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时很多人拒绝做这项检查,但它是预防大肠癌最有效的方法

2019-09-05     养生杂志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最新数据:

近年来,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突飞猛进”,占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3位,死亡率居恶性肿瘤死因的第2位,一线城市大肠癌每年以4%递增,且呈年轻化趋势,青年白领发病率上升尤其明显。

此外,大肠癌包括直肠癌和结肠癌,由于早期无典型症状,等到出现明确症状去医院就诊时,其中70%的患者到了中、晚期,已出现转移性病灶,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讲到这里,可能有些人开始慌了,难道大肠癌就不可治不可防了?当然没这么绝对,大肠癌是可防可治的,可治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可防的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肠镜:筛查和预防大肠癌最有效的手段

相对来说,美国的大肠癌发病率反而呈下降趋势,为什么呢?得益于各种筛查手段的推广。

那么,有哪些筛查手段呢?主要包括肛门指检、大便潜血实验、肠镜。

首先,结直肠癌专科体检,非常强调的是肛门指检,因为直肠癌大部分都属于比较低位,距离肛门很近,通过肛门指检就摸到了。

临床上误诊的往往都是没有做肛门指检的,很多年轻人在体检时,因为觉得尴尬,不愿意接受肛门指检,但很可能你与直肠癌之间就在这“一指之隔”。

其次,大便潜血实验,这可以提示消化肠道里面有出血,如查出出血就有病症,可作进一步检查,通过肠镜发现肠道的疾病。

毫无疑问,肠镜依然是最有效的大肠癌筛查和预防手段,不仅可以直接检查肠道,及早发现癌前病变和比较小的早期癌症,同时还可以及时去除可疑病变。

肠镜简单易行,却被不少人误解。很多人认为肠镜很痛苦,就十分抗拒筛查,这样做很不可取啊,如果大肠癌患者提前3个月做一次肠镜检查,很可能及时发现并切除肠息肉,说不定治疗效果就非常理想。

所以,大肠癌的早期筛查必须高度重视,尤其以下适龄人群和高危人群,建议5年做一次肠镜检查,每年做一次大便潜血检查和肛门指检:

  1. 40岁以上普通人群;
  2. 慢性腹泻持续3个月以上,或每年慢性便秘2个月以上者;
  3.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有肠腺瘤性息肉者,或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群。

在此,养生君要特别提醒大家:一旦发现有肠道息肉,要引起重视,约有80%的大肠癌都是由息肉演变而来,从息肉到癌变需要3-5年,在癌变之前进行治疗,可以有效预防。

另外,大肠癌的早期症状虽然不明显也不典型,但也能抓住一些蛛丝马迹,这就需要多留意身体状况。

如果平时出现血便、粘液便、大便次数增多、肛门下坠、便不尽感、肛门痛等肠道症状,就别不管不顾了,赶紧到医院进行肛门指检和大便潜血检查。

如果症状持续时间长,可能就需要进一步肠镜检查。

养成良好生活方式,也可预防大肠癌

讲到这里,可能很多人心里都憋了一个问题:大肠癌发病率增高,越来越年轻化,就找不到到一些“幕后推手”吗?

当然有,大肠癌的背后,是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

大肠癌的生活预防包括控制体重,戒烟,调整饮食结构,坚持规律运动,保持良好心情等等。

其中,健康饮食尤为重要,多项研究发现,饮食结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患大肠癌的风险。

现在的年轻人,饮食上普遍存在“三高一低”的问题,即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和低纤维素。

那么,高脂食物摄入量不断增加,蔬菜水果摄入量较少,缺乏有助于消化和分解脂肪的膳食纤维,会对肠道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首先减缓肠道蠕动,引起排便紊乱,使毒素在肠道内的滞留时间延长,对肠道造成更重的负担,也增加了致癌物与肠道接触的机会,增加罹患大肠癌风险,尤其久坐不动、缺乏运动的年轻白领。

健康饮食是怎样呢?调整饮食结构,少吃红肉和加工过的肉制品,如熏肉、火腿、香肠等,减少肉食,多摄入高纤维食物,多吃新鲜果蔬,促进排便,减少废物和毒素对肠壁细胞的伤害,可降低大肠癌风险。

最后,需做到生活作息规律,不熬夜,劳逸集合;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不强忍大便,不久蹲厕所,不便时分心。


养生优品,点“了解更多”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HoFWA20BJleJMoPM5JN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