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桥蔡氏古民居建筑群
南安官桥,地处福厦公路的交通要道,考证其来历,它还跟晚唐诗人翁承赞有关呢。
翁承赞,字文饶,先世从京兆徙迁福唐(福清),唐乾宁三年(896)举进士,累官右拾遗户部员外郎,又擢宏词科,任京兆府参军。唐天祐初年(904)以右拾遗奉诏册王审知为琅琊王。
梁开平二年(908),翁承赞奉后梁太祖朱温之命,再次入闽册封王审知为闽王。王审知礼贤下士之举使他深为感动,他又看到晚唐公卿名士多集于闽地,因此便萌生了返回家乡的念头。返朝后,他便谋为福建盐铁史,加左散骑常侍御史大夫,入闽依王审知。
图为额篆刻“梁魏国尚贤夫人墓志铭”,楷书铭文,共1900多字,记述闽王夫人任内明(字昭华)家世、为人、封爵、子嗣及卒年等情况。撰、书兼篆额,全由翁承赞一人包办。
翁承赞不再眷恋已经不存在的唐王室,而能直面现实。他希望这个偏安的小“闽国”能安定和发展,因此以其渊博的学识和才智,积极地为闽王出谋献策,如建议“四门学”,各县设庠序等,实际上成为闽王的辅相。他还撰《闽王志》,为王审知之夫人撰《梁魏国尚贤夫人墓志铭》。
官桥五塔岩景色
晚年,他择地于今南安官桥建造府第,这里依山傍水,林茂竹翠,风景秀丽,气派雄伟,富丽堂皇,人称翁厝。其府第旁有一条溪流,为了出入方便,他雇用工匠,跨溪造桥。
据说,当年翁承赞采花岗岩白石造桥,为三孔大石桥,桥头有雨亭,桥栏精雕细琢,玲珑秀气,人称“翁厝桥”。翁承赞出身官宦,乡人简称“官桥”。官桥地名便自此开始,而今,桥已不复存在,但官桥地名依然沿袭,成为永久性的地名了。
南安记忆--官桥蔡氏古民居
【参考文字】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由蔡启昌及其子蔡资深于清同治年1862)至宣统三年(1911)兴建。现存较为完整的宅第共16座,依次前后平行排列有序地分布于大约3公顷 (40多亩)的长方形地块中,东西通长200多米,南北通宽100多米,占地面积15300平方米,建筑多为穿斗式结构,硬山或卷棚屋顶。前后座之间铺宽10多米的石埕,山墙之间有两米宽的防火通道。单体建筑多为三进或二进五开间的布局,轴线取南偏西5度,夏季南面日晒不入室内,冬季北风被后墙挡住,为闽南地区民居的最佳朝向。
END
来源:南安史志、高山流水文献馆 微南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