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入住成都某连锁酒店的一名顾客张先生,在喝了酒店房间里的一瓶饮料后,因为感觉不对劲,遂对其成分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出来以后,张先生顿时感觉反胃,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这瓶"饮料"的成分又到底是什么呢?
酒店不明液体被饮用
据媒体4月28日报道,近日,陕西的张先生投诉称,他于4月15日入住成都某连锁酒店,期间发生了一件令他十分恶心的事情。入驻第二天,因为感到口渴,他随手拿起房间里的一瓶黄色的"饮料",喝了起来,入口后才感觉味道不对。经事后经检测,发现这瓶"饮料"含有尿素和大肠菌群,通俗点说就是屎和尿的混合体。
张先生说,现在每每回想起这件事就觉得恶心反胃。对此,卫生防疫部门工作人员表示,病菌的潜伏期一般都很长。现在即使是做身体检查,也查不出什么。对此,张先生更是感觉后怕,担心自己喝下的那一口,日后会对身体造成影响。
此外,张先生表示,酒店工作人员到现场后,一开始态度还非常蛮横,说不可能是他们房间里的,后来看完监控,证明不是张先生自己带进去的,态度才有所好转。
对此,涉事酒店一位负责人表示,不清楚不明液体的来源,但肯定不是他们放的。并且,他还强调,酒店有双重检查机制,但两次检查均未发现这瓶蹊跷的"饮料"。目前,双方沟通事项未达成一致,事件也还在调查中。张先生表示,如果酒店迟迟不给个说法,将会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权。
饮料入口前一定要注意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居然还会有这种狗血的事,不要说当事人感觉恶心反胃,看了这个新闻后,相信很多人都会有同感。把这个"饮料"放在饮料柜里的人,真是太可恶了,实在令人愤怒。
由此,笔者也想起了之前看到过的一则新闻。某地一位王女士,带读大一的孩子到餐馆吃饭。当时孩子因为口渴,就跟服务员要了一瓶矿泉水。没想到的是,孩子喝了一口服务员拿过来的矿泉水后,猛地就冲到了包间外的走廊上去,满脸通红,流着眼泪在地上打滚,表情很是痛苦。
这可把这王女士吓坏了,于是她拿起剩下的矿泉水闻了一下,发现有股刺鼻的消毒水味。后来,经医院检查发现,孩子的口腔与咽喉都已经被灼伤。后来经过调查才知道,原来是餐馆里的一位清洁工,把漂白药水装在了矿泉水瓶里,被其他同事当成矿泉水,放到了饮料柜里。
说到这里,笔者提醒大家,以后在饮用饮料之前,一定要先看一看、闻一闻,千万不要打开就直接饮用。看一看,就是看:出产厂家、生产日期,瓶盖是否被开起过,饮料颜色是否和之前一样,有无沉淀物等。闻一闻:打开以后闻一闻有没有异味。一定要在确认无误后,再进行饮用。
酒店酒水管理需加强
我们可以看到,虽然酒店方面一直强调不明液体,不是他们放在房间里的。但是,不管怎么说,这瓶"饮料"出现在酒店的房间里是事实,客房经理和客房服务员都有责任。在笔者看来,这件事说起来蹊跷,其实也不蹊跷,如果工作人员细致点,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另外,涉事酒店负责人一再表示,酒店有双重检查的机制。但是,这种机制是否真正落实到了工作中,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那么,事情既然已经发生,酒店就应该对员工工作和客房酒水管理上,多做一些反思和改进。另外,推脱和逃避责任,是无利于事情解决的。
其实,很多酒店客房的酒水,都存在管理不善的情况。我们都知道,客房内放置酒水及饮料的价格一般高于市场价格。这虽然方便了客人,但在实际运作中,存在着不小的食品安全隐患。有些宾客,饮用完酒店配备的质量合格的食品饮料后,为节约费用,会从市场上买回同品牌的饮料后再放回去。那么,这些酒水的卫生质量和安全性,都是一个很大的盲区。
鉴于此,笔者建议,酒店在每一层客房的通道内,都可以摆放自动售卖机。有需要的客人,可以通过自动售卖机按需购买,确保其安全性。同时,也可以考虑把酒店客房内的酒水饮料,贴上酒店特有的标志,以防调换。
食品安全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笔者再次提醒大家,食品食用前一定要做到:看一看、闻一闻。同时,也希望酒店的相关负责人,能够对食品安全严格把关,对员工严格要求,把相关的工作制度,能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I5_jwXEBfGB4SiUwG_n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