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日本作家太宰治曾在《人间失格》中引用过这句话。初见此句,我只觉得甚是矫情而又没用,后来才慢慢发现,事实却并非如此。
今天我看了一部黎巴嫩电影 《何以为家》,感触很深。初看以为和印度电影相似,大都是主人公的遭遇非常惨淡,经历了“反抗—绝望—再反抗—最终皆大欢喜”,实则不然。
故事中,赞恩的父母在无力抚养和教育的状况下依然不停生育,作为家中的长子 赞恩,弱小的肩膀承担了无数的生活重任。当妹妹被强行卖给商贩为妻时,赞恩愤怒离家,之后遇到一对没有合法身份的母子,相互扶持勉强生活。
到底是谁的错?我更希望自己能主观偏袒一些,但事实却难以做到。
警察错了吗?警察为维护社会治安,对非法身份的人进行查处,他们没错。
电影中的父母错了吗?他们没有合法身份,没有文化,他们面临生存的最底线,没有人教他们应该怎么做,更没有救济他们,那种动乱时期底层人民的愚昧让人恨又让人怜惜。
拉赫错了吗?没有身份,被迫办理假身份,还没有钱,被生存所迫,尽全力照顾自己的孩子,对赞恩施以援手,她也不想成为黑户。
还有很多人,无法一一指摘,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当你陷入“反抗—绝望—再反抗—再绝望”的循环中,用尽全力还是绝望,你会如何抉择?
故事的结局,赞恩通过给电视台打电话引起社会关注,起诉父母,希望父母不要再继续生孩子。最终获得自己的身份并有机会上学。
苦难可能会吞噬人性,但苦难从来无法让人性的光辉消失。我们在苦难中可以看到假恶丑,同样我们也能看到真善美。我们无法选择出生,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如何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