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1战斗机是中国空军基于苏-27战斗机发展改进而来的一款重型战斗机,尽管歼-16和歼-20等战斗机的出现已使其黯然失色,但歼-11的性能水平也依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法国空军“阵风”战斗机
印度长期以来一直增加其在空军的防务采购量,除了要保持对西部的强势压力以外,还需要平衡北方邻国的力量,自本世纪初以来,印度空军一直高度依赖进口自俄罗斯的苏-30MKI重型制空战斗机,然而,鉴于技术的原因,印度空军中装备的近300架苏-30MKI的性能水平一直停留在过去十年的水准,因此,印度选择订购了36架法国“阵风”战斗机,“阵风”战斗机曾经一度被称为“最强非隐身战机”,其装备了拥有许多先进的电子和武备系统,特别是在电子战领域特别突出,印度方面可能继续购买以作为未来主力空中优势战斗机使用。
歼11的升级版歼16战斗机
而相比中国空军而言,“阵风”或许给不了印度空军想要的底气,目前中国空军现役的战斗机装备序列中,仅国产的先进战斗机就有歼-10,歼11,歼16,还有第五代隐身战斗机歼-20,这些战斗机的综合性能都居世界先进水平,不贬低也不否认,“阵风”的纸面性能确实也处于4代半战斗机中的高水平线,但要说它是“最强非隐身战斗机”也好像不会有多少人信服,如果在中国空军中找出一个可以与其相匹敌的机种,或许歼-11足以,毕竟在时间线上,这两型战斗机的服役时间也比较接近,“阵风”于2000年首次交付法国空军,2000年交付中国空军使用,这也是一个比较公平的匹配。
中国空军歼11B战斗机
在评估这两种战斗机的性能时,首先要知道歼-11的机身尺寸和重量载荷要远大于阵风,歼-11的翼展有14.7米,全长21.9米,高5.9米,空重16吨,常规载荷8吨,相比之下阵风的翼展只有10.8米,全长15.2米,高5.3米,空重9吨,常规载荷6吨,因此可以很明显的看到歼-11可以集成更多的航电和武备,而阵风在尺寸上的优势就是雷达反射截面要比歼-11小。
阵风与苏-30MKI在一起
在动力上,歼-11装备的是两台俄制AN31或WS10涡扇发动机,推力约180千牛,最高速度可达2.35马赫,实用升限18500米,最大航程3790公里,相比之下阵风装备的两台发动机只有100千牛推力,最高时速仅能达到1.8马赫,实用升限16800米,最大航程3700公里,也就是说尽管歼-11的重量更重,它的机动性也具有压倒性优势,高机动性在可视距离的交战中有明显的优势,更高的速度和高度也为超视距作战时提供更大的动能。
“阵风”战斗机-单座
在雷达上,可见资料中歼-11早期型号使用的是机械扫描雷达,阵风的早期型号使用的是无源电子扫描雷达,因此阵风扫描器周围环境所需的时间要短得多,态势感知能力也具备优势,不过J-11得益于其巨大的机身,装备的雷达功率要大上许多,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虽然精确的细节无法得知,但这两型战斗机装备的雷达都被认为能够在大约280公里的范围内同时扫描和跟踪相同数量的目标,当然,阵风较低的雷达反射截面可以在交战时额外增加对目标的先发概率,尤其是在面对歼-11这类装备机械雷达的机种时。
中国空军歼-11战斗机群
另外从这两型战斗机能够装备的空空导弹上看,歼-11的最新型号已经整合了PL-15空空导弹,最大射程约为150-200公里,而阵风的最新型号也整合了“流星”空空导弹,最大射程约300公里,技术上“流星”使用的是冲压式发动机,这也是它射程如此之远的原因,不过这型导弹在末端攻击时容易被目标采取大过载机动脱离锁定,对付极高飞行高度的目标时也会因为空气稀薄,冲压式发动机力不从心无法发起有效攻击。
“流星”空空导弹
PL-15使用的则是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它在常规射程上虽然不如“流星”,但它抛射时(高速高空状态式发射)射程也会相应增加许多,并且在进行末端攻击时保留的攻击能量极难被目标脱离,总的来说这两型空空导弹的水准应该相差不大,然而,重要的是法国空军的阵风才刚刚开始整合“流星”,印度的“阵风”似乎不太可能很快整合“流星”—也许到那时,PL-15可能已经被更加先进的空空导弹取代。
中国空军歼-11B战斗机在巡逻
以上对比虽然不严谨,但是也可以看出阵风似乎在面对歼-11时没有多大优势,而印度购买“阵风”的决定也被广泛抨击为一项错误的决定,要知道其成本上是俄制苏-35战斗机350%,美制F-35隐身战斗机的150%,而考虑到其他国家高端战斗机时,印度为这型战斗机付出的成本远远没有收获到成正比的效益,简单来说就是,买阵风,印度亏大发了。
本文资料和图片素材均来自于网络,由作者整理发出,如有不严谨之处或侵权行为,请联系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