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战疫实录丨新婚23天,她告别丈夫来到武汉金银潭医院

2020-02-04   今日女报

疫情面前,共克时艰。湖南与湖北自古一家,同江同湖,同舟共济。为了狙击病魔,湖南各地的白衣天使驰援湖北,不仅带去了先进的医疗技术,也带去了共同担当的决心和勇气。

今日立春,今日女报/凤网融媒体中心将持续推出“一线战疫实录”专题,记录奋战在湖北抗疫一线“湘妹子”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不管她们是谁的女儿,又是谁的母亲,此刻,她们都是寒夜里的星火,也是抗击无常世事的脊梁。

春来“疫”去,我们坚信,一切美好终将如约而至——今天,我们跟随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主管护师黄艳清,来看看她在武汉金银潭医院支援期间的故事。

今日女报/凤网首席记者 李立

“现在不止20多天,已经‘满月’了!”2月3日,刚刚自武汉金银潭医院下夜班的黄艳清,认真纠正了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关于她新婚时间的描述。一个星期前,身为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主管护师的黄艳清,告别新婚燕尔的丈夫邹放,和同事们一起驰援武汉。好不容易有了短暂休息时间的她,在接受今日女报/风网记者采访时说,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过去后,她很想再和丈夫一起,来看看春暖花开的武汉。

差点没报上名

“武汉疫情发生后,我就给他‘打过预防针’,告诉他我可能会上前线。”黄艳清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当时湘雅二医院还没有发起支援武汉的倡议,她就跟丈夫聊起过,“我说如果我们单位的医护人员要去的话,我希望能报名”。

黄艳清记得,当时丈夫听完,愣了一下,“但他还是表示,会支持我”。

1月26日下午,湘雅二医院接到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指令,需要派5个血透护士支援武汉。科室将征集信息发在微信工作群后,黄艳清马上报了名。

“差一点报不上。”黄艳清告诉记者,那天上午她把手机遗忘在了家里,中午时分,丈夫开车陪她回家去拿,打开手机,正好看到科室的招募信息,“再晚一点拿到手机,可能就是别的同事去了”。

确实如黄艳清所言,科室在当天下午13时56分发布的信息,不到20分钟,人员已经全部招募完毕。

黄艳清说,晚上在家收拾东西时,丈夫邹放嘴上不说什么,看上去“很淡定”,但她能感到丈夫很关心自己,“帮着拿这个、提那个”。

1月27日上午,包括黄艳清在内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5名血液净化科护士驰援湖北、抗击疫情,临行前,前来送别的丈夫邹放悉心为黄艳清扎起头发,抹去妻子眼角的泪水,并紧紧拥抱她。

全家被隔离的二孩妈妈

正月的江城寒意正浓,疫情笼罩下的武汉夜空显得分外阴冷。

黄艳清和同事被分配在武汉金银潭医院重症监护室,这里是收治新型肺炎病人最多的地方。他们每天在这里负责为病人做血液透析,还一起帮着其他医护人员照顾病人。黄艳清有时穿着白色的护士服忙里忙外,有时要穿着黄色防护服,从头到脚裹得严严实实去感染区工作……过来工作7天后,黄艳清说,她已逐渐融入这个城市,适应了这里的工作节奏。

黄艳清告诉今日女报/风网记者,让她感到最难过的,是前几天她参与接诊的一名女性病人小刘(化名),“小刘刚生完二胎宝宝还不到一个月,除了未满月的孩子外,一家四口全部被感染,她的公公婆婆是重症患者,丈夫也是轻症”。

“刚刚被送到医院的时候,她拉着我们的手嚎啕大哭。”看到小刘哭,黄艳清的心也跟着一起发酸,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但这个时候,医护人员千万不能哭,因为我们一哭,病人的心态会完全崩溃。我们要比他们更坚强才能去战斗,去救治他们。”

因为小刘在武汉的家人都被感染,产后恶露都没有排干净的她,连护理用品都没有人能送,都是黄艳清利用下班时间帮忙买来,“我和其他的医护人员一直在安慰和鼓励她,期待他们一家人早日团聚”。

病房里的害怕和困难

除了负责监护和处理病人病情以外,黄艳清和同事们还承受着严格防护措施给身体带来的煎熬。长期佩戴护目镜和口罩,脸上被压出淤痕是家常便饭;病房不能开空调,走廊的窗户要开着通风,后半夜的重症加护病房很冷。厚重防护服里面全是冷凝下来的汗水,再加上外面喷洒的消毒水,偶尔静下来的时候,整个人都手脚冰凉。

尽管之前在新闻里看到医务人员被感染的消息,但当黄艳清亲眼目睹一名医生不慎“中招”,住进了金银潭医院5楼监护室时,她还是忍不住有些慌乱和心痛,“但是当我去护理这名医生时,看着这位前辈毫不畏惧的眼神,真是一股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也充满了斗志。一个战士倒下了,还有无数战士冲锋在前、迎接挑战”。

此前,金银潭医院的防护物资曾出现短缺。经过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努力,1月31号,医院新到了一批防护服。听说这批防护服性能比之前的更好,黄艳清和医护人员们喜出望外。但当黄艳清穿上新的防护服进入病区后,她突然感觉“憋得慌”。坚持适应了20分钟左右,这股憋闷的感觉并没有缓解。她向主管汇报了情况后,主管嘱托黄艳清先休息。

坐在走廊上调整的10分钟里,黄艳清说,她内心非常矛盾,“我很想脱下防护服,但又舍不得,因为一旦脱下,就意味着这件防护服浪费了,我很清楚,目前防护物资是多么的宝贵”。

最终,黄艳清咬牙坚持了下来,“想到这么多医护人员都在共同努力,我这点困难算什么!”

暖心的人和事更多

比起困难和痛苦,在武汉,暖心的人和事更多。

黄艳清说,很多医护人员她连名字都不知道,因为大家都带着口罩甚至穿着严严实实的防护服,没办法一一认识,“但需要帮忙的时候,只要招呼一声,大家都会过来搭把手”。护士工作最为基础和具体,也最为繁琐,“有时候我们做不过来,医生们也会过来帮忙”。“我们一起来支援武汉的5名同事,大家休息时会视频开个小会,大家说说这两天经历的事,也相互加油鼓劲”。

黄艳清告诉今日女报/风网记者,她们住宿的地方离医院较远,每当下班的时候,都要为交通发愁。前几天,她们几个来武汉支援的小伙伴被当地一名叫汪勇的爱心志愿者拉到了一个用车群里。在这个几百人的群里,有很多私家车主志愿者会公布他们的行程安排,黄艳清和同事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上下班时间进行选择,约定好接送地点即可快速便捷搭乘。

黄艳清还告诉记者,很多像她一样需要倒班的医护人员会错过饭点,有时只能吃着早前送来已经变凉的盒饭。“前几天,来送饭的志愿者们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下午他们主动送了一台微波炉,问了我们倒班的人数,还告诉我们,可以提前告知合适的送餐时间,志愿者可以及时调整。”黄艳清说,当看到这些暖心事、听到这些暖心话时,她和不少医护人员都红了眼眶。

因为知道妻子上班时无法接听手机,丈夫邹放经常给她微信留言,并在休息的时候和妻子视频,逗她开心,为她减压,“我下班后他经常和我微信视频,给我讲笑话、唱歌。昨天晚上,他看我脸色和心情不大好,还陪我玩了一下很久没玩过的游戏‘王者荣耀’”。

武汉这座城市正在经历着病毒的侵蚀,但是黄艳清并不畏惧,“我们单个的人很弱小,但我们在一起,就有着无尽的温暖和强大的力量,众志成城,我们能赢。”她说,她最开心的时候,就是结束了工作出来,看到窗外清晨的阳光慢慢破开黑暗,照拂着摇曳的树叶。寒风已然没有那么刺骨,等候已久的温暖,正徐徐缠绕在大地上。

编辑: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