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重复犯一样的错误?教育孩子不能简单粗暴,还要让他服气

2020-03-19   教育思享

朋友去年给自己五岁的女儿买了一辆滑板车,别看她女儿年纪不大,但尝试了一下,很快就玩得特别溜。

原本滑板车只能在室外玩儿,可最近因为疫情的原因,下楼的次数少了,一天朋友刚做完饭,竟然发现孩子在家中的客厅玩起了滑板车,而且速度还不慢。

家里的空间本来就不大,而且还有一些家具,眼看孩子各种急转弯,总觉得差点就要碰到墙角或者家具,朋友看得心惊肉跳,赶紧制止了女儿,批评一顿也是免不了的。

结果没过两天,朋友发现女儿趁自己不注意,又在客厅玩滑板车,于是又是一顿批评教育。头两次还能基本上让自己看起来和颜悦色,可是当第三次看到女儿再次这样做,朋友终于没忍住,对女儿发起火来。

朋友的女儿吓得不轻,最终这件事情以朋友将滑板车锁在了仓库里而告终。然而朋友不明白,为什么孩子总是重复犯一样的错误?是她在跟自己作对?为什么自己的话孩子听不进去?

事实上,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曾因这样的事情困惑。孩子一些坏习惯、小毛病无论怎么说都不管用,就算是今天改了,可明天又继续重复犯错。家长气得不行,可是孩子却没有一点儿改变。

究其原因,孩子自己有自己的想法,而且这种想法很多时候是和我们大人不一样的,简单粗暴的方式可能在眼前起到效果,根本上的问题其实还是没有解决。

一、 你不认同孩子,孩子也不会认同你

在一些比较极端的家长眼里,似乎孩子做什么都是错的。筷子不能那么用,写字不能那么写,甚至连笑也不可以那么的肆无忌惮。当然这是极为极端的情况,我想说的想要获得孩子的认同,首先应该先认同孩子。

听起来似乎很绕,但其实也很好理解。首先孩子的思维方式毕竟和大人是有差别的,他没有我们那么多的人生经验,对很多事情都比较好奇,有些我们觉得不对的事情,或许正是他们认知世界、探索世界的手段。

其次,父母一味的否定,却又不告诉孩子原因,这无法让孩子服气,更无法让孩子认同。最后,孩子在父母身上得不到认同,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是错,从而也就更难以自我认同,极易产生自卑的心理。

二、你以为的“权威”只是你以为的

不要以为我们是家长就有权威性。事实上,我们也不能保证自己某些时候的某些做法就是对的或是错的。就算是孩子,我们也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他身上。

很多时候,你认为对的事情,那是通过你的人生经验做出的判断,但是孩子不会那么想,他会觉得你所说的事情无关紧要,或者干脆就是危言耸听。因为在孩子的概念里,并没有相关的经验。所以当你不想让孩子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认为自己是孩子的父母就有了绝对的权威。

如果不能跟孩子解释清楚为什么,而是简单粗暴地告诉他不要如何如何;这样孩子其实不会觉得自己错了,就算是嘴上说知道了,他也不明白自己究竟错在哪里,这也是导致孩子继续重复犯错的原因。

三、拒绝简单粗暴,教育孩子应该从根本上出发

很多家长发现孩子哪里不对,马上就指出来,而且在批评孩子的过程中也没有重点,简单粗暴、就错论错。教育孩子不是指手画脚,也不是拼命指责,而是要让孩子知道为什么。

1、 走进孩子的内心

想要教育好孩子,就要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真正地理解孩子。从孩子的角度去想问题,鼓励他们对未知事物的向往和探索,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从根本上改正孩子的错误和坏习惯。

2、 注意说教的顺序

当孩子不清楚自己错在哪的时候,不要急于责骂和批评。那样只会吓到孩子,而实质上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当我们想要改正孩子的某个错误和坏习惯的时候,可以先制止孩子当前的行为,然后一定要心平气和地告诉孩子,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做。

就比如孩子在客厅玩滑板车。如果直接说“不许玩了,不然我就把你的滑板车扔掉。”这样的责骂根本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本质,而且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这样做并没有什么不对,只是迫于害怕失去自己心爱的玩具,而暂时停止了他的行为。趁你不注意的时候,一定会再犯的。

而如果你循序渐进地去引导孩子“滑板车都是在哪里玩的呀?”“为什么一定要到室外才能玩?”“在家里玩有什么危害。”这样从根本上让孩子明白了自己究竟是哪里做得不对,认识了错误本身,才能更有利于改正错误。

3、 让孩子多尝试

更多的时候,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我们需要让孩子多进行尝试。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在实践过程中明白有些事情是可以的,有些事情是不可以的。

在一次和朋友闲聊天的时候,发现好几个朋友小时候都被炉子烫过,原因是家长只是告诉了他们远离炉子,但并没有说为什么。很多小孩子因为好奇,越是这样越想试一试,结果可想而知。

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让家长鼓励孩子,用自己去碰触炉子来增加他们这方面的体验;而是可以让孩子了解火的温度,通过类比的体验,让孩子更加具象、直观地明白其危险性。

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多体验、多尝试,不仅让孩子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这个世界、积累丰富的经验,同时也培养了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4、多点耐心,多些陪伴

都说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陪伴,陪伴能够有效地增长你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也更加容易让你走进孩子的内心,孩子也更容易认同你。当然,这需要家长更多一些耐心、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教育孩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包括性格的塑造、习惯的培养等等,只要我们肯花费心思,你会发现,其实教育孩子真的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