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孩子、奉献爱心
韩英,1936年10月出生,在爱民路17号80余户这个大家庭里,她就像一位家长,成年人叫她“老妈妈”、孩子们喊她“老奶奶”。她不仅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还经常把邻居小孩当做自家的小孩一样,教育大家爱护环境,尊老爱幼。楼院有些父母白天工作忙不在家,孩子们放学后会第一时间去老奶奶家做作业,与韩奶奶聊天,等父母回来后再回自己的家,时间一长韩英家成了孩子们的聚集地。她经常会给他们讲故事、带他们去参加劳动,教育他们从小做个懂礼貌、爱劳动的好孩子。为了让孩子们健康成长,她把楼院内志愿者组织起来,组建了一支巾帼志愿者队伍,为每个孩子服务。“六一”儿童节,他组织楼院小孩表演节目,自己出钱买美食分发给孩子们。韩英常说:“普天之下,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我就是楼院孩子们的另一个母亲,母亲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希望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融合邻里,发挥余热
韩英退休后和家人搬迁至位于杏园菜场楼上的爱民路17号楼居住,但住上新房的她始终没有找到乔迁新居的喜悦,相反却甚为苦恼。17号楼的住户人员较为复杂,这给了小偷可乘之机,但令人更闹心的是开发商原先修建了一批柴火间打算配套卖给住户,后来经技术勘测认定不符合设计规划便进行了拆除,没有将碎石、水泥块清运出去,居民们便把这些地方当作垃圾窖。还有让人难以忍受的是下水管道太小,经常会发生堵塞,这些让住户苦不堪言。韩英同志为了让邻居居住的环境更加优美,邻里关系更加和谐。她动员并带领邻里出资自己动手整治楼院环境卫生,维护楼院安全。她积极协助城管、工商部门、派出所、社区一一解决这些问题,还将自己补发的4000元工资,用于赞助建楼院花坛,到花圃买了很多种花、树种在楼院,现在的楼院成了美丽的空中花园。她发动居民给楼院做了铁门,志愿者义务巡逻,增强了居民的安全感。每住进一户新邻居,她都要上门询问,告知他们要爱护环境,与邻里要和谐相处。每逢春节,组织楼院志愿者老人,送上米和油,融洽了邻里关系,亲如一家。
2018年,为了楼院居民的安全,在杏园菜场改造之际,楼院旧的天棚因为时间太久,存在安全隐患,她牵头组织居民写报告要求改造楼院旧的天棚。经协调,楼院旧的天棚全部换成了采光效果好的塑纸玻璃。在改造过程中,她发动居民积极参与,帮助清理杂物,提供施工用的水、电,为工人送茶送水,全力配合。同时动员每家每户出钱更换了旧的雨水管道,楼院面貌焕然一新。
带病服务,感动身边
2006年郭英检查出患有卵巢癌,医生说她只能活三年,她不信,她说她为居民还有好多事还没有做完,要积极治疗,拼命的活下去。十多年来,她用顽强的毅力和病魔长期抗争,用点点滴滴感动并教育着身边的每个人。
在2010年,她的病情复发了,在医院住院期间,经常鼓励其他病人要坚强,要与病魔作斗争,同时还不忘给灾区捐款捐物。2012年4月她当选为和谐理事会理事长,不折不扣的履行理事会大小职能,调解大小纠纷十多起,2014年1月份的邹某和钱某之间的邻里纠纷,韩英及理事会成员在制止不了的情况下,立即报告了片警,遏制了事态的扩大。她组织走访幸福院老人和儿童30余次,经常组织居民召开会议,商量楼院的有关事宜,做到居民的事居民商量着办。她经常组织学习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十九大精神,她的家成了课堂。她始终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时刻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趁我现在还能动,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等我动不了的时候,想做都做不了了”,“一天不为居民做些事,心里就不舒服。”这些都是韩英日常说的话。了解韩英的人都会被她的精神感染:只要看到韩英同志,想做坏事的人都不好意思做了。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这是韩英真实的写照;生命不息、奉献不止,这是韩英不懈的追求;服务居民,关爱他人,这就是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
来源:鹰潭组工微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