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称“外国弄堂”,是上海最大西班牙式住宅群,低调奢华有内涵

2019-09-10   荷小衣的分享

在上海任意一条永不拓宽的马路上,都可以寻找到各具特色的异国建筑,但有着大面积西班牙式建筑的只有太原路才能看到。太原路北起汾阳路,南至肇嘉浜路。

太原路长990米,1918~1921年修筑,以旅沪法侨名命名台拉斯脱路,民国32年以山西太原改今名。沿路为住宅,是上海64条永不拓宽的街道之一。

太原路沿路两侧多为三至四层的新式里弄及花园住宅,如建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台拉别墅、双梅村、大陆新村、莹瑞村、友宁村等。漫步其间,你可以看到一幢幢隐藏在弄堂深处的,或独立、或联排式的精巧的小洋楼。屋前都有一块绿茵茵的草坪或绿树茂密的庭院,建筑物特使各异,错落有致。

太原路上几乎没什么商店,偶尔只遇见一两间非常有诗意的咖啡馆或茶馆,少了许多市井味,多了几分雅致。在这条路上漫步,恍若一脚踏进世外桃源,令人尘俗顿消。浓密的树荫掩映着这些被岁月浸染得越发美丽动人的老房子,更让人惊艳连连。

外国弄堂

太原路25弄1-14号、83弄2-4号、63弄1-9号、45弄1-10号 也通称为太原小区。沿太原路的多为独立花园别墅,沿永康路的多为带车库的毗连式洋楼。它们共同组成了上海最大的西班牙式花园住宅小区建筑群。

太原路自50弄起向南连续有3个大门,50弄、56弄、64弄属于西班牙式花园里弄住宅,建筑有简洁的西式古典装饰,立面大都为对称构图,南向中央为敞廊和平台,红瓦屋顶错落有致,形体组合丰富,开窗自由,窗下有窗台,墙面平整,没有过多装饰,外观局部使用简化的古典柱式,檐口部位有水平向的装饰线脚。整体感觉建筑形体厚重丰富,内部的木装修等室内设计与外部风格统一。

由于当时居住在此的大多是洋人,因此又俗称“外国弄堂”。该新村由新式里弄和花园住宅两种类型房屋组成,沿永康路为新式里弄,沿太原路以花园住宅为主。

1994年,徐汇区房管局对新村进行全面整修,小区面貌焕然一新,现为上海最大的西班牙风格住宅小区。这些西班牙建筑或成片或独立,却无不顽强地表现出它的西班牙建筑特色。

太原别墅

位于太原路160号的太原别墅,建于1928年,法国晚期文艺复兴风格的花园住宅。现是瑞金宾馆的一部分。门口挂着上海市近代优秀保护建筑单位的铜牌。

太原别墅门前是黑灰色的篱笆墙,密不透风的篱笆使别墅看上去十分私密,一扇高高的黑铁门更是把世俗挡在了别墅外。推开铁门进入,会有豁然开朗的惊讶。里面绿荫一片,透过高大浓密的树冠,一幢红墙的西洋建筑兀立眼前。

太原别墅是旧上海最豪华的花园洋房,太原别墅由一幢主楼和四幢副楼组成,周围是花园,总面积1268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占地2050平方米,花园面积8780平方米。原先是法国律师狄百克的私人花园别墅,称狄百克花园,是狄百克于1928年仿照法国路易十四皇宫建筑设计建造的,是一幢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宫廷式花园住宅,被誉为上海法国式建筑的经典之作。据说这幢别墅的主要建筑材料全是从法国运来的,里面的家具也是法国打造。

太原别墅主楼共三层,西南朝向。这幢黄墙青瓦的建筑静静地坐落在修剪得异常整齐的大草坪上,显得尤为醒目。草坪上散置着几只雪白的藤椅和大理石小圆台,充溢着浓浓的法兰西情调。

建筑底层入口处宽敞的门廊用三根雄伟的多立克柱支撑,门廊上方是露天大阳台,入内落地长窗的两侧夹墙中有欧洲古典风格的壁炉,烟囱伸出屋面。住宅为四坡屋顶,略陡。屋顶前沿口设置了5个巴洛克风格、拿破仑头盔式的老虎天窗,西北向立面有城堡式圆锥形屋顶,使这幢坐落在城市中心地带的别墅染上了几丝庄严神秘的色彩。在南面廊柱两侧有一对镇守的石狮子,为这幢异域风情浓郁的建筑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元素。

如今,昔日高高在上的外国弄堂已住进了72户寻常百姓家,我在弄堂里问一位居住在此的阿姨,阿姨说由于每栋老房子的构造不同,每栋房子住几家人也不同,有的一栋房子住三四户人家,有的独门独户。

只能从它打开的门窗里看见的灶台来判断。这些建筑和寻常百姓的人家生活形成一个海派风景点,这些历经风起云涌的岁月,历经的沧桑,才换来现在祥和平静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