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弃这4个教育陋习,还担心孩子不再跟你沟通?

2019-08-29     小白资源酷

你有没有觉得小时候跟宝宝沟通是这样的!(多么温馨的场景母慈子笑的!)

而现在却是这样的!(炎热的夏日,真想给自己唱一首凉凉降火气!)

这不是我想要的孩子呀,很多父母唉声叹气道!

这也是许多父母在与孩子的相处中产生困惑?孩子不愿意对自己打开心扉,总是问一句答一句,或是沟通的时候避耳不听,左顾而言他,无论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发生的许多事都不愿意分享,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今天也给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

堂姐的儿子小宝在旁人眼里,是一个乖乖儿,挺听话的小男孩。只要是堂姐不愿意的,哪怕是欢乐的事情小宝都不会去碰。

有一次我和堂姐带小宝出去玩,逛街的时候小宝看到肯德基了,他说“妈妈我想吃”,堂姐很生气的说“不能吃,那是垃圾食品”,小宝没有说话了,一直呆呆的望着,他也“嗯”了一声,我们继续逛着,到了游戏城,知道小宝特别爱玩游戏,我问小宝要不要去玩下,他瞬间回应了,刚拉着小宝上扶梯,没想到堂姐又阻止了,说“游戏会耽误孩子,让他没心思学习”。我觉得出来玩,让他放松一下也好,学业那么重,每天有上不完的课程。

后面带我们逛的是儿童书店,附近的拼音,奥数培训班,晚上堂姐去做饭了,我跟小宝在大厅休息,聊着天,觉得平时看起来很沉默的小宝其实也是个爱说的孩子,“今天过得开心吗”,他说“不开心”,“ 为什么你妈妈说什么你都听呢,从来不反对”,“ 不想妈妈生气”。

那一刻我不知道是心疼还是欣慰,各种滋味涌上心头,也许我心疼的是一个只有7岁的孩子对父母唯命是从,从来不会反驳父母,只为了让家长不生气,即使自己不开心,也不愿意吐露自己的心声,慢慢变得沉默寡言,不说话,只会“嗯”一声。

后面吃完饭的时候,堂姐和我聊育儿经,说小宝虽然懂事,就是不怎么爱说话,也很少跟她分享学校里面的事情,也许长大了就会开朗了,而我的心却五味杂陈.......也许她还不知道,孩子正在慢慢远离她,如果一直这样强硬的要求孩子,一直对他说“不”,也不考虑他的感受,表面看似平和懂事,总有一天孩子会爆发的!

而这样的小宝是不是也存在你们的孩子当中呢?

也许我们当了太久的大人,早已忘了当孩子是什么感觉,故而在家庭教育总会出现以下的行为,把孩子压得喘不过气来,有的沉默以对,有的则是消极抵抗。

1. 贬低式答复不会建立家长的权威感

很多家长在和孩子沟通时最先做的是贬低孩子:随意批评孩子的选择,给予的是不信任的态度,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例如孩子对某个事物兴趣,家长总会加以阻止,对学习毫无帮助的兴趣爱好通通不允许拥有,间接扼杀了孩子的天性,故而孩子想要表达总会欲言又止。

2. 过于严格的家教方式,孩子只会消极应对

严格的家教方式会使孩子因迫于父母的威力而表面顺从,亲子之间心理距离较大,孩子在父母面前很少说真心话,要么表里不一,要么消极抵抗。

3. 父母单项沟通,会使孩子更沉默

沟通的前提是“倾听和双向”,许多家长习惯于“说教”,忽略了孩子内心的想法, 许多父母依旧对孩子采用单项的教育方式,使孩子处于不平等的地位,父母以一种高高在上,很有优越感的姿态,由上而下的进行着沟通。而且向来是他们说了孩子必须听,如果孩子不听,他们就开始愤怒,愤怒不管用的时候就开始武力镇压。当父母一味的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肯听孩子内心的声音的时候,孩子只能逃离家庭,在不了解的基础之上的教育是无力的。

家长们想要和孩子有好的沟通,我们需要先从家长的主席台上走下来,和孩子处于一个水平线上,甚至对于更小的孩子,我们需要蹲下身来,当我们跟孩子视线平等之后,以一种尊重的心态去跟孩子沟通。这样才不会失去孩子的心哦,你们觉得呢?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1fBr3mwBJleJMoPMEib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