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准孩子戴口罩?”
听到这个话我直接就懵逼了!
“其实美国、加拿大等国早都开始对新型冠状病毒担忧了,在这里的华人们也和国内一样,抢酒精、抢口罩、抢84消毒水,甚至连双黄连也一抢而空了。许多在圣诞节期间与国内家人频繁往来的华人们,更是因为害怕而不敢让孩子去上学,再加上前几天温哥华地区确诊了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华人直接紧张到爆……”
“面对华人们紧张的情绪,学校反而特别的佛系——不追究学生是否是从疫区归来,也不曾有停课的通知,甚至有个家长让孩子戴着口罩去上学,反而被老师严厉批评了,说什么戴上口罩非但不会保护孩子不受感染,反而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只有孩子生病了才需要戴,以防止传染给别人,之后学校还特意给家长们强调‘不要给孩子戴口罩,没用’……”朋友说到。
“你甚至不知道,现在区分是东方人和西方人是最容易,因为现在在街上的,只有东方人才戴口罩,西方人只觉得有趣”,朋友笑呵呵地说。
学校给家长们的一封信
学校在信中明确表示:“戴口罩”只能避免生病的人向其他人传播病毒,或作为与病人密切接触的医护人员的防护用品。用戴口罩来有效预防病的方式非但没有被证明,并且还容易给戴口罩的人“我已经被保护”的错觉。
不只是这个学校,BC省疾病防控中心的建议也是如此——“健康的人在生活中戴口罩防病的效果极差”,甚至多伦多约克地区的教育局甚至直白下令——“不许孩子戴着口罩去上学!”,而美国疾病防控中心(CDC)也有类似的建议——“虽然已经证实人与人之间能近距离接触传播,但CDC依然不推荐在生活中日常以戴口罩作为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手段。”
BC省疾病防控中心的建议
多伦多约克地区的教育局下的令
美国疾病防控中心(CDC)的建议
都是官方的防疫建议,差异为何这么大,我该怎么办?究竟要不要戴口罩啊!
之后随着深入的调查,我发现,戴口罩这个事儿,真的远比我原来想象中的要复杂
“戴口罩”在理论上确实可以防止一个人吸入病毒,这没错。假如说你走在路上,迎面来了一个病人,冲着你的脸打了个大大的喷嚏,在这种情况下,你戴着口罩肯定要比不戴口罩得病的概率要低很多。
但是,你别只顾着防脸防吸入,而忽略了你的手啊,这个喷嚏是被口罩挡住了,但你的手上却是没有任何保护的,也一样会沾上病人喷出的细小飞沫啊!假如你没有及时把手上沾的病毒给洗掉的话,那么当你再戴口罩、调整口罩,或摘掉口罩的时候,这些病毒就会直接蹭在你的脸上,也会导致感染,从这个角度来说,戴口罩的这个过程反而增加了接触病毒的风险。
所以,洗手和戴口罩一起做才有效,不洗手只戴口罩,那就等于白戴!
因此,假如你想通过戴口罩来有效防病毒感染,需要的条件其实非常苛刻:
- 戴口罩之前要洗手,不然就容易把手蹭在脸上的病毒扣在口罩里
- 戴口罩要绝对正确,不能漏气,漏气了和不戴也差不太多
- 戴着的时候不能用手调整口罩的位置,一是因为在调整的时候需要洗手,二是调整会导致漏气
- 不能把拿下来的口罩重新戴上,一旦摘下来就被污染了只能扔掉(几十块买的医用N95用一次就要被扔掉,好多人都做不到吧),二次利用的口罩就算消毒了也是没有防护效果的(呼吸水气的洇湿部分已经把口罩静电吸附层的吸附性破坏掉了)
- 摘口罩的时候也要先洗手才能摘掉,不洗手摘口罩就又把手上的病毒蹭脸上了
5条都满足了,才是一次真正有效的戴口罩!
医护人员受过训练,肯定可以把这些注意事项给做好的,但普通人就不一定了,只戴得不漏气都有点难办到,假如是小孩子……那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假如孩子在学校拿个口罩当个玩具一样,戴一下摘一下,不停的碰脸,还不洗手,那真还不如不戴呢!
对于预防病毒感染,它比“戴口罩”的意义更大
那我就严格遵守这些戴口罩的注意事项,像医护人员一样做完美了,把孩子也给训练好,看住了,这样总可以防病毒了吧!
理论上是可以,问题是你这样做要花费的成本是非常大的(除去时间、精力这种成本不算,关键是口罩难买而且贵,是真是假咱就先不说了),但得到的防护收益是非常非常小的。
假如你是个非高发疫区的健康人,在日常的公共场所中(小区,商店,公共交通系统等),能遇到一个真正的新型冠状病毒携带者的概率就特别小,假如在百万人口的城市中你倒霉遇到了一个,他正好对着你的脸打个大喷嚏的概率也是很小的,99%以上的可能也就是相视而过,连擦肩而过都不会,他周围的空气你吸不到两口就走过去了,这种接触的病毒浓度非常低,就算不戴口罩也是无法感染的。
因为病毒自己在空气中无法存活,只能通过飞沫传播,而飞沫是水,是会下沉落地的,所以你不必担心感染者经过的空气中会一直有病毒,就算是感染者打了个喷嚏,最多半分钟之后,飞沫一旦落地,空气就干净了,不戴口罩呼吸了也没事。
因此,你费尽心力的戴口罩,把自己闷得要命,只是为了防止一种像被雷劈中一样微小的感染概率(不是说有足够的口罩也不让戴,只是为了买到口罩,各种找熟人、穿越几个街区也不一定会买到,真的没这个必要的)……
真正公共场合的飞沫传染,并不是只有通过呼吸直接把空气中的病毒飞沫吸入体内才行,更多的感染途径是感染者喷出的飞沫溅到一些公共设施上,特别是光滑的物品上,比如说门把手(广州不也首次在门把手上检测出核酸病毒嘛),公共汽车的椅子,杆子等等,这种地方病毒存活的时间可以长达好几个小时。这些被喷到物品上的飞沫被其他人通过触摸沾在手上,再接触自己的口鼻,导致间接的感染,也是公共场合特别重要的传染途径之一。
所以,“勤洗手”对于预防病毒感染的意义其实远远大于戴口罩!只不过洗手这件事过于平常,再怎么强调也显得很没意思,不像戴口罩那么有仪式感,让人心中有安全感。
其实,戴口罩带给人的安全感是非常有害的,给人很多“虚假的被保护的错觉”,觉得戴了口罩病毒就接触不到我,反而让人放松警惕,觉得戴着口罩就算去人多的地方也没事,也不注意洗手、碰脸等其他更重要的预防病毒接触的手段,如此还不如不戴口罩,让人总保持一些危机感,远离人群,有事没事就多洗洗手,这些起到的预防作用会更强。
综上,总结一下“戴口罩”在实际操作中带来的问题:
- 让人更频繁地接触面部,增加感染的机会
- 在日常生活中防护收益极低,且浪费口罩(与其如此,还不如将口罩用在更需要的一线)
- 提供了虚假的安全感,让人忽略更重要的预防手段
或许正是这些原因,才让美国、加拿大等疾病防控中心认为“普通健康人戴口罩没必要,弊大于利,建议不戴”吧!
国外“健康人不需要戴口罩”的这套逻辑,对我们的启示
当然,北美与东亚的国情毕竟不太一样——北美地广人稀,公共场合人和人之间的默认距离原本就很大,与陌生人的距离更是在一米以上才会觉得舒适;吃饭也是各吃各的;大部分人的个人卫生习惯也比较好(像打喷嚏、咳嗽的时候,会下意识的用手肘掩住口鼻,这个动作很别扭,不是从小这样的一时半会儿还改不过来……)公共场合洗手的设施也很完备,洗手液和消毒酒精到处都是,人们也会习惯性的经常洗手消毒;随地吐痰的人更是极难被看到……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戴口罩确实没有太大的必要。
但咱东亚这边的环境可能就不太一样了:人口密度比较大,环境情况也参差不齐,你更有可能正好与一个感染者挤在一起并且脸对脸呼吸呢,也更有可能路遇一个不遮掩就冲着人使劲儿打喷嚏的人……所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戴口罩还是很有必要的,假如你能正确佩戴并使用口罩,那肯定要比不戴的强。
可尽管如此,国外“健康人不需要戴口罩”的这套逻辑,对于我们国内来说也是有很大意义的,毕竟明白了这些道理,你至少知道了三件事:
- 洗手和口罩要一起做才会有作用,不洗手戴口罩纯属浪费资源
- 人口密度极低,卫生环境好的环境,可以视情况戴口罩
- 戴口罩并不代表安全了,“洗手”比戴口罩要重要得多
结语
说实话,要让全中国近14亿人民每天出门戴口罩,并且还要按时更换这件事儿,真的有些不现实——在疫情开始的十几天内就满世界都买不到口罩了,咱这种全民需求的数量,就算把全世界口罩厂的口罩都包圆了也不够用啊!
与其这样,还不如参考北美的做法,做出更好的选择:没事就呆在家,远离人员密集的地方(这种地方也不多了吧现在),这就不用戴口罩了,把好的口罩给更需要的医护人员,岂不是两全其美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