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样子,就是孩子的未来

2019-07-31   黄勇乐说育儿

法国学者波达斯说:“人的观念、标准,深受家长影响,并根植于脑海。”

家庭教育中,父母观念的重要性,不可小觑。

父母的三观,决定了孩子对世界的眼光,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价值的衡量。

有句话说得好: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父母的样子里,藏着孩子的未来。

01父母前半生的成就,是孩子的起点

从前人们爱说,寒门出贵子,豪门多败儿。

但在当今社会,你越是杰出,孩子越容易学有所成。

因为父母的经济条件,决定了孩子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而这些,又往往决定了孩子的人生高度。

李湘的女儿王诗龄,曾经凭借一段用英语解数学题的视频让无数网友折服。

她就读的德威国际学校,学费和马术费每年总共三十余万。再加上各类私教和出国旅游,预计每年不下百万。

若不是父母财力雄厚,她又如何能利用优质资源,把喜欢的东西都学到极致?

作家王耳朵先生曾说过:“一个人的眼界和格局,从幼年开始,就由家庭有意无意地提供。”

现在拼爹妈的时代,拼的不只是钱和资源,甚至还有父母的文凭。

前不久,成都某著名私立小学面试,要求提供父母学历证明。

曾经有人带着儿子参加小学面试。

当时,他提前半年让孩子补习语数外,还学了绘画和钢琴。

有了充分的准备,父子俩信心满满来到现场。

没想到,老师问的第一个问题是,请问您就读哪一所大学?

只有大专学历的朋友,一下子慌了,胡编乱造说自己曾在美国进修。

老师听完,改用英语和朋友交流,朋友当即穿了帮。

录取结果如何,可想而知。

后来在微信上谈及此事,他发来一句话:“书到用时方恨少!”

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满满的悔恨。

为什么学校如此看重父母的学历?

因为它代表的不只是一纸文凭,更是你的习惯、思维、见识、你能带给孩子的氛围和影响。

父母多优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能有多出彩。

你想让孩子拥有好的教育,就首先不能输掉自己的教育。

02父母的优秀,是孩子的榜样

汇聚了清华北大海外高校的各路牛人的《最强大脑》,曾出现一个“不和谐”的身影。

初始100强里,不是二十几岁的高材生,就是十几岁的神童们,非常意外地,居然还有一个40岁的“大叔”来参赛。

要知道,这样顶尖的脑力比赛,对体力和思维的要求非常高,对中年人一点也不友好。

但大叔不仅参赛了,还从几万人的海选中,杀入前100强。

更让人意外的是,大叔参赛,纯属意外,因为他是陪儿子参加的。

排在他后面的是无数985和211的高材生,其中不乏各路高考状元。

一个优秀的爸爸,培养出的儿子也不一般。

13岁就会编程,同场竞技的清华北大生都感慨“他是别人家的孩子”。

爸爸在初始排名里居然排到了32位,比儿子55的排名还要高。

见多了“别人家的孩子”,第一次有点羡慕“别人家的爸爸”。

不用眺望远方,每天和偶像同一屋檐,连优秀都成了一条好走的路。

他在儿子心中自然是榜样的存在。

也许教育的最好方式,你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先做什么样的父母。

比言传身教更有用的,是以身作则。

03父母如今的模样,就是孩子的未来

曾看过这样一组漫画:

两个家庭,一个父亲坚持健身,孩子也能坚持练琴;一个父亲自己坚持不下来健身,还责怪孩子没有坚持的意识。

但他却没有想过,在羡慕别人家孩子的同时,是否先成为别人家的父母?

为人父母,身教永远比言传重要。

孩子更倾向于模仿家长的行为,而非听信他们口中的道理。

你懒惰浮躁毛毛草草,你希望孩子勤奋自律样样都好,怎么可能?

很多家长,心里是想教孩子好,嘴上也一直冠冕堂皇一套一套的,但行动上反差太大。

嘴上教孩子要正直勇敢善良,但碰上个三五块钱的小便宜,马上就现了原形,根本经不起考验。

偏偏又不自知。还以为自己在孩子心里高大英明一身正气,还奇怪孩子为什么不像你。

殊不知孩子像的就是你。

自己不正,还指望孩子不歪。

实际上,父母的人品会像病菌一样往下传。最后孩子的三观和行为模式,保证都是你骨子里的精髓。

孩子天生白纸一张,你画花他就开花,你种瓜他就结瓜。

你的行为,就是勾勒他人生的笔。

真正影响孩子的,不是你装成什么样,而是你的真实面目

所以,如果觉得孩子不理想, 先看看你自己什么样。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对一个家庭来说,父母是根,孩子是花朵。父母常‘看到’孩子的问题,却不知这其实是自己的问题在孩子的身上‘开花’。”

什么样的家庭,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你的样子,就是孩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