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试点启动,这吆喝了多年的事可算是提上日程了,不过投顾这事真的能做好吗?
首先我要吐槽一点,本次试点仅限在几家公募基金机构实行,投资顾问是干嘛滴啊?是给投资者开药方的啊。之前卖自己家产品的时候就不好好卖,现在能好好开药方吗?
传统基金销售模式
基金公司的商业逻辑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开发一款基金,然后开始募集资金,只要募集来了资金,就可以通过认/申购费(下文统一用销售费指代)和管理费获利。
基于这个最底层的商业逻辑,我们可以看出,只要能卖出基金,基金公司就能收取销售费和管理费,也就是说基金本身业绩好坏基本不会影响基金公司的收益。
最早基金销售就是在基金公司进行的,基金公司自产自销,基金公司的利益和投资者不一致,投资者买了基金不一定赚钱。
现在基金的销售模式是“基金超市”这种,像在支付宝、天天基金等第三方销售平台上可以购买到各家公司的产品。销售费归第三方销售平台所有,基金公司还会拿出一部分的管理费补给销售公司。销售公司和基金公司的利益是一致的,依然是卖的越多,赚的越多。
这种销售模式导致一种什么局面呢?销售顾问会一直建议投资者持有基金,哪怕股市到了高点,应该减仓的时候,也不会让投资者减仓,还会借着牛市的热乎劲继续给投资者推销各种基金。
这种服务模式下,不懂投资的投资者怎么可能赚的到钱呢。
新兴投顾模式
第三方投顾(以买方利益为出发点)在国外已经发展的很好了,这次投资顾问业务试点也是想发展一下国内的投顾业务,国内的投顾现状会因为一个试点快速发生改变吗?
很明显不会,什么时候投资者和投资顾问的利益真正绑在一起了,什么时候投顾对于投资者来说才是有意义的。
让基金公司自己做投顾,还是自己卖自家产品,还是卖的越多赚的越多。如果投资者还要为投顾付费的话,基金公司相当于卖一份基金可以收两份钱。
哪里才是投资顾问的出路?
说到给投资顾问付费,很难想象国内的投资者会愿意给投顾这种服务付费。
投资顾问就算站在投资者的立场,给出了一个投资建议,投资者愿意为这种服务付费吗?
律师帮我们打官司,我们会付律师费,生病了我们愿意花高价请有名的大夫治病,因为他们提供的服务是有明显差别的,具有不可替代性。
如果投资顾问只是提供几个基金代码,那么投资者为什么要为这几个代码付费,我知道了这几个代码,我是不是可以把这些代码告诉身边的人,那么身边的人都免费享受到了这种服务。
所以理想的投资顾问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利益和投资者一致,投资者赚钱投资顾问才能赚钱行不行?好像也不行,私募基金不就是这样干的吗?投资者赚钱,基金公司从投资者收益中分成。
投资者买的越多,越有可能赚钱,投资顾问越有可能分到钱,结果还是投资顾问疯狂的给投资者推荐基金。
再加上一条投资如果赔钱,投资者顾问也会跟着赔钱可不可行?这样看上去利益好像是一致,要赚都赚,要陪都赔。但是投资顾问可能赔不起,如果有个几千万的顾客赔了30%,投资顾问可能会没有这个实力跟着赔,这样的结果就是,没有投资顾问敢给出投资意见。
买方投顾在国内发展好,必然要有一场颠覆性的变革。投资顾问不止充当一个帮投资者选择投资标的的角色,而是要贯穿投资始终。
整个流程应该是这样子的,充分了解投资者现状,包括投资者风险偏好,家庭成员的情况,收支情况,未来支出等等,只有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才可以给投资者作出合理的方案,给投资者做好资产配置,不再是提供几个基金代码那样简单。
接下来还要陪同投资者百分百执行制定的资产配置计划。制定计划其实是很容易的,在执行过程当中,执行不到位,再好的方案也无法产生好效果。熊市巨亏和牛市大赚的时候,投资者极有可能会放弃原来的配置计划。
说到底投资顾问不再只是对投资者的这笔投资负责,而是要对投资者的全部资产负责。这就更加复杂了,投资顾问需要更加全面的专业知识,也更需要有道德责任感,同时也需要投资者信任投资顾问。
总之,投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券商、基金公司、银行、第三方机构大家都在摸索,希望有一天金融体系不再只是吸血的机器,真正可以给投资者带去福音。
都看到这了,还不关注一下吗
感谢阅读,如果觉得有用,帮作者分享一下吧,您的朋友一定会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