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孟尝君
齐国孟尝君在大政方针除了联合攻打过秦国外,几乎没有什么突出成就。在齐国内政上,显示出的私心也比较多。不过从他数次听冯弹剑的劝谏来看,此人倒是能够采纳人言,关键时候用人头脑清醒,宽和大度。
但是,孟尝君田文却为了自己的利益,先是劝说秦国相国攻击齐国,继而合魏、秦、赵、燕四国之力破齐而保薛。虽然那个时候国家利益或者国家概念还是比较淡薄,但仅凭这一点,就足以将孟尝君排在战国四大公子之最后。
平原君赵胜
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之弟,赵胜初为赵惠文王之相,赵惠文王死后,又为赵孝成王之相,是赵国举足轻重的大人物。他除了无视平民百姓之外,还有二个重大失误。
1, 长平之战的导火索,是韩国将上党地区给了赵国,引起秦赵爆发长平之战。韩国阴谋非常明显,就是挑动秦赵之争,但赵胜却力劝赵孝成王接受上党地区,"无故得一郡,受之便"。
二,秦赵战争一触即发时,平原君谋划的长平之战,却又屡中奸计。面对秦国孤立赵国的计划,和反间计(撤廉颇换赵括),平原君表现的非常平庸。
长平之战第二年,秦军围困邯郸时,平原君用毛遂、李同等人解了邯郸之危,虽然是平原君的功绩,但他的功于还不足以赎误国之罪。
春申君黄歇
战国四君子之一,为战国时期楚国公室大臣,曾任楚相。黄歇游学博闻,善辩。楚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12县为封地。春申君明智忠信,宽厚爱人,以礼贤下士、招致宾客、辅佐治国而闻于世。长平之战后,秦军围困赵国都城邯郸,春申君带兵救援并和魏军一同击败秦军。之后春申君又为楚北伐灭鲁。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病逝。而国舅李园想取代黄歇的地位,于是在黄歇前去入宫奔丧之时,李园令刺客埋伏于棘门之内,杀死春申君并诛灭其全家。
魏国信陵君
在战国四公子中,魏无忌的军事才能是最卓越的,要知道战国末期,仅有三位将领在大规模作战中硬撼过具有压倒性优势的秦军,除了信陵君,另外两位是李牧和项燕。此人道德高尚,对国家、国君忠心耿耿;
战略眼光好,关键时候不是像魏国国君那样畏首畏尾,而是知道赵魏唇亡齿寒。总的来说,信陵君是战国四大公子中最接近完美的人,不过,信陵君魏无忌也是个悲剧的人,后半生颠沛流离,抑郁而终。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IQOium8BUQOea5Owu4M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