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宋的冗官现象,探究宋代被贴上“积贫积弱”标签的历史由来

2020-01-08     寻菡探史

太祖赵匡胤

在我国历史上,北宋的标签一直都是“积贫积弱”,远不及南宋的繁华和发达。这三者也一直是北宋王朝沉重的负担,不仅造成了北宋时期官僚的机构臃肿和腐败现象频发,也造成了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从叶适所说:“自古滥官,未有如此之多”,就可以瞥见北宋“三冗局面”的严重性。我们这篇文章着重讲一下北宋冗官现象下的社会影响。

一、 北宋冗官现象的产生

北宋冗官现象的产生,实际上要从宋太祖赵匡胤开始说起,自从赵匡胤黄袍加身之后,为了怕同样被人取而代之,宋太祖就采取了这一种分散官员权力的办法,但主要的原因,还得从以下两个方面说起:

1、 官员设置过于繁琐,科举取士数量过多

在上文也有提到过,宋太祖赵匡胤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采取了各种方式来分散官员权力,这其中就包括了将一个职务采用好几个官员的办法,所以这也是造成冗官的直接原因之一。

这种办法虽能分散官员的权力,但也使得官员的考核制度,以及层级特别复杂,这就可以预见,官员的数量远远胜于前朝。北宋时期设中书、枢密和三司分管宰相之权,旗下还设有无数多的实职和虚职,这都是为了防止藩镇割据局面的产生,这也就造成了一种这样的局面,有的所谓“官员”,虽然有着头衔,但却无实际的权力,这也足可以体现北宋时期官职浪费的现象。清代的王士禛就曾在

《池北偶谈》卷三“宋官制”中提到:“宋初至元丰以前, 官制最为繁猥, 六部九寺皆为空官, 特以寄禄秩、序班位, 而别以他官判职事。

宋朝军队

其次,最直接的原因就在于宋代科举考试招生人数录取数量非常大。比起唐代科举考试的层层选取,宋代科举考试的取士人数则扩大了将近十几倍。就拿进士来说,唐朝时,每次科举考试仅是及第的人不过只有二三十个人,而宋代由于宋太祖赵匡胤喜爱文官的传统,每次进士录取达到两三百人,甚至高达五六百人。如此之多的进士及第,无处安放的“人才”,造成了北宋时期长期的“冗官”局面。

而造成北宋时期冗官问题的中心,就是宋代的一种特殊的荫补制度。荫补制度,实际上是指恩荫补官、任子,也就是说官员和公主等可以凑请亲属补官等一种选官制度。在《宋朝典章制度》中就曾提及,宋代恩荫补官的人数之庞大,据说每年由荫补制度任官的人在五百人以上。北宋时期的统治者,为了能安抚官吏,为其中央集权服务,设置了更为庞大的荫补制度来优待大臣,虽对巩固中央皇权有着一定的好处,但这也是造成北宋时期官吏泛滥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如此一来,各类繁琐的官职,科举制度的取士过多,以及恩荫补官的人数,都成为了造成北宋时期冗官现象的直接原因。

2、统治者为了加强中央皇权而分散官员权力

要说造成这一冗官现象的根本原因,那就是上文中所提到的中央集权的需要。从宋太祖赵匡胤开始,加强皇权就是北宋时期各帝王的传统,这一冗官现象就是皇权的极度集中下,造成的官僚权力极度分散下的产物。

科举考试

首先,帝王的皇权要巩固,想要不受到威胁,就需要拉拢各士人阶层,让其为中央服务。当时的士人阶层除了走上官场这一条道路之外,并没有更多晋升的空间,因此统治者如果能最大限度的将各士人吸纳到官僚制度中,就能维护社会的稳定,也能换取士人阶层更多的支持。当时的帝王之所以收纳如此之多的官员,其实也就是来巩固自己的统治罢了。

在另一方面来说,在权力如此分散的条件下,各机构互相监督,互相制约就能对官僚体制实行严格的控制,从而使得很难产生威胁皇权的地方势力了。所以说,统治阶级为了实行更好的监督,确实需要如此之多的职务来保证其权力的集中。虽说最后反而造成了官吏贪污、结党营私的局面,但其监督机制也其实也因此得到了提升。总的来说,维护中央集权,加强封建统治,避免封建割据的产生和宰相权力过大,加强皇权,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就是造成北宋时期冗官局面最根本的原因

二、 北宋冗官现象造成了“积贫积弱”的社会现象

综合来看,北宋冗官局面给封建统治带来了一定的稳固作用之外,也给北宋带来了积贫积弱的消极影响。

1、起到维护社会统一和安定的作用

就其目的来看,北宋时期之所以造成一官分多人任职的局面,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和中央集权,从这一方面来看,这一制度确实达到了这一目的。在宋代以前的中央政权机构之中,宰相基本上拥有“事无不统”的巨大权力,宰相的权力太大,对中央政权就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宰相秦桧

而从宋太祖开始实行的分割权力制度,设“中书、枢密院、三司”来分散了宰相的权力,不仅有效的避免了宰相一人权力过大的现象,也吸纳了许多士人为中央做事,完善的监督制度更加保证了除皇权之下的权力相互制约的局面,因而使得宋代的封建统治,比较稳固,宋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社会也比较稳定和安定,基本上避免了一些封建割据和威胁皇权的因素产生。

所以说,北宋的“崇文抑武”,确实确立了一套比前朝更为严密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行政机构,自然宋代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也一直在提升。

2、官僚机构庞大臃肿而不能正常运行

比起冗官现象对维护中央集权所起的作用,其负面影响其实更加明显一些。

在《宋史·食货志》中便有记载:“承平既久, 户口岁增。兵籍益广, 吏员益众。佛老外国, 耗蠹中土。县官之费, 数倍于昔。百姓亦稍纵侈, 而上下始困于财矣!”

可见,北宋时期的冗官现象所造成的危害。

从官僚制度上来说,繁多的官职设置本就不妥,不仅加重了国库的负担,也使得各官僚的考核更加复杂,不说有许多只任官职并不做实事的官员光领着俸禄,更有许多官员趁着繁多的编外机构,贪赃枉法,买官卖官局面兴起,而且官吏相护,结党营私,贪官污吏不断增多,这又使得宋代的官僚机构越来越庞大臃肿。如此一来,恶性循环无法避免,最后官吏制度败坏,慢慢也就造成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了。

宋朝官员

从工作效率上来说,庞大的官僚体制使得国家机器不能正常的运转。一官多人任职的特点,使得职责不明是常事,官员之间相互推脱也无法避免。这就使得公务长期积压,工作效率极低。更严重的是,这种官僚体制下培养的是庸才,而不是人才,本来许多有才之士,都在这繁琐的官僚制度中被淹没,如范仲淹等人。不仅如此,这也会影响统治阶级的运行。

3、造成国家积贫积弱的主要动因

国防这一方面来说,冗官也是造成国家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之一。上文中也曾提到,北宋时期,统治者偏爱文官,而不重视武官,由于文官数量繁多,那么也造成了武官无权的局面,如若将帅无权,那么保障国防的安全,也是十分困难的了。每次遇到战事,皇帝都是临时派将领,将与兵之间的默契无从谈起,常有分歧,战事失败是经常发生的。再有,北宋时期统治者经常用文官来管军,根本不能发挥士兵的力量,所以在军事上北宋一直处于弱势,从这一方面来讲,只能用大量的金银财产来免灾。

由于冗官现象,大多数官员的高额俸禄以及特权,再有贪官污吏的盛行,使得北宋时期积弱难返,各阶级的矛盾也就不断的深化了。北宋时期官员的俸禄数量是十分惊人的,俸禄制度也十分复杂,包括正俸(钱)、禄粟(米)、职钱、公用钱、职田、茶汤钱、给卷(差旅费)、厨料、薪炭等许多令人眼花缭乱的名目,而且大部分都是用银钱支付的。从这方面来看,光是各级官员的俸禄,就已经足够造成国家财库的亏空了。

从宋太祖开始,北宋时期的冗官现象一直没有能得到改善,繁杂的官僚制度、过多的官员俸禄、不断的向外进贡财务,这些财政压力都压在百姓身上,使得百姓苦不堪言,社会也缺乏了因有的活力,造成了国家严重的积贫积弱的局面。西夏频繁来犯,北宋也只能每次都用纳贡来求和。北宋被金国所灭的结局,也与这冗官局面也有着一定的联系。

宋辽

四、总结

虽说冗官现象,在中国各朝代中并不少见,但是北宋时期,却是其冗官现象最为严重的一个朝代。要说这冗官现象产生的原因,其根本也就是为了维护中央集权,但是最后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无法挽回和无法弥补的。因为所有的冗官、冗兵带来的沉重压力,最终都要农民阶级来承担,作为封建社会最大的社会群体,内部矛盾被如此激化后所造成的的后果不堪设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是因为冗官、冗兵长期的不能解决,直接成为了宋朝覆灭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宋朝典章制度》

2、《宋史·食货志》

3、《池北偶谈》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IH0Ah28BMH2_cNUgVXn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