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离癌症其实近在咫尺。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我国,每年癌症死亡的人口超过150万。
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
一个人从40岁开始,患癌概率显著上升,活到74岁,累积患癌率21%,活到85岁,累积患癌率36%。
癌症累计发病率
无独有偶,在重疾理赔的大数据中,女性癌症理赔占重疾理赔的83%,男性也占到了58%。
可以说,只要一个人不是因为其他原因死亡,那么最终有1/3的可能死于癌症。
癌症如此可怕,那它是怎么形成的,又该如何治疗预防呢?一切得从1775年伦敦的一名医生说起。
癌症成因的发现
1775年,伦敦医生波特,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癌症的发生似乎与患者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有关。
- 在伦敦扫烟囱的工人,患阴囊癌的比例,远高于其他人群;
- 在德国东部的沥青土上,很多矿工们患上了肺癌死亡;
- 经常与X射线打交道的人,更容易患上皮肤癌和白血病;
看起来似乎是化学物质或者大剂量的辐射导致了癌症?那正常细胞又是如何变成癌细胞的呢?
核辐射
100多年过去了,受限于当时的科研条件,人们对仍然此一无所知。
一直到上世纪50年代,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后,我们才逐渐发现是基因问题导致了癌症。
DNA双螺旋
人们发现基因是DNA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它们会随着细胞的复制而复制。
既然是复制,即便是再精密的仪器,也避免不了出错,更何况人体有几万个基因。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令人难过的事实是,据科学研究表明,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基因复制发生了很多很多错误,我们人体本身也含有诸多癌症基因。
幸运的是,人体虽然隐藏着癌症基因,但是不一定会活动,我们把它们称作“原癌基因”。
这些“原癌基因”们之所以不会活动,因为受到了克星“抑癌基因”的阻碍。
“抑癌基因”,就相当于是一辆车的刹车;原癌基因,就相当于是车辆的发动机。它不停的分裂繁殖,一旦刹车失灵,就可能发生交通事故,癌症也就有可能发生了。
DNA-染色体-基因
以著名的抑癌基因P53为例,这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者,莱昂内尔.克劳福德首次发现的。
P53基因,掌控着细胞的生死大权,一旦我们体内的DNA突变了,p53基因就会对受损的DNA进行修复,当细胞被癌症基因控制,开始无节制的生长的时候,P53基因就会杀死癌细胞。
在目前我们已知的100多种癌症中,超过60%以上的癌症,比如大家常见的肝癌、胃癌、乳腺癌等,都是因为人体细胞中的P53基因丢失了。
那P53基因为什么会丢失呢?
据科学研究统计,平均100万个细胞里面,就会出现一个细胞抑癌基因突变。
癌细胞
这样听起来患癌症的概率貌似很低。但是,只要我们活的足够长,活到80岁,甚至更漫长的年纪,我们的身体内会产生40万亿到60万亿个细胞。
在如此庞大的基数面前,人类几乎避免不了抑癌基因的丢失。
好在,即便抑癌基因丢失,真的产生了癌细胞,也不一定会立即危及生命,癌症的发展是有漫长周期的。
癌症是如何致死的?
一个癌细胞群长到大概1毫米大小的时候,人体就不能再给它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氧气,也不能迅速清理它产生的代谢废物。
这个时候,癌细胞们因为缺少营养而饿肚子。与此同时,我们体内的的免疫系统也会大量杀死癌细胞。所以肿瘤细胞的体积保持不变,这个肿瘤也许会几年甚至几十年都不会发展长大。
但是癌细胞非常聪明,他们为了获得充足的养分,会像卧底一样模仿周围的正常细胞,并且学会正常细胞才有的分泌生长因子功能,从附近的细胞组织中,将毛细血管深入到肿瘤里面,进而获取富含养分和氧气的血液。
这个过程我给大家举个例子:
肿瘤就像是大海中的一座孤岛,岛上资源非常贫瘠,为了生存,肿瘤内部的癌细胞就在离孤岛最近的大陆之间架桥,偷取大陆上的资源,然后养活并且壮大自己,等到肿瘤长大了,就会慢慢的兼并吞掉大陆,最终就会形成致命的癌症。
当癌细胞群增长到直径1厘米的时候,癌细胞的数量会达到10亿多个,这时候是非常恐怖的,这10亿多个癌细胞,他们会转移,比如从胃部转移到肝部,肾脏等等,大约有90%的癌症患者,都是死于癌细胞转移。
所以,目前的癌症多次赔付型重疾险,一定是癌症的转移也能赔付,因为这是个大概率事件。
癌症如何治疗?
既然癌症如此可怕,那我们该如何治疗?
如果说把人类与癌症的对抗看成一场持久战的话,现在至少是战略相持阶段。人类的抗争,已经从小米加步枪的战斗,一路成长到海陆空天全方位的高科技战争。
在这里给大家讲下目前治疗癌症的几种主流方法。
大多数人对癌症的印象就是:切除+放疗/化疗,然后等死。这显然是极大的误解,放化疗对人体细胞算是无差别攻击,虽是无奈之举,但也有很大作用,起码能杀死大量癌细胞。
切除疗法
如果癌细胞没有扩散,而且长在能切的部位,那么切除确实是最好的办法,治愈率非常高,说十拿九稳也不夸张。所以治疗癌症,早发现最重要。
但是,癌细胞组织特别松散,很容易脱落,还隐藏得很深。哪怕只是逃出去很少量的癌细胞,很可能就会东山再起。要知道1克的肿瘤团块,就有10亿个癌细胞。
最麻烦的是,目前任何技术,都无法检测出体内残存的少量癌细胞,更分不出这是手术后残留的,还是手术前扩散的,都得等上三五年再说。
放射性治疗疗法
如果没法手术或者担心手术后有残留,并且癌细胞祸害的区域仍在局部,就可以考虑放疗(化学药物治疗叫化疗,放射性治疗叫放疗)。
传统放疗一般用伽马射线之类的,就像是原子弹轰炸,一定区域内,寸草不生。而且放射线本身也是致癌因子的一种,会增加正常DNA出错的概率,副作用很大。
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有了重离子放疗技术。它就跟跟踪导弹一样,指哪打哪,不像传统放疗打七伤拳,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但是费用极高,没有百来万根本用不起,而且极难预约。因此不少优秀的防癌医疗险也都会附加重离子医疗。
化学疗法
如果癌细胞扩散全身或者白血病这类非实体肿瘤,通常就得化疗。
化疗的逻辑是,先找到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的区别,再开发相应的化学药物。
但是一来癌细胞和正常细胞差别甚微;二来少数癌症本身对化疗药物不敏感,化疗难以取得预期疗效;第三化疗还有诸多副作用,明显可以看到的是经历过化疗的白血病患者头发都掉光了。
靶向疗法
不过时至今日,随着人类对于基因的进一步了解,开始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解析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的不同,通过基因的差异设计药物,这就是靶向药。
以我不是药神里面提到的格列卫为例,它可以作用于三个癌细胞独有的,但是正常细胞没有的位点,从而实现精准剿灭的目的。
可以说格列卫凭借一己之力,将原本是绝症的慢粒白血病变成了类似高血压这样的慢性病,五年生存率超过90%!只要定期吃药,日常生活和普通人没两样,寿命也有保障,是目前最成功的靶向药之一。
话虽如此,癌症也会上演绝地反击的戏码。
癌细胞在不停复制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差错,这些差错可能导致癌细胞死亡;也可能会导致原本的特异性位点突变,这个时候,靶向药就会失效。
正如达尔文在《物种起源》里提到的一样,“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虽然大部分癌细胞都被靶向药剿灭,但是突变之后的癌细胞不受靶向药的制裁,又开始潜伏、复制。
不得不接受的是,癌细胞在对抗靶向药的过程中也完成了自我的进化。
癌症难以避免,但可以预防
其实,从生物进化学的角度来看,癌症是一个必然事件。就如同草长莺飞、日月更迭一样,是不可逆转的。
旧的事物终将会烟消云散,地平线上也会升起新的朝阳,迟暮的雄师守不住自己的领地,人类的发展也需要注入新的活力。若干年后,我们万般不舍,也终究行将就木。癌症只是加速了这一进程。
否则,癌症基因也就不会一开始就和人类的其它基因相伴相生了。
只不过,在我们年轻力状的时候,该享受生活,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的时候,需要好好的对癌症进行预防。
例如,注射相关疫苗,少抽烟喝酒,少吃油炸多盐食品,保持良好作息。“管得住嘴,迈得开腿”真的很重要。当然了也需要定时体检筛查防患于未然。
如果实在做不到,咱们也要尽可能把癌症的经济风险转移出去,比如买份保险。经济状况良好,来个重疾保终身;经济不太好,也可以百来块上个医疗险。
总之,生命只有一次,既然来了这个世界,就该好好看看,即便是大梦一场,也不能在年轻的时候被癌症打倒。
但愿这个世界没有癌症和痛苦,大家都能安稳度过一生。
如果想咨询癌症相关保险,给自己购置一份保证,请点击了解更多预约咨询,头条用户免排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