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这些长沙老街,才能证明你来过长沙

2019-11-26   宜丰会长大叔

长沙“堕落街”因承载着无数人的青葱岁月,成为烙刻在许多河西学子心灵深处的时代印章,时隔6年,“堕落街”将变身“文化创意街”归来。那些长沙曾经的老街道,你都知道吗?

1

化龙池

简介:化龙池位于长沙市湘江东岸天心区古城区,全长203米,是长沙目前仅存的4条麻石街之一。这里曾经是老长沙的一条繁华商业街,同时还流传着小铁匠夫妇为拯救长沙城、舍身消灭恶龙的美丽传说。

历史:化龙池原名“玉带街”,南起大古道巷,北止织机街,至今保留麻石路面。街区为古长沙善化县的城市缩影,善化县治自北宋开始到民国元年,一直附城南郭,与长沙县县治同城。

该街区的地名文化和传说文化十分丰富,有化龙池、南倒脱靴、出入是门、一步两搭桥、白果园、文庙坪、洗药庵、吊马庄等地名;清朝时期著名书法家何绍基的故居也在此街。

现状:近年来,化龙池逐步形成为长沙市较为有名的清吧一条街;华灯初上之时,本市市民和外来观光客纷至沓来,朋友三四一起,选择一家自己喜欢的清吧慢斟细酌的同时,感悟着这百年古街的历史韵味......

2

大古道巷

位置: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是长沙最繁华热闹的场所之一,但在其南端曲径通幽处,有两条相对僻静的巷子——大古道巷和小古道巷。经过提质改造的古道巷,融合了些许现代气息,又保留了几分古色古香,往事在久远的记忆中更显韵味悠长。

历史:大小古道巷是两条平行的街巷,大古道巷东至县正街,小古道巷东至磨盘湾。从喧嚣的步行街步入大古道巷数十米,立有一碑,上书“洗药有仙留胜迹,题桥无地吊芜苔。幸邻泮壁存文献,时接宫县到讲台。”讲的是隋唐年间著名医学家孙思邈隐居长沙时,经常在此洗药,留下洗药庵与洗药井。洗药庵毁于“文夕”大火,洗药井随之毁弃。

3

潮宗街

名字来源:潮宗街因临城门潮宗门而名,又名草场门正街,位于开福区,东起北正街(今黄兴北路),西至湘江大道,是迄今长沙市仅存的3条麻石大街之一,长511米,宽9米。朝宗,朝拜祖宗之意。旧时街口聚居着许多挑河水卖的脚夫,终日街头淌满河水,“朝”遂演化成“潮”。

历史:明清潮宗街是长沙县署和临湘驿站所在地,行人来往,车水马龙,因而旅馆业也特别发达。潮宗街又是人文荟萃之区。清末军机大臣瞿鸿机曾居于此街。1914年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在这里创办。潮宗街56号是1920年毛泽东创办文化书社的旧址,曾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

北正街

名字来源:北正街,顾名思义,即古时北城门(湘春门)所正对着的街道。古长沙城内南北向的大街有两条,一为南门正街,一为北门正街。南门正街早在民国时期已修成了黄兴南路,就是现在的黄兴路步行街。北门正街却一直保留到现在。

历史:北正街当年可是长沙最长最直最繁华最热闹的一条大街。资料表明,早在上世纪“文夕大火”前,北正街已是长沙城北的主要商业街。街上的美西司电影院、北协盛药号、百花村南货店、同利长南货店、吴济南药号、吴恒泰酱园、挹爽楼饭店、湘华斋茶馆、群艺剧院都是名盛一时的老字号,其他的西餐馆、茶馆、杂货店多不胜数。

现状:2012年,为配合长沙地铁建设,北正街被拆迁。

5

坡子街

名字来源:所谓坡子街就是这条街有坡。坡子街在旧时分三部分:上坡子街、下坡子街、横坡子街(又叫新坡子街)。

历史:自清末起,坡子街就成为了全市金融业、药村业集中的地带,当时这里钱庄、银行林立。据记载,1934年街上登记注册钱庄有14家,另外中央银行长沙分行、大陆银行、聚兴城银行、农工银行、实业银行、金城银行也都设在此街。笔者寻访的第一站就是位于今省财贸职工医院的中央银行长沙分行旧址。

现状:随着商业的扩张、现代潮流的渗透,这条有着上百年历史的老街逐渐失去了往日的风采。目前,坡子街除了新巷、福胜巷尚存的部分传统民居外,百年老街风貌已乏善可陈。尤其是近年来长沙民俗文化街等商业街道的开建,坡子街俨然成了一个大工地,人们只有到火宫殿就餐时才能体验到一丝往日的繁荣。

6

下河街

名字来源:据《长沙地名古迹揽胜》记录,下河街南起坡子街,北止五一大道,以回龙巷为界,北段称上河街,南段称下河街,而习惯上通称为下河街。

历史:据有关记载,清代时,因湘江水运之便,下河街成为牙行云集之地。而下河街及附近的牙行以土果行、杂货行和玉兰片行为主。清光绪元年,长沙较早领有牙帖的土果行“保太和”、“惠然”开业,次年又添“公和”、“镇昌”、“恒泰”等土果行。而土果行主要经营本地及外地的土果土产,如梨、桃、板栗、荸荠、生姜、蒜子等。后来在土果行的基础上又衍生了杂货行,经营范围扩大到木耳、香菇、食糖、面粉、湘莲等。而玉兰片行实营玉兰片、苎麻、毛茶、土纸四大类商品。

下河街最为繁华的时候要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那个时候下河街的生意可红火啊,整个街上从早到晚人来人往,商家一早5点开门要到晚上10点钟才关门。”77岁的张庆华是地地道道的“老长沙”,1952年他从河西搬到下河街附近的马家巷居住,见证了下河街半个多世纪的变迁。

“逛下河街去!”一句简单的话语,道出了当年长沙人对下河街的喜爱。80后长沙妹子周玲,提起下河街更是别有一番情感:“那时候一到过年,就跟着妈妈到下河街买年货。货比三家,还是这里最便宜。”

7

太平街

简介:太平街是长沙古城保留原有街巷格局最完整的一条街。太平街座落于长沙市老城区南部,街区以太平街为主线,北至五一大道,南到解放路,西接卫国街,东到三兴街、三泰街;其中重点地段为沿太平街、西牌楼、马家巷、孚嘉巷、金线街、太傅里两侧的历史街区,是“古老长沙”一缩影。

历史:自战国时期长沙有城池开始,是古城的核心地带,历经2000多年没有改变;街区内,小青瓦、坡屋顶、白瓦脊、封火墙、木门窗,是这一带民居和店铺的共同特色;老式公馆则保留了较为原始的石库门、青砖墙、天井四合院、回楼护栏等传统格局。

现状:整治后的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不仅保留了贾谊故居、长怀井、明吉藩王府西牌楼旧址、辛亥革命共进会旧址、四正社旧址等文物古迹和近代历史遗迹,也给干益升粮栈、利生盐号、洞庭春茶馆、宜春园茶楼等历史悠久的老字号注入生机。街区沿主街有门店87个,经营面积近3万平方米,以名老字号、字画、民族工艺品、文化休闲产业、特色旅游产品为主,吸引了西泠印社书法篆刻大师李伏雨、李早父子、脸谱艺术大师曾金贵、书画家陈羲明等一批著名人士入驻设立工作室。

8

堕落街

起源:“堕落街”最早叫牌楼口,1994年的时候只是一条通向湘江边的路,路两边是水沟,没有任何娱乐设施。1995年开始,一些有经济头脑的大学生开始开网吧,随后当地农民跟着学,开卡拉OK,录像厅,舞厅,桌球室,最多的是餐馆。

名字来源:1998年,中国青年报驻长沙记者站一个记者罗旭辉,其女友是湖南大学的一个成教生,因学习成绩不好和经常犯一些鸡毛蒜皮的校规被学校处分,所以采写了一篇通讯《湖南大学有条堕落街》,有意对牌楼口的情况进行了编造(1998年10月23日),随后湖南大学校领导与中国青年报社进行了交涉,到1998年10月28日,中国青年报在头版发布了对湖南大学的道歉声明,同时开除了采写通讯的记者。

但从此“堕落街”名声在外了,甚至在1999年将湖南大学和湖南师大之间的“商业文明街”称为“堕落二街”。随着两校学生的逐渐增多(扩招),两街日渐繁荣,出现了很多的娱乐和餐饮场所。

现状:旧时“文明街”,变“大学生文化创意街”。据城投河西公司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条街过去虽然很有名,但杂乱无序,商业物业以私房与违章建筑为主。新的“大学生文化创意街”将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品质,为大学生们的校园生活做好相应的服务配套。

来源:大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