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油的化学成分 | 南京芳疗学校

2020-08-13     圣蒂美国际芳疗学校

原标题:精油的化学成分 | 南京芳疗学校

就像

建筑的构造

游鱼的细胞

食物的营养成分

植物油的脂肪酸

每一瓶精油

就像是一片片的积木拼装而成

它们可以拆开

也可以重新组成一瓶新的精油

——精油化学

  芳香化学是打开芳香疗法的秘钥,这把钥匙可以揭开芳香疗法的神秘面纱。每种精油都是由许多不同的化学分子组成,而这些化学分子间有很大的差异,将精油拆分为化学分子,认识并掌握每种化学分子的药理作用和功效指向,能有效帮助我们将精油分类, 通过了解每种化学分子的药理作用、功效指向以及使用禁忌,选出病理所需的对应成分,再重新组合回归到单方精油甚至是配方配比,这样的化学学习,将来即使拿到一款从来没有使用过的精油,也不会无从下手,只要查询这款精油的成分,就能清楚这款精油的大致作用方向,逻辑的进行配方设计。

精油中的化学成分可以分为:酸、酚、醛、醚、酯、内酯、苯基酯、氧化物、单萜烯、单萜醇、单萜酮、倍半萜烯、倍半萜醇、倍半萜酮等。

  在芳香化学中,异戊二烯是最基础的结构单位,以上所有的成分都是由异戊二烯:

1.单萜烯monoterpene:当两个异戊二烯分子结构相遇结合时,就形成了单萜烯。

共性:抗病毒,提神,抗发炎,助消化,止痛,祛痰,利尿,提升免疫力,滋补神经,抗风湿

单方精油:柚皮95%,红橘95%,野橘95%,冷杉95%,柠檬90%,道格拉斯冷杉80%,莱姆80%,乳香77%,黑胡椒70%,茶树70%,西伯利亚冷杉70%,莳萝65%,马郁兰60%,蓝艾菊55%,丝柏55%,百里香54%,茴香50%,杜松浆果50%,穗甘松45%,橙花40%,罗马洋甘菊35%,迷迭香31%,佛手柑30%,绿薄荷30%,苦橙叶28%,牛至25%,玫瑰25%,尤加利24%,薰衣草24%,芫荽24%,薄荷15%,永久花13%,柠檬草9%,生姜8%,小豆蔻6%,没药6%,天竺葵5%,香蜂草3%,罗勒2%;

倍半萜烯sesquiterpene:当三个异戊二烯分子结构相遇结合时,就形成了倍半萜烯,比如姜烯。

共性:抗发炎,抗过敏,散热,降血压,镇静,止痛,抗组织胺

单方精油:古巴香脂90%,生姜90%,雪松80%,没药75%,广藿香63%,黑胡椒60%,依兰依兰55%,穗甘松50%,蓝艾菊35%,香蜂草35%,杜松浆果30%,茶树20%,永久花15%,快乐鼠尾草14%,丁香14%,罗马洋甘菊12%,乳香10%,薄荷10%,百里香8%,薰衣草7%,牛至6%,柠檬草6%,柠檬5%,马郁兰5%,绿薄荷5%,岩兰草4%,迷迭香3%;

三萜烯triterpene:茉莉7%,没药7%;

四萜烯tetraterpene:红橘10%,野橘6%,柠檬4%,柚皮;

小贴士:

单萜烯类具有杀菌、止痛和红皮(就是让皮肤变红、热)的能力,但如果是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皮肤和黏膜过敏。

2.单萜醇monoterpene alcohols:单萜烯加上羟基-OH就是单萜醇,比如牻牛儿醇。

共性:抗菌,提神,免疫刺激,利尿,强化神经,刺激肝胆,温和补身

单方精油:芫荽80%,天竺葵70%,玫瑰70%,罗勒65%,薰衣草58%,橙花53%,依兰依兰45%,薄荷44%,芫荽叶40%,茶树40%,苦橙叶36%,快乐鼠尾草20%,迷迭香20%,尤加利19%,生姜19%,茴香16%,柠檬草15%,马郁兰15%,百里香14%,生姜11%,乳香10%,绿薄荷10%,丝柏9%,茉莉8%,小豆蔻7%,香蜂草7%,罗马洋甘菊7%,野橘6%,永久花5%,莱姆4%,天竺葵3%,西伯利亚冷杉,红橘;

倍半萜醇sesquiterpene alcohols:倍半萜烯加上羟基-OH就是倍半萜醇,比如金合欢醇。

共性:抗过敏,抗菌,杀菌,抗发炎,提神,平衡内分泌腺,促进细胞再生,防止肌肤老化,平衡神经系统,免疫刺激

单方精油:夏威夷檀香98%,印度檀香80%,岩兰草42%,广藿香35%,雪松15%,丝柏15%,柠檬草13%,生姜9%,橙花7%,穗甘松7%,茶树5%,天竺葵3%,玫瑰2%;

双萜醇diterpenol:茉莉12%,快乐鼠尾草7%,丝柏;

脂肪醇aliphatic alcohol:芫荽叶40%,柚皮;

小贴士:

醇类中最常见的是单贴烯醇,对皮肤而言,单帖烯醇很温和,具有滋养及补充精力的功能,而且没有危险性及毒性,许多最具护理功效的化学分子皆可在含醇类的植物精油内发现。

3.酚phenol:苯环的结构很稳定,带有苯环的芳香化合物一般反应都比较大,当羟基-OH直接连接在苯环上就形成了酚类,比如百里酚。

共性: 强效杀菌,心脏补品,消毒,长期口服有肝毒性,暖身,抗氧化,刺激性高,升血压,免疫刺激,抗寄生虫,止痛,促进血液循环,局部麻痹

单方精油:牛至80%,百里香60%,依兰依兰10%,桂皮7%,玫瑰4%,永久花,橙花,苦橙叶;

小贴士:

酚类具刺激性,也伤肝,若精油内含高度酚类,或用量太多,或过期使用,即具有高危险性,故仅能少量使用。酚类也是最强的杀菌剂之一,但因具有刺激性,容易引发癫痫症。酚类不但会导致过敏性皮炎,对黏膜组织也有刺激性。

4.醛aldehyde:醛的官能基也是碳基,但是醛和酮的区别在于,酮ketone的两端都是原子团,醛aldehyde的一端是氢:

共性:气味强烈,抗菌,抗炎,扩张血管,抗病毒,退烧,增加肌腱韧带弹性,穿透性强,抗感染,降血压,镇静,摆脱紧张,促消化

单方精油:柠檬草80%,香蜂草60%,芫荽叶50%,莱姆20%,柠檬12%,尤加利8%,野橘8%,天竺葵6%,马郁兰6%,没药3%,印度檀香3%,柚皮2%,道格拉斯冷杉,橙花,苦橙叶,红橘;

小贴士:

虽然一般的醛类都有镇定安抚、抗发炎效果,但含肉桂醛精油和柠檬草精油若不加以稀释就直接使用,对皮肤会太过刺激,应稀释后,再做涂抹。

5.芳香醛Phenylpropane:带有苯环的芳香醛在化学特性上与醛类有些不同,因此单独列出,比如肉桂醛。

共性:强效杀菌,心脏补品,免疫刺激,抗真菌,抗寄生虫,抗痉挛,镇痛,暖身,强身

单方精油:丁香85%,桂皮85%,肉桂50%,道格拉斯冷杉,橙花,穗甘松;

6.酮ketone:酮的官能基是碳基C=O,在结构图中碳C是可以不写出的,所以只要看到化学结构图里有=O也代表是酮类。单萜酮就是单萜烯有一个碳基,比如薄荷酮。

共性:促进细胞形成,皮肤再生,淡化黑色素,强效杀菌,化痰,溶解组织粘液,使人冷静,补肾,滋补神经

单方精油:绿薄荷70%,迷迭香32%,薄荷25%,没药20%,蓝艾菊17%,甜茴香15%,罗马洋甘菊14%,莳萝11%,天竺葵8%,香蜂草7%,穗甘松7%,生姜6%,野橘4%,广藿香3%,薰衣草3%,柠檬草3%,道格拉斯冷杉,茉莉

倍半萜酮sesquiterpene ketone:倍半萜酮就是倍半萜烯带一个碳基,比如大马士革酮。

单方精油:岩兰草22%,柚皮2%;

双萜酮diketone:永久花20%;

小贴士:

含大剂量酮类的精油,不宜长期使用。

7.醚ether:醚是醇或酚类上的羟基-OH上的氢H被烃基取代的芳香化合物,比如龙艾脑(甲基醚蒌叶酚)。

共性:用过量使人迷幻,强力抗痉挛,提高想象力,平滑肌止痛,兴奋剂,助消化

单方精油:茴香80%,罗勒47%,依兰依兰15%;

8.氧化物oxide:氧化物也称之为萜烯环醚,是萜烯烃氧化后形成的环状醚结构,如1,4桉油醇。

共性:抗发炎,抗过敏,降血压,散热,镇静,止痛,抗组织胺

单方精油:尤加利72%,迷迭香55%,小豆蔻35%,莱姆22%,百里香15%,茶树14%,香蜂草11%,薄荷9%,黑胡椒8%,依兰依兰7%,罗勒6%,广藿香5%,柠檬草4%,丁香3%,绿薄荷3%,道格拉斯冷杉,穗甘松

9.酯ester:酯类是酸和醇发生反应而形成的。

共性:抗发炎,抗真菌,抗痉挛,平衡中枢神经,镇静,抗黏液,无毒无刺激,容易吸收,止痛,安抚神经,提高血清素,消除紧张

单方精油:桦木99%,冬青90%,快乐鼠尾草75%,罗马洋甘菊75%,苦橙叶65%,永久花60%,茉莉50%,薰衣草50%,依兰依兰50%,小豆蔻40%,西伯利亚冷杉35%,天竺葵30%,橙花25%,罗勒20%,佛手柑20%,道格拉斯冷杉15%,莳萝11%,柠檬草11%,薄荷9%,罗勒7%,马郁兰7%,香蜂草7%,丁香5%,丝柏5%,柠檬5%,玫瑰5%,牛至4%,绿薄荷4%,野橘3%,侧柏;

10.内酯lactone:内酯是由醇与酸类通过脱水反应缩合而成的环状结构酯,称之为内酯环。

共性:镇痛,抗痉挛,刺激皮肤,抗肿瘤,化痰,强效粘液溶解剂

单方精油:薰衣草;

11.香豆素coumarin:香豆素是由苯环与内酯环组成的,比如呋喃香豆素的佛手柑内酯。

共性:抗痉挛,冷却,放松,镇静,降血压,促进血液循环,松弛神经,利尿,去水肿,强心,清凉退烧

单方精油:没药27%,薄荷8%,薰衣草4%,柠檬3%,罗勒,黑胡椒,柚皮,莱姆,玫瑰,岩兰草,野橘,香蜂草,苦橙叶,穗甘松;

12.酸acid:

共性:放松,心灵减压,消炎,抗痉挛

单方精油:牛至5%,侧柏,黑胡椒、迷迭香,没药,穗甘松、百里香、岩兰草;

13.硫化物sulphide:薄荷。

关于这十几种化学物质的对于情绪的作用,以下是德国化学家茹丝的蛋模型

单方精油结构效能关系图,是非常专业而且权威的化学成分特性表示图,可以看出各种单方精油化学成分之间的化学反应类型及特性关系图。

人类发现了约3000种功能各异的芳香化合物,化学是深入芳香单方精油世界的敲门砖,让我们用更多的求知心去开启这知识的宝库。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IO436XMBeElxlkkaI0M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