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全额拨款公益事业聘用制管理,是什么编制

2019-06-21   公事吧

“财政全额拨款公益事业聘用制管理,是什么编制?”这句话的信息量很大,却没有抓住重点。一看题主就是一个不熟悉体制内工作的外行,单是从网络上找了一大堆,越看越糊涂。这句话里面有三个关键词,每个关键词,都有两个截然不同的后果:要么是正式职工,要么是临时合同工。

第1个关键词: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按财政供养形式不同,分为全额、差额和自收自支三类编制。全额和差额是正式的事业编制类型,而自收自支编制则是地方自定编制类型,在机构编制改革中,属于取消的对象。财政全额拨款,有可能就意味着是全额事业编制,如果需要是全额事业编制那就是正式职工没有错。但如果不能确定,只知道是全额拨款,依然不能确定是正式在编人员。因为没有收益的管理类机关事业单位,其雇佣的临时合同工,也是由人社部门统一雇佣,由地方财政统一全额供养。因此,单从财政拨款形式,并不能判断是否为正式职工。

第2个关键词:公益事业。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将事业单位分为了行政类、生产经营类和公益类。改革完成后,今后事业单位将以公益类职能为主,不再保留和新成立行政类和生产经营类的事业单位。因此,如果确定该单位是公益类事业单位,那么无论是目前,还是今后改革后,此类单位变动都不会太大,职能也依然存在,个人不受影响。如果公益是指公益岗位,则结果截然不同,是指地方政府为了扶持就业,为当地困难居民设置的公益性岗位,多为环卫工等,则纯粹是临时合同工,虽然也是财政全额供养。

第3个关键词:聘用制管理。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管理,这是事业单位管理改革的发展方向。改革进展不同,有的地方已经开始实行合同制管理,试行“全员聘用制”管理,包括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岗位,都要签订劳动合同,实行合同制管理。但这种合同制管理的对象,是正式职工,只要不严重违纪违法,一般到期后都会续签,不会产生意外。但同时,聘用制管理,又意味着有可能是临时工,是按《劳动合同法》管理的合同工、临时工、人事代理等用工模式。

因此,财政全额供养、公益事业、聘用制管理,都不能判断个人编制使用情况,或者个人身份。正确的方式,应该是看自己的任职文件上是如何界定的。或者直接到组织、人事、编制部门,问明自己的身份,这样来得靠谱一点。毕竟工作有时就是一辈子的事情,彻底弄明白比较放心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