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群里发起了瑜伽体式山式站姿问题讨论,主要是以下几个问题点:
1:山式站姿根基点在哪里?为什么要确定三个根基点?
2:山式站姿,为什么要提升大腿前侧肌肉?
3:山式站姿中,为什么主张臀部收紧,而不要把臀部向内夹紧?
4:山式站姿中,胸部如何正确打开?
如果你也刚好看到这篇文章,建议不要急着往后面浏览,先自己体会一下山式站姿,在你的身体上找到感觉,着重留意这几个问题。然后带着你的身体感觉,再看下面的文字内容。
这样,你或许会有更多的体会,对身体有更深入的观察和了解,进而掌握好这个瑜伽的基础体式:
山式
一、山式站姿根基点在哪里?为什么要确定三个根基点?
答:山式站姿脚底根基在大脚趾脚球下,小脚趾脚球下,脚跟下。
三点为脚底和地面的接触点,确定这三个点都推向地面后,还要张开脚趾,把十个脚趾压实地面。
这样练习,一是启动脚弓力量上提,避免足弓塌陷。二是每个点向地面推动时,会帮助启动腿部肌肉力量,进而稳定踝、膝、髋、脊柱之间的稳定和平衡。
大脚趾脚球和小脚趾脚球下压,启动大腿前侧肌肉力量,能有力稳定髌骨。
大脚趾和脚跟内侧下推,有助于启功脚底内侧,进而启动大腿内侧力量,上提会阴。
小脚趾和脚跟外侧用力下推地面,启动大腿外侧肌肉上提。
这样膝关节和髋关节都处于稳定正位关系中。 脚底根基很关键,山式是瑜伽体式的基础姿势。
脚趾张开上翘
脚趾展开下压
二、山式站姿,为什么要提升大腿前侧肌肉?
提升大腿前侧肌肉,是启动股四头肌上提,股四头肌包括股内侧肌、股外侧肌、股中间肌、股直肌。
股四头肌
其中的股直肌起自髂前下棘,和其它三个肌肉合并成一条肌腱,包绕髌骨,向下形成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
启动它,有助于稳定和调整膝关节正位,避免膝关节超伸和膝屈曲。
另外在站立时,要调整膝盖朝向脚趾方向,避免胫骨相对股骨出现扭转,否则容易出现膝关节周围出现牵拉性疼痛。
双腿内侧并拢
小腿外旋,内收
膝关节正位
启动股直肌,会帮助腿后侧腘绳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合成腘绳肌)得到放松。股四头肌和腘绳肌共同作用于膝关节,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如果大腿前侧肌肉虚弱无力,腿后侧会过紧,做前曲体式会比较困难。
三、山式站姿中,为什么主张臀部收紧,而不要把臀部向内夹紧?
臀大肌起自髋骨外面和骶骨背面,纤维斜向外下,覆盖大转子,止于股骨的臀肌粗隆。此肌收缩可使大腿后伸并外旋,下肢固定时伸直躯干并防止躯干前倾以维持身体平衡。
臀部收紧前提是端正骨盆和髋关节正位,进而保持骨盆和脊柱的整体。要做到臀部下侧肌肉启动,这样肛门上提,盆底肌上提。
盆底肌就像吊床一样,有弹性,托举内脏,维持骨盆以及腹腔内脏的生理位置。如果盆底肌虚弱,容易导致脏器移位或脱垂。
不仅山式站姿,就是其它瑜伽体式练习,也要积极地启动盆底肌的力量,以确定骨盆和内脏的稳定,进而增加腹部压力,稳定腰椎。
所以要注意以下情况:
如果有骨盆前倾情况,臀肌比较虚弱。骶骨和尾骨容易向后翘起和抬高,腿前侧的髋曲肌会过紧。这时启动臀肌收紧,把尾骨内卷,坐骨向下拉,启动腹肌,延展腰椎。
图片:骨盆前倾
如果有骨盆后倾情况,臀大肌会收得过紧,腿前侧的髋曲肌虚弱无力。这就要让臀肌延展,抬高点臀部,腹部肌肉伸展,耻骨远离肚脐。如此骨盆中正,端正脊柱。
图片:骨盆后倾
如果盲目地把臀部向内夹紧,尤其启动了臀大肌向臀部中间夹紧,容易出现股骨外旋。
因为臀大肌是髋外旋肌群,又属于髋伸肌,如果过紧,会引起髋关节外旋,以及髋部过度后伸,即骨盆后倾位,并进而引起腰椎过直,造成腰椎和其它脊柱之间的力量传递。
所以臀部内收,重点在臀部下侧肌群,启动盆底肌内收上提。由于个体特点,骨盆前倾或骨盆后倾,又要做出不同的修正。
四、山式站姿中,胸部如何正确打开?
胸部打开的方式是:启动双肩胛骨内收,内侧缘拉向脊柱中线,这样可以抬高胸廓,远离肚脐。并要大臂外旋,伸展肩膀前侧皮肤 。
这时要启动双肩胛骨内侧的菱形肌和中斜方肌把肩胛骨向内集中;还要启动下斜方肌把肩胛骨向下拉。如此不仅有助于打开胸部,还帮助脊柱的整体延展。
否则容易导致肩胛骨外展,导致驼背,以及大臂内旋,胸部前侧肌肉缩短。
但要注意,胸部如果过高,容易导致肋骨外翻,腹肌虚弱。所以要把肋骨内收,启动腹肌。
这样向下有助于腰椎延展,启动臀肌,骨盆中正。向上有助于展开肩膀,延展颈椎。 身体是一个整体,自下而上每个关节都要调整,并培养自我觉知能力。
当我们进入任何一个瑜伽体式时,都要注意身体自下而上的关节稳定和关节位置中正,这样身体的肌肉松紧有度,张弛自如。还要记住,教学不死板,要根据个体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