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年薪百万的工作,一边是老了需要人照顾的父母,你会怎么选?
可能大多数人都会选前者,然后再找一个折中的方案。比如把父母接到身边,请保姆护工,住最好的养老院,等等。
这当然都没错,但下面我要说的这个故事,主人公选择了辞职。
他为什么这么“傻”,听完整个故事你就明白了。
20世纪80年代,付宏伟出生在河北邢台威县孙家寨村。
他在村里度过自己的童年,生活像极了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描绘的那样,被贫困死死地拴住。
不过即使很穷苦,爷爷和父亲依然活出了骨气和脊梁。
一次,他偷偷爬到树上摘青枣,被爷爷发现后打了一顿屁股。爷爷教育他:“男人再穷也不能做贼,女人饿死也要守本分!”
有一次爷爷得了重病,他爹没钱治病,索性撸起袖子卖血。这件事深深地刺激了付宏伟,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让自己的家庭好起来。
付宏伟家庭照,后排右一是付宏伟
经过刻苦努力,他如愿以偿考上了河北某医学院校。
大学毕业后,付宏伟做起了药厂代理。起早贪黑,没日没夜干了五年,从普通业务员干到河北区总经理,年薪达百万。
付宏伟成了有钱人,他出手阔绰地给父母买这买那:流行款式的衣服、好吃的好喝的、全村第一辆汽车、第一部手机、第一台液晶电视机、微波炉、冰箱、空调……
付宏伟想孝敬老人,可发现折腾来折腾去,这些用钱买来的“孝敬”,竟成了变着法子折腾老人。
衣服爹娘从来不穿,一直压箱底,因为穿成那样下地干活会被人笑话;地里长的菜每天都是新鲜的,哪用得着冰箱,每次付宏伟一走,父母为省电就把插销拔了;带老人坐飞机旅游,结果父亲恐高还高血压,一下飞机就进了医院……
有了钱的付宏伟却陷入了不知道怎么尽孝的痛苦,他开始反思:钱,挣多少是个头?挣那么多钱,怎么还不能尽孝。
就在这节骨眼儿上,一件大事发生了——
2009年12月27日,付宏伟正盘算着带老婆孩子以及帮他们看孩子的母亲回农村老家,跟父亲一起过元旦。
结果一大早就接到了老家三叔的电话,电话接通后,三叔告诉了他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
“你爹病了,快点儿回来!”
付宏伟马上收拾东西,带着娘和老婆孩子心急如焚地赶到邢台威县的人民医院。他风风火火地冲上二楼,赶到重症监护室,看到父亲平躺在病床上,鼻子里插着氧气管,正徘徊在生死边缘。
父亲这次生病,让付宏伟真正明白了那句话:子欲养而亲不待。
父亲转危为安后,付宏伟接他回孙家寨养病。在家照顾父亲的一个多月,付宏伟每天一早去买早点。
他发现,村里那么多老人子女不在身边,处境艰难。于是他买了早饭,挨家挨户去送。
父亲病好了,付宏伟回到了石家庄,但父母以及村里老人的艰难处境始终牵挂着他的心。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于是,一个大胆的念头油然而生——停掉工作,回老家去。这样既可以照顾爹娘,又可以照顾其他老人。
付宏伟是个有大主意的人,2010年5月,正是初夏时节,他踏上了回乡之路。
钱是挣不完的,爹,只有一个。为了爹,钱,可以不要!为了那些看着自己长大的乡亲们,钱,可以不要!
付宏伟回村后,从给老人们做饭、送饭,照顾日常起居做起。他的想法很实在,就是要让老人们吃上口热乎饭,时常有人陪着说说话,三五不时能洗洗脚。
有人说他傻,说他炒作,说他有所图,付宏伟也确实被这些刀子一般冰冷的言论扎伤过。
不过父亲告诉他:“这就扛不住了?说明你气不正!”老师也开导他:“没关系,你做一辈子,他们就不说了。”
十天,一个月,三个月,一年,三年,五年,七年……随着付宏伟一如既往地付出,人们被感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
曹明兰和潘玉明是跟着付宏伟时间最早、最长的两个人。
曹明兰是临西县人,2011年开始就在这里当义工,她家里顾着保姆,自己常年住在孙家寨,后来学高护的女儿也跟她一起做义工。
潘玉明家里开着轴承厂,不光自己长期在这里当义工,爱人也时不时过来帮忙。“潘老师还每个月主动往这里拿一万块钱,有时候付老师知道,有时候不知道。”
德不孤,必有邻,现在孙家寨村“常驻义工”有二三十人。
不仅如此,孙家寨几乎全民义工,整个村的面貌也为之一变。“村里没有一个告状、打架、不孝顺父母的,村风特别好。”
曹明兰说,原来需要每天送一日三餐的有8家,现在只剩下一家。因为那些家庭的儿女们被感动,主动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还经常来当义工。
现在去孙家寨,如果赶上了初一十五,你会被自己看到的场景震惊的——
早晨四点多,村北头的广场上就熙来攘往,像赶集一样热闹。
穿红马甲的义工们在广场东南角支起一口大锅,开始炸油条、馒头片,给村里的老人们张罗早餐。
早餐过后,人们也不走,围坐在小桌旁一边看演出一边包饺子。穿着红马甲的义工们穿梭其间,给大家送擀好的饺子皮,并收走大家包好的饺子。
11点左右,一盖搭一盖搭的饺子被从后厨抬出来,放在广场的空地十多层高的货架子上,形成一道壮观的“饺子城墙”。
义工们把这些盖搭一个个从货架的“格子”里取出来,排着队端着饺子送到大锅前。然后煮饺子、分饺子、吃饺子,每个人都笑逐颜开。
这就是付宏伟回村之后,为全村老人发起的“孝道大餐”。
这样的“免费午餐”已经吃了7年。
不仅孙家寨的老人,十里八村的老人们都会过来,甚至有湖南、陕西、江苏、辽宁等地的人,也远道而来看个究竟。
最多的时候有两千人吃饭,地方不够就吃流水席。吃饭是次要的,“觉得幸福”才是这些老人长途跋涉的原因。
“孝道大餐”为什么要吃饺子呢?付宏伟说,因为包饺子代表团圆,而且老人们自己在家也难得吃上顿饺子,包饺子的过程他们也可以参与进来。
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付宏伟就和义工一起把饺子送到家里。老人满眼泪花,喉头哽咽,最后才憋出一句朴实无华的话语:“你对我们这么好,就像我的孩子一样啊!”
除了初一十五的“孝道大餐”,付宏伟还经常给村里的老人免费发放生活用品,从电饭锅到卫生纸,从新鲜蔬菜到粮油米面。
每年秋忙时,付宏伟还会免费做上三个月的“秋忙大餐”,让村里人辛苦劳作之余,能吃上口热乎饭,不用像以前那样啃馒头喝凉水凑合。
你可能会问,这么多人吃饭得花多少钱?付宏伟说,这不是钱的事,关键是有没有这颗心,没心有钱不一定做,有心没钱也会想办法挣钱做好。
年薪百万的付宏伟没有好好尽孝,可辞去职务的付宏伟却赡养着2000多位老人。
在一本通俗小说里,看过一副对联: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穷人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天下无完人。
孝道从来就和金钱无关,重要的是对父母爱的陪伴与付出。
现实中大家为了努力养活自己,养活家人,已经拼尽全力。可如果连维系亲情的时间都没有,赚那么多钱,给谁花?又有什么意义呢?
是不是该从百忙的工作中抽空回去,看一看在家中盼着你的爸妈呢?
文/河北青年报记者张翠平,文中事迹摘自《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作者:王立新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图/《孙家寨大餐》视频截图
编辑/张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