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脸枭龙,罗马尼亚不幸夭折的IAR-95战斗机

2019-11-20   河东三叔

现代战机由于需求类似,造成气动布局接近时不时有造型相近机型出现也属正常,我国航空工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也碰到多起类似案例。如:苏-15和歼-8战斗机、狮式和歼-10战斗机,这其中并没有谁抄谁的问题,总体而言定位相近的需求总能带来类似的效果。不过今天要讲的是一款更加小型的机型,撞脸枭龙的罗马尼亚IAR-95战斗机。

大家请看下面这两组对比图,其实这几款飞机的研制时间都不相同,只不过由于类似的定位造成外形的雷同。毕竟现代战机气动布局需要吹风测试、参考配动发动机等各方面因素才能确认,不是简单仿个壳就可以造出来。

苏-15和歼-8对比

“狮”式空优改型和歼-10对比

回到主角罗马尼亚,虽然地处欧洲但工业水平并不突出。正是由于航空工业基础太差,在上世纪70年代年还跟南斯拉夫合作开发出迷你版飞豹——IAR-93双座鹰。

J-22“鹰”攻击机

IAR-93战斗机

然后在上世纪70年代末,罗马尼亚开始研制的IAR-95轻型战斗机,最初的设想是研制一款多用途战斗机,代号IAR.95 Spey,主要用于替换米格-21和米格-23。预计采用一台最大推力91千牛的涡扇发动机,最高速度达2马赫,最大航程3765公里。和西方三代机一样水滴状明座舱将赋予飞行员良好的视野,而且要求该机能够具备执行制空和对地攻击任务能力。带前后边条的翼身融合体设计,整体外观上和FC-1早期方案很是神似。

IAR-95战斗机三视图

FC-1战斗机三视图

由于发动机没有稳定的供货源导致不断拖累整个项目,由于整体设计和要求也在不断变化中,其间也有了多种不同方案(上单翼和下单翼、单座和双座)。包括从最初的6.8吨增加到7.8吨,发动机要求也从原来的9吨级增加到12吨级,飞机长度由14.75米变成16米。

IAR.95上单翼方案

IAR.95上单翼方案

IAR.95上单翼方案

下单翼布局有双座和单座两种型号,从外观上看更接近F-20“虎鲨”战斗机,两伸机翼下方各设置三个挂点,机腹下设置串列多弹挂架,再加上双座布局更像是要研制一款超音速轻型战斗攻击机/高级教练机。

IAR.95ME下单翼方案

IAR.95ME下单翼方案

IAR-95ME下单翼方案

IAR-95项目从现在方案看强调超音速截击能力,采用两侧垂直压缩斜板可调进气道,飞机头部可以安装大口径雷达天线。机翼设计类似F-16战斗机根梢比FC-1要小,飞机翼尖可挂载近距格斗导弹,内侧挂架可以挂载中远程空空导弹。气动设计水平完全达到标准三代机要求,当然设计出来还需要强大的航空工业基础配合。

IAR-95战斗机

IAR-95战斗机

IAR.95项目一直延续到1988年,由于财政以及技术限制罗马尼亚又考虑和南斯拉夫联合研制,不过此时南斯拉夫正在设计自己的“小阵风”Novi Avion战斗机,对性能更差的IAR 95兴趣不大。在这种情况下IAR 95项目只能下马,后续的无数版本和设想都变成历史云烟。

“Novi Avion”战斗机

IAR-95战斗教练机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