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叛逆 为孩子叛逆头疼的父母必看

2019-09-03     小白资源酷

如今很多父母为了叛逆的孩子伤透了脑筋,究竟什么是叛逆,叛逆有哪些,不同的叛逆期,有不同的个性发展、心理生理发育特点,父母应对的方法也要不同。下面就跟着小编来了解下什么是叛逆吧。

一、宝宝叛逆期

2-3岁时,出现的叛逆行为是人生第一个叛逆期的表现,称宝宝叛逆期。处于“宝宝叛逆期”的孩子,其心理是以自我为中心,喜欢做一些夸张行为引起别人的注意,以做对抗性行为为快乐;这个时候的孩子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像个大人,所以什么事情喜欢亲力亲为不喜欢别人帮助他完成。 这个时候的孩子心理也特别需要尊重,是一平起平坐的尊重,所以他们不喜欢被指挥,被使唤,因此你叫他走东他走西。但2岁的孩子也会突然很粘人,害怕失去最亲的人。这个阶段的孩子感情剧烈,又变化无常。他会在两个极端摇摆不定:“要----不要,行----不行”,有的宝宝还很难接受新的事物,没有吃过的食物,没有穿过的衣服等他都不要。

二、儿童叛逆期

儿童叛逆期的表现以下几点

1、破坏性强:摔东西、拆玩具、乱写乱画、撕书、故意把玩具丢的满地都是。

2、倔强固执,情绪反应激烈:坚持要特定的某一件东西,即使是外表相同的也不要;坚持要穿某件衣服某双鞋,即使不符合季节;想要做的事坚决要做到,否则就大哭大闹;在公共场合坐地耍赖、打人。

3、和父母唱反调,不理睬:父母要求的事偏不做,越是禁止做的事情越要做;不理睬父母,宁愿自己玩,不要父母一起玩。

4、挑战规则和权威,攻底线 :故意破坏之前订好的规矩;层出不穷的提出新要求;和父母讲条件,要达到要求才肯做事。

5、和其他孩子起冲突,易动手:和别的小朋友玩耍时,争抢同一件玩具,争抢先后顺序,不愿意和别人分享玩具,但又爱抢别人玩具,严重时甚至打人。

三、青春叛逆期

12-18岁时,是人生第三个叛逆期,这是大家最常见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1、自我意识发展

(1)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特征。这时候孩子会注重仪表着装,开始打扮自己。

(2)重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其实,没有一个孩子不想学好,只不过在实践中有很多孩子不知道怎样去学的更好而逐渐丧失信心。

(3)十分关心自己的人格特征和情绪特征。他们会把自己想象为“独特的自我”,把周围人视为“假象的观众”,似乎这些观众随时随地在关注着自己,造就了他们许多标新立异甚至可以说是幼稚的行为。

2、情绪变化特点

(1)不能自我控制情绪的波动。孩子的情绪有时高涨,有时消极低沉,在遭遇不满或挫折时,很容易变得特别激烈,平静下来时也会感到后悔,但又不能改正。

(2)青春期躁动。随着第二性征和性功能的发展,孩子出现了性好奇和接近异性的欲望,但这种欲望是被现实环境所压制的。这种压制让孩子处于莫名的烦躁和不安之中,孩子出现的早恋现象或许不是真的在恋爱,而是寻求在这个特殊时期特殊的心理慰藉。

3、人际关系发展

(1)与父母关系:孩子进入初中以后,以父母为榜样的态度渐渐变成了看到父母也有很多缺点,对父母的依赖减少了,而反抗情绪却增加了,表现除经常反抗父母不听话等行为。

(2)与教师关系:在小学儿童心中,老师具有权威地位,但到了初中阶段,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对老师的偏好会变得明显,如果喜欢老师,对老师所授科目学习的兴趣以及努力程度都会加强;如果不喜欢老师,那么相应的对老师所授科目也会比较排斥。

家长应该如何做?

忌从学习入题:同孩子交流,家长不要老以学习成绩入题,这样只会让孩子心有压力,怀疑家长交流的动机。交流时,家长可以从家事入手,将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后,再谈正事。

稳定情绪:家长带着情绪去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会导致孩子愈加抗拒。所以,家长在急躁、心烦、不冷静的时候,不要教育孩子,待冷静以后,再去同孩子交流。

允许孩子犯错:这个阶段正是孩子形成主见的关键时期,小错肯定难免,所以,家长应该允许孩子犯一点错、吃点亏,不要过分束缚孩子的手脚。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叛逆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强,家长的良好言行能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综上所述,每位父母都知道什么是叛逆了吧。只要父母在宝宝成长的时期,把握住孩子的叛逆期,注意引导,而且引导过程中要注意尊重孩子,这个时期孩子往往特别敏感的。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GlSK92wBJleJMoPMcta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