen 冰川脚下,在保护自然美景方面作出了极大的考究。酒店的建筑采用圆环的现代造型,从山脚延伸到峡湾内,合理利用自然环境,为游客提供亲近大自然的生活体验。

“Svart”在挪威语中是“黑色”的意思,是 Svartisen 和 Svartisen 的同义词。大概是深蓝色冰川的意思,意指宝贵的冰川及自然资源。整个设计突出了 Svart 的自然独特性,创造了一种融合于自然,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独特设计。



为了达到节能的标准,建筑师们对全年太阳辐射与山区环境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酒店的屋顶覆盖着挪威太阳能电池板,采用干净的水力能源,进一步减少碳的排放。

05

Solent Forts Hotel

索伦特海上堡垒酒店


这座堡垒酒店位于英国南部港口城市朴茨茅斯附近,它的诞生也十分具有传奇色彩——始建于十九世纪,是二战时期遗留下来的一个海上堡垒改建而成的。它的名字翻译成中文叫做“无主之地”。



从高空俯瞰,酒店仿佛漂泊在英吉利海峡上的一座孤岛,想必十分适合文艺工作者前去旅居,寻找创作灵感。因四周环海,酒店入住就仪式感十足,预订了酒店的客人需要在朴茨茅斯的码头,由酒店的私人船只接送登岛,私密性可见一斑。



堡垒的观景屋顶还提供自助餐和篝火设施。而天气晴好的时候,在房间里就可以远眺朴茨茅斯市和其对面的怀特岛。




酒店中心有一个中央花园,花园里的花四季常开,总共21套豪华套房,装修以欧式奢华风为主,金碧辉煌。它被游客戏称为“最孤独的酒店”。而品尝孤独,拥抱自己也不失为碌碌于尘世中必不可少的选择。



06

Mirror Cube

镜面树屋



树屋作为树林中的外来物,往往会以鸟巢、恐龙蛋的造型面世,这么一比较,这件有“隐身术”的屋子,就像是披上了魔法斗篷才是真的“小隐隐于林”。你就算经过旁边,也可能一不小心就会错过。



Mirror Cube 镜面树屋,位于瑞典北部,是 Treehotel 众多树屋中的其中一间,屋如其名,整体就像一颗冰块。

而每一面就是镜面结构,因此每一天都是不一样的,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你至少可以光顾四次仍能品尝到第一次的惊喜,是不是“魔法属性”更强烈了?



既然树屋搭建搭建在自然环境之中,有用反光设计在酒店外墙投射了森林之美,所以保护 Boreal 森林的宗旨也不言而喻了。而树屋的巧思不止于此,他们在酒店内的很多设备上都用到了环保的概念。



树屋内部由具有桦木表面的胶合板制成。房内六个窗户提供极佳的全景。一个12米长的桥通往树房,Mirrorcube 酒店为2人提供优质的住宿,配有一张双人床、浴室、休息室和屋顶露台。



Treehotel 的宗旨便是希望客人们可以 “feel free in a tree”,来这里。每晚花上5400瑞典克朗便可以得到放飞自我的体验,来做个森林小精灵。




07

The Monte Rosa Hut

蒙特罗莎小屋


阿尔卑斯山采尔马特一带是很多人心目中的雪山天堂,这栋建筑就伫立在采尔马特的冰山一角,像一颗钻石埋藏在这雪山之巅。这座五层高的木结构小楼如同现代版的中世纪城堡主楼,就坐落这无与伦比的冰川一角。



它外表一副冰山美人的架势,走进去整体木色的内饰,像是吸收了阳光的灵气般温暖。楼梯与带状的长窗螺旋上升,开启360度立体美景环绕体验。



当阳光升起,整个建筑内部会充满阳光。




08

Rabbit Snare Gorge兔子军鼓峡谷

这栋建筑的业主劳伦斯回忆童年时光,曾祖父曾在这里教孩子们用网捕兔子的方法,而他的曾祖母经常到小瀑布底下浣洗衣服。岁月更迭,这些记忆还崭新,但是由于峡谷极为陡峭,早已荒芜了。



极简的造型,高耸的坡屋面,整齐的木质纹理,营造出瘦削而直立向上的延伸感。小屋的传统山面造型将视线打开,并沿着太阳的轨迹,突出了主要的室内空间,强调了塔屋的垂直性,同时有效地遮挡雨雪。



这栋建筑所在的位置得天独厚。方圆46英亩内都是苍茫的荒地,荒芜到你可以从室内就可以径直看到海岸线,一览无遗,毫无视线遮挡。当然,也荒芜到你可以轻易就逮到野兔。



白天,小屋与周遭的景象几乎融为一体,但到了夜晚,屋内星星点点的暖黄色灯光就像家人为你留的那盏一样温暖可亲。在孤独的建筑里,有温暖的陪伴和回忆,倒是不孤独了。



09

Sirdalen House消隐别墅


北欧这种自带性冷淡气场的地方,“孤独建筑”的格调都与众不同。而这座看起来普通的山顶别墅,坐落在这个地界,又一副完全藏匿于山体的避世之感,那种清冷孤绝的况味油然而生。

Sirdalen House 酒店靠近Alsheia滑雪胜地,周围环绕着美丽的山地景观,为业主提供全年度假的完美度假场所。度假屋由位于挪威奥斯陆的建筑工作室Filter Arkitekter设计。



建在陡峭的斜坡上,混凝土结构部分地坐落在山中,完美融入自然环境。屋顶部分被地形覆盖,而侧墙和干净简约的线条设计与景观相得益彰,同时又突出。

为了实现“消隐”的效果,细节到玻璃边框都会最小化到极致,所有的玻璃都使用胶着工艺安装而成。

这栋别墅要做到完全的隐形不是现在,更在将来。由于没有设置排水槽,水会从屋顶和侧墙流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住宅表面会留下纹理,最终将长满苔藓。

10

Bruder Klaus Field Kapelle

哥克劳斯场田野礼拜堂

这个小教堂非常独特。它在旷野上犹如一块天外巨石,周围没有其它建筑。建筑本身的颜色和无边无际的田野又融为一体,几乎是从田野中长出。这种突兀又天然的美,若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的。

田园教堂起初完全源于一幅草图,由当地农民建造,为了纪念15世纪的圣徒 Bruder Klaus,他出身富贵却放弃了物质追求 —— 在石头撑起的阴冷小棚中度过了20年。他促进了瑞士联邦的和平,所以他在许多人心中就是领袖。



教堂最终演化成了德国自然景观中一枚优雅而独特的地标。可以说从它建造之初就能窥见一二的。建筑最初是一个由112根树干支起的棚顶。

在框架完成后,混凝土被一层一层地浇筑夯实在现有表面之上,当24层混凝土固定完成,木框就被点燃,留下一个中空的黑腔和烧焦的墙壁。



室内空间不仅在平面上变化,竖向空间也高高低低,所以称得上“别有洞天”。从洞口看世界,一片欣欣向荣。墙面上有波浪的肌理,边缘并不平整,就好像是天然形成的洞穴。



当关上大门,仿佛就能看到夜空中最亮的星。在狭窄的空间里,每一个祈祷者都能穿越时光,在困苦黑暗中看到希望的光芒。祈祷室里还有石座,可以给人静坐沉思。微弱的烛光下,与唱诗班一同祷告。

教堂的大门钥匙被村子中的一位老人保管,不能随意进入。你需要徒步走一段长达5公里“洗尘”的过程,你才能傍近它。



这种形式更像是修行的一部分,村民并没把它变成一个旅游景点,这里只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任何人都可以虔诚地走进去,与自己对话,与神对话。

因为《圣经》说:“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藉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神。神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里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

如果出去玩,拍照后记得用【微信相框】

“微信相框,可以实时传送照片到相框里。

当你出来玩,可以给家人送一台微信相框。

用手机实时就可以传照片给家人!

这样,远方的家人也可以经常知道你过的怎么样!

对他们来说,只要你玩的开心,他们就很开心!

想要了解【微信相框】,可关注:相框中心

【免责声明】我们重在分享,所有文字和图片均从网络转载,对文中陈述内容和观点均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因编辑需要文字和图片之间亦无必然联系,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或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予以删除。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JT4YK24BMH2_cNUgn-a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