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微博被“长江白鲟宣告灭绝”的消息迅速霸占热点榜单,曾经的淡水鱼之王。“白鲟”这个词汇,即熟悉,又陌生,不曾对它有很深刻的了解,但是又并不是一点也不知道。
在我脑海里,长江白鲟,应该是中学时代老师课本内容上给我们的知识。
白鲟(学名:Psephurus gladius):体长为2-3米,体重200-300千克。也被叫做中华匙吻鲟,和生活在密西西比河的匙吻鲟同属匙吻鲟科的物种。因为其吻部长状如象鼻,又俗称为象鱼。它成鱼可长达至七八米,游速迅疾,被称为“水中老虎”“中国淡水鱼之王”,它也是世界上十种最大的淡水鱼之一。
白鲟是有着久远历史的远古鱼类,却在我们这个时代走向灭绝,我们该怪谁?是白鲟自己无法适应环境生态问题?还是我们的错?我们没有答案。
我们新时代的进步的同时总有一些东西会被毁灭或是取代,因为快速的工业化进程,是以环境破坏为代价的。它们或许自身无法适应环境,栖息地减少、人为猎杀等多种原因,生存空间被挤压得很少很少。
环境污染事件大部分是人为,大家的环境意识很差,甚至会捕杀里边的鱼类,哪怕是保护动物。我在搜索栏里输入白鲟鱼,跳出的竟然“白鲟鱼肉好吃吗?白鲟鱼的做法?”这一类的关键词居多,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个会成为热度搜索,看着令人心寒。
有些人会觉得就会是物种灭绝吗,存活了这么长时间,天道有法则,物竞天择,适应不了的环境就要被淘汰。
甚至还有无脑网友说出你难道不吃鱼,就整天同情这和那的言论。这些年长江的生态环境被破环我相信大家有目共睹,近些年灭绝的物种数不胜数,我就连想要找寻关于它们的影像也是很费劲。
要知道我们所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连锁反应圈,环环相扣,一旦中途的环节消失,就会涉及牵连其他环节出现问题,问题已经发生了,只是没有涉及最高层罢了。
我们知道有关于它的消息是在2003年大年初一时候的事情了,那时候估计没有人能够料到那将会是我们最后的一次发现,随后也发布了相关的长江禁渔十年的计划。
未曾遇见,听闻已是永别,这句话听上去多难过,但却现实的可怕。我们不能完全辩解自己没有过错之责,白鲟灭绝上的热搜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了,可是明天呢,后天呢?当这个热搜不在的时候,还会又多少人能够记住。在这个互联网快速的时代,每天接受的信息都不同,我能想到最苍白无力的一句也就是“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有些东西我们确实无法避免,但有些可以。
古人云: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人类不可能孤独地生活在这个星球,需要陪伴,需要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毕竟人类也是生物链的一环,保护好它们,也是保护好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