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鸭之乡—赣州沙地

2019-10-20   宜丰会长大叔


沙地,著名的板鸭之乡,105国道纵贯全境,是赣州的北大门。屹立在镇外的高岗之上,沙地圩镇清新如画,蓝天高远,树木葱茏,房厦鳞次栉比,街市繁华靓丽,如同一幅美丽的七彩画卷。



赣江库湾浩瀚阔广,阳光和煦,湖面波光粼粼,远山如黛,芳草萋萋。水乡沙地,风光旖旎,山水锦绣,处处充满了诗情画意。




孝德厅、安然厅、怡然厅,三厅风格各异,造型别致,古朴典雅,飞檐翘角,凌空欲飞,彰显出这片土地多彩的风貌,厚重的文化,和高速崛起的事业。


沙地镇政府大楼,雄伟典雅的风格,庄严肃穆的气派,鲜红的字迹,承载着不变的誓言,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始终如一的追求。

马口村门,国色天香的风情,华美艳丽的纹饰,雕梁画柱,沉稳庄重,踏进这座村门,感知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古樟遮天蔽日,小溪流水潺潺,亭台楼阁展新姿,紫漆围栏露旧颜。


古老的村庄绿树成荫,古樟像村庄忠实的守护神,岁月奔流,年月轮回,它们见证着自己家园的沧桑巨变。


丽日晴空,阳光暖暖洒落下来,美丽的村庄,在艳阳下绽放光彩。


一座平坦洁净的村民广场,一处优雅别致的乡村景点,这是我生长的故乡,在不经意间已悄然改变。


一片大型茶油基地,山峦起伏,一望无际,未来,这里将是茶树满山,硕果累累的景象。


高山上的凉亭,如同守望山头的哨兵,瞭望着山下延绵的村落。




靓丽的乡间别墅,一幢幢风情各异,绝不雷同。暖暖的冬日,走进沙地的村庄,如同走进了一个梦幻传奇的童话世界。



房厦连排,整齐有序,村庄规划,有条不紊,墙画、地砖、行道树,村民的日子,富足甜美,生活设施完善,比城里人还要舒适。


绿树森森的圩镇广场,树木葱茏,花团锦簇,分外迷人,这里是广大居民茶余饭后休闲健身的理想之所。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瀑布宽大如锦,势若奔马,飞珠溅玉,倾泻而下,景象蔚为壮观。


小河清清向南流,青山、绿树、溪流构成一幅完美的山水画卷。


乡间小溪流,水质清澈透明,卵石隐约可见,充满了迷人的意蕴。


田野上的小黄牛,初冬时节,农事闲落下来,广袤的田野上,黄牛在悠闲惬意地行走。


小溪流上的鸭子,鸭子已长出了美丽的羽毛,正悠然地戏水觅食。


传统农业的遗留物——高架水槽,时过境迁,如今,水槽已成为一种历史的遗迹,耸立在村头路尾。


篁竹的森林,小溪旁,水泥村道悠然远去,篁竹如一扇翠绿的屏障,遮蔽着道路和溪流。


105国道沙地马口路段,天高地阔,道路像一把利剑刺向远方。


105国道沙地圩镇路段,沙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国道、高速、水运四通八达。



沙地果业蓬勃发展,砂糖橘糖分足,甜度高,肉嫩皮薄,果皮光洁,色泽金黄,鲜香诱人。



沙地脐橙个大果圆,产量高,品相好,口感甘甜,汁多味美。




香猪产业,异军突起,果园香猪无公害散养,毛色光亮,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沙地板鸭,闻名遐迩,沙地板鸭是江西省著名商标,独特的环境,优良的水质,先进的工艺,铸就了沙地板鸭非同一般的品质。


枫树苗木基地,艳阳高照,田野间,小树苗正茁壮成长,为秀美山川增添了一份新绿。


绿色的菜地,青菜小葱绿得亮眼,鲜嫩欲滴,在阳光下长势喜人。



青青的菜地,绿意盈盈,这是真正的“绿色食品”。乡间生活,淳朴自然,有太多的意趣和童真。


一年一度秋风劲,战地黄花分外香,村道旁的野花绚丽绽放,装扮着寂寥的大地。


油茶开花了,洁白的小花坠满枝头,无公害的山茶油在这里开始孕育。


好大一棵树,大枫树挺拔高耸,枝繁叶茂,屹立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象征着沙地人民欣欣向荣,飞速发展的新生活。



攸镇乡政府旧址,攸镇撤乡后,这里改为办事处,方便了当地民众咨询政策,联络工作。

攸镇村委会,大楼挺拔,庭院洁净,“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鲜艳醒目。




下榭移民新村,频临赣江,这是一个美丽宜人,环境优雅的江南水乡。





赣江美景,赣江攸镇河段,河面宽度达七百多米,一片汪洋,浩浩荡荡,气势壮观宏大。


赣江边的小水塘,鸭子在水面上嬉戏,江南水乡的风采毕现无遗。


一座幽静的小道馆,晨钟暮鼓,青烟袅袅,阳光融融地洒落在院墙上。


攸镇造船厂,一条近百米的大船正在打造中,水运和渔业带动了当地的造船产业。



雨后初晴,年关将至,渔家将赣江里打来的鱼腊制成鱼干,挂在江边柳树下暴晒,待到年后做成美味佳肴,招待家中的贵客。


廊亭、渔船、江水、远山、蓝天,构成了一幅意境悠远,风光秀美的水乡图景。


鲤鱼跃龙门,预示年年有余,吉祥喜庆,物埠民丰,党的富民政策,加上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渔民生活必将红红火火,一年更比一年强。



雄伟壮阔的江景,江宽水深,这里曾经是商贾云集的黄金水道。



美丽的江景,悠远壮阔,江水悠悠,水带给当地居民润泽和富饶。


远处两座尖顶房厦,左边为海事所(蓝白),右边为码管站(红白)。





库湾风光,清水绿树相依相伴,水天一色,莺飞草长,世外桃源,梦里水乡就在我们身边。




万潭基,攸镇赣江边的一个半岛,这里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清水和树林相互缠绕,风光秀丽,空气清新,生态环境极佳,是乡村游的理想之地。


秋水共长天一色,现在是冬季,应该称为“冬水”,更为确切。


攸镇桥,花岗岩的围栏,美轮美奂,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村头的翠竹林无限清幽,童年的梦想,美好的时光,在这片竹林里放飞。


火红的辣椒,挂满枝头,就像沙地人民火红的日子,火红的生活。


沙地圩市一景,整洁的街市,恬适的生活,令人深深地向往。


村中的古樟枝叶婆娑,神采奕奕,深情迎候着每一位远归的游子。


古樟和墙画映衬的小路,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感受全新的惬意与豪迈。


古樟与新房生辉,绿树与白墙对应。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游子行走千里,家永远是心中最美的地方。


春意满眼,茂林修竹,古老的新村,焕发出无限的青春与活力。


亭台楼阁,舞榭歌台,从不同的角度看,可以发现不一样的美。


马口广场景观,古樟、亭台、廊道、围栏、墙画,乡村日新月异,故园沧桑巨变,游子少小离家老大回,再也无法认识回家的路。


篾匠,一门古老的手艺,让传统的手艺传承下去,丰富我们的生活,唤醒我们尘封的记忆。


国家物资储备库,现已荒废,成为了赣江边上一座独特的景观。


鱼丝,沙地渔村的风味特产,以鱼肉和薯粉精制而成,美味可口,是招待亲友的佳品。


寂寞深巷有人家,东山酒家,寻常巷陌,这里住着一位书法达人——谢瑞明,绰号“谢老八”。


东山酒家后院,藏龙卧虎之地,这里花木幽深,绿意盎然,文化气息浓郁,别有一番风情。


谢老八的书法作品,功底深厚,笔力遒劲,风格独特,自成一体。


沙地后山的翠竹林,透过万杆翠竹,沙地圩镇清晰可见,翠竹和圩市交相辉映,自然与人文互相交融。


沙地圩市一景,小桥流水人家,石质围栏在艳阳下熠熠生辉。


靓丽新村图,一座美丽的村庄,一座梦幻的家园,在苍翠的群山下光彩夺目。


屹立沙地高山之上,极目瞭望,山川锦绣,绿树如茵,美景如诗如画。沙地,一片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土地。

沙地板鸭产业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沙地板鸭厂是最早的腊制品生产厂家,是供销社下属的国营单位。沙地的板鸭加工起于明朝,当地农家将制作好的板鸭叫做“泡腌”,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十九世纪末出口到东南亚各国,风行一时。

沙地板鸭因“型如月琴,皮张如奶,肉嫩骨脆、甘香四溢,咸淡适中”的特点,被赞誉为腊味之王。

板鸭一身都是宝,所谓的“板鸭”,一般是指的鸭子的主体部位鸭身,在加工时,因曾被木板压制定型而得名。除了鸭身,板鸭加工还有许多副产品,鸭胗、鸭肝、鸭肠、鸭心、鸭肺都是上好的腊货。甚至因味苦,平时被人随意丢弃的鸭胆也成为了一道美食,被奉为珍宝地晾晒起来。鸭肺和鸭胆因量少珍稀,一般不直接上市,在厂里就被熟客买走。客人带回家后,精心烹饪一番,配上佐料,成了可口的下酒料。

鸭脚、鸭翅、鸭舌,加在一起,成为了“外五件”,经过高温高压一番制作,也成了餐桌上芳香四溢的佳品。最后,“废物”鸭粪也成了果园里的上等肥料,鸭毛鸭绒成了羽绒厂常年订购包销供不应求的稀罕物。

独特的气候、水质,加上腌制、加工、烘晒的精湛技术,造就了沙地板鸭非同一般的品质,沙地制造了佳品,奉献了美食,带给外部世界无穷的欢笑和新奇,也赢得了巨大的回报和赞誉。

时光流转,岁月变迁,沙地板鸭成为了一个知名品牌,享誉赣南内外,产品畅销城乡各地。国家领导人宋平来过,许多外宾来过,探寻板鸭问世的秘密。

板鸭成就了沙地的传奇,沙地闻名遐迩,日益被世界所关注,经济快速发展,城乡面貌大变,山川锦绣,产业兴盛,人民安居乐业。

除了传统的板鸭产业,脐橙、茶油、砂糖橘、香猪、蔬菜等各项产业蓬勃发展,冬日的沙地,青山苍翠,橙黄橘绿,到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从马口到洋村,我看见了青山绵延,绿水潺潺,溪水澄净透明,水底卵石清晰可见,一丛丛的篁竹修长挺拔,乡村美景,如诗如画。

锦绣江南,梦里水乡,从马口到洋村,我不仅看到了秀美的山川,迷人的瀑布、溪流、绿树繁花,更看到了道路平整,村庄崭新,雪白的墙,美丽的艺术墙画,还有一栋栋洋房别墅,风格各异,五彩缤纷。我用镜头记录下了每一片风景,如同打开一道道密闭的窗门,一夜之间,我仿佛看见了身外的世界,在不经意中悄然嬗变,而我们在熟悉中变得陌生,在淡定中变得茫然,一种触动和感慨涌上心头。

马口广场是一个缩影,浓缩了沙地近年来的发展变迁,古色古香的门楼,清清流淌的溪流,平坦如砥的广场,挺拔高大的古樟,美轮美奂的白墙,崭新明亮的新房,这些,无不在默默讲述这里所发生的一切。


沙地是个历史悠久的地方,相传开埠于北宋年间,一户姓谢人家由北方南迁来此定居,开始繁衍生息,掀开了沙地的历史。今日,沙地已成为赣州吉安两市三县八乡镇的中心,各地互融互通,人员来往密切,经济交流活跃。

沙地有一条小河,名为“沙地河”,河流蜿蜒流过圩镇汇入赣江,古时沙地河水量大,河水带来大量泥沙,村民筑堤防沙,保护农田,地名始称“沙堤”,日长月久,“沙堤”就演变成了“沙地”。

沙地河成了圩镇板鸭厂的“育肥”基地。所谓的“育肥”,就是把外地即将上市的鸭子买过来,圈养28天左右,再行宰杀。六七十年代,沙地板鸭一般用的是本地鸭子,慢慢的,由于水面减少,以及市场竞争等因素,本地鸭子少了,改由泰和丰城等地购进。而今,沙地牌板鸭已经成为江西省著名商标,名声在外。本地主要有沙地、三顺、金达、德源四家板鸭加工厂。生产量最大的是沙地板鸭厂,年产10万只,其余为七八万只。板鸭加工期限较短,一般在每年冬季农历8月至12月底,仅四五个月光景。这段时间天气寒冷,晴天多,利于晾晒,且近年关,到了销售旺季。

品牌经验的累积,市场技术的沉淀,使得沙地板鸭具备了蓬勃崛起,做大做强的原动力,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要有龙头企业的拉动,产业链和销售网络的不断完善,相信古老的沙地板鸭必将迎来万紫千红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