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寄彩笺兼尺素,天长水阔知何处?”晚年的杨绛先生大概是诉不尽内心对丈夫和女儿的思念的,纵然把万千点滴过往都著成《我们仨》这一让人读来倍感温暖的书籍,也藏不尽绵长的念想。
钱媛于1997年因患脊椎癌去世,钱钟书于1998年去世,杨绛独自一人活了105岁,于2016年逝世。他们仨原本是世间幸福的一家人,却也抵不过人生必经历的生离死别。杨绛似是在做了一场万里长梦后,终于和两个挚爱团聚。我们相信,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人,一直在某个尽头处等着她,从未离去。
钱钟书和杨绛是令无数人羡慕不已的一对伉俪,可他们唯一的女儿钱媛,一生却饱经风霜,坎坷一世。她的两段婚姻都不算完美,一生没有生育,却是一位好母亲。
若走进钱媛的一生,你会看见许多。
春蚕到死丝方尽
钱媛不似父亲那样有永垂不朽的著作,但她自学成之时就选择走上三尺讲台,将青春和生命都奉献给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她精通俄语和英语,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后前往英国进修,回国后晋升教授,后担任博士生导师。
钱媛首创英语“文体学”,一向秉持着严谨治学的作风,爱教书也爱学生。她所教的课程无法避免枯燥,但她会在备课时去图书馆翻阅一本又一本书籍,将精彩的例句记下来,让课堂变得有趣。她始终将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般,晚上上完课舟车劳顿回到家,还没坐定就有学生打电话给她请教问题,她一直都耐心而细心地解答,从不厌倦。
一些在旁人看来是毫不相关的事,她也负责担当。例如,她在外语资料室偶然看见一名学生勤奋自学,旁听相关大学课程,便主动指导其学业,连续几年从不间断,终于使这名学生考上了民族大学的研究生。
钱媛说自己“志向不大”,只想当教师中的“尖兵”,她也确实在教学生涯中冲锋陷阵,用尽心力,鞠躬尽瘁,同事和学生无不敬佩她。但在长期的超负荷工作后,钱媛开始出现咳嗽、腰疼等病症,直至某天突然发现直不起腰时,才在医院被诊断出骨结核,脊椎有三节病变。再检查时,发现肺也有问题,被诊断为肺癌。到最后,癌细胞侵入脊椎,已回天乏力。
病入膏肓之际,钱媛仍惦念着工作,惦念着同样生病的父亲,因为心疼要同时照顾两个病人的母亲,在母亲面前始终保持乐观的微笑。
钱媛深知自己时日不多,但面对死亡她并不畏惧,生活于她而言一直是一条绵长的道路,路何时到尽头自有造化,她看得开。只是世上仍有她放不下的事业,放不下的年迈父母,这是死前的两大遗憾了。
钱媛的生命最终定格在59岁,她逝世后,无数朋友、学生都深深地缅怀她。钱媛逝世八年后,她的一位学生捐款一百万港币,设立了“钱瑗教育基金”,以表达对恩师深切的怀念。另有一些怀念则砌成那追忆的文字,流传于世。
如果把时光再倒回去,倒回岁月深处,灵魂尽头是无尽的遗憾,和无尽的释然。
最大的遗憾
钱媛生于英国牛津,是钱钟书和杨绛唯一的女儿。两人早就约定好,只要一个女儿就够了,只因想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在一个孩子身上。
钱媛乖巧懂事,无奈幼时便体弱多病,无法去学校上学,父母便在家里教她读书写字。有这样一对满腹才华,又开明有趣的父母,钱媛何尝不能学有所成。在满屋书香的浸染中,钱媛视野开阔,识得万千世界,最终立于三尺讲台,是万人师表,桃李满天下。
在北师大读书时,青春秀丽的钱媛就结识了她的第一任丈夫王德一。当时,两人都是学校美工队的成员,都喜欢画画,也都富有才情。毕业后,两人又都留校做了老师。在钱媛的主动示意下,两人最终确定了恋爱关系,后又于1968年结婚。
王德一和钱媛是所有人眼中最般配的一对,两人婚后也的确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热心、善良如王德一也深受岳父岳母喜爱,杨绛在《干校六记》中提到:“阿圆交给他,我们大可放心。”
命运却一直都看不惯人间的美满。钱媛和王德一结婚半年后,王德一就被安上了莫须有的罪名,不断遭受批斗,钱媛也身陷囫囵。王德一的身心都受到了极大的摧残,最终不堪凌辱,隔离室北面窗户的暖气管上自杀身亡。
这对于钱媛的打击很大,尽管她只是荒诞时代中,遭遇死别的万千受害者其中的一个,但这第一段婚姻的遗憾竟是由死亡砌成,怎能让人不觉得可悲呢。
做一位好母亲,至诚至真
王德一死去后,钱媛搬去与父母同住。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她都是空窗的状态。她没有去想自己感情的事,内心的痛苦在结成疤后,仍是隐隐作痛。她也一直以为自己的一生也就这样一个人度过了。
37岁那年,钱媛遇到了杨伟成。杨伟成比钱媛大十几岁,出生名门,是海归硕士,更是全国知名的建筑设备专家。初识时,他们就发现彼此相谈甚欢,有聊不完的话。杨伟成对钱媛很好,极尽一切温柔体贴,这让钱媛拾起了多年都未曾有的感觉。
1974年,钱媛和杨伟成步入婚姻殿堂。杨伟成和前妻育有一对子女,和钱媛结婚时,儿子已经18岁了。没有做过母亲的钱媛,就这样成了两个孩子的继母。
继母不是一个好当的角色,但钱媛始终将丈夫的两个孩子视为己出,毫不吝啬自己的爱。两个孩子一开始并不待见她,但渐渐地,他们都将钱媛视为自己的亲生母亲一般。
钱媛一向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在关心他们物质世界的同时,也关心他们的精神世界,告诉他们要清清白白做人。为了减少和子女的代沟,她会提前看好电视报,到了周六和子女一起看电视时,她就能一本正经地和他们讨论电视情节,一对子女一直都觉得钱媛是个很随和的大人,都把她当成大朋友看待。
杨伟成的儿子18岁时并没有上大学,而是到工厂去上班。那时他满心迷茫,总觉得没能继续上学是种遗憾,但又担心自己不是这块料。钱媛了解继子的想法,鼓励他努力考大学,还倾尽心力教授他英文。
在钱媛的帮助下,他最终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还到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进修,获得硕士学位。他一直感激继母钱媛,如果不是钱媛,他觉得自己一辈子就只能在工厂里麻木度日了。
钱媛是个好老师、好母亲,但却不是个好厨娘。她自己也明白这一点,但是她总会在周六回家时,给孩子带上许多好吃的东西,有凉面、牛肉串、牛肉馅饼等等。
有时为了给他们买稀罕的西式点心,她还会坐好几路公车,等回到家时已经大汗淋漓。孩子们习惯她这样,也喜欢这样有她在的一个晚上。
身为继母,钱媛至诚至真;身为老师,她鞠躬尽瘁。她的一生短暂而明亮,无需多少言语称颂,她已受尽万人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