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会爆汁的耙耙柑,带来春天的第一声问候

2020-02-17   三联生活周刊

诱人的柑橘捏在手里软软的,像婴儿的脸蛋;剥开的瞬间,阳光里都充满了柑橘的清香,饱满的橘瓣在舌尖绵软缠绕,化身为橘子汁。吞到心口的时候,还能感受到一阵冰糖味的微凉,驱走了身心的焦躁。那一刻,我知道春天快来了。

作者 | 懒栗子

有那么一些瞬间,会让我觉得春天已经来了。

全副武装去楼下买菜的时候,发现货架上空缺已久的八四消毒液重新上架了;宅在阳台上办公的时候,听到飘来的嘹亮民歌,原来是楼下扫卫生的大爷大妈,一前一后的有唱有和,声音透过口罩依然雄浑有力,穿过了冬日寒冷,拥有直击人心里的温暖;情人节那天,他用家里仅存的材料,做了一个布朗尼,始终没学会的浪漫,最终变成了一蔬一饭。

余世存在《时间之书》中说,“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在三四月做的事,在七八月自有答案。”正式开工的第二周了,虽然仍然有很多让人揪心焦虑的新闻;但也有些事在慢慢好转,比如楼下的水果店和超市都开张了、快递也基本恢复了运营……接下来的日子里,要保持好的心情和体力,补充维C增强免疫力,因为很快,就又需要出门在自己的岗位奋斗了。

恢复快递后,蒲江的朋友给我寄了一箱“春见”柑橘。诱人的柑橘捏在手里软软的,像婴儿的脸蛋;剥开的瞬间,阳光里都充满了柑橘的清香,饱满的橘瓣在舌尖绵软缠绕,化身为橘子汁。吞到心口的时候,还能感受到一阵冰糖味的微凉,驱走了身心的焦躁。那一刻,我知道春天快来了。

冬去春来的崭新时刻,是这场战役的关键时刻,面对人生难关,希望我们都能是它的对手。我想用来自中国春橘之乡蒲江的“春见”柑橘来为自己加油打气。这些可爱的小家伙们生长在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长秋山上,勤勤恳恳的日晒,本本分分的积累糖分,用时间酝酿蒲江上的“味觉奇迹”。

每年四月,蒲江上的柑橘树开始开花,经过漫长的孕育,直到次年一月果树才能成熟,是早春难得的鲜果,错过两个月的采摘期,就只能等明年,因此叫做“春见”,既是对于这份春日馈赠的珍惜,也是对于春日相见的期盼。

“春见”不是岁月静好的“小花瓶”,它的身体里藏着两个肉眼可见的强大优势,首先是近乎完美的酸甜比,这是衡量大部分水果的法宝。果农有个测糖仪,把果肉放在上面,就可以马上告诉你答案,甜度在10度左右就算合格,15度就较不常见。这个测算标准并不是越高越好,太低了口感酸涩,太高了又觉得腻,失去了水果的清新,而“春见”的果实能达到糖度14-17度、酸度5%的黄金比例。

另有个专业术语叫做“可溶物”含量,这也是衡量柑橘品质的重要标准之一,换成通俗语言讲,就是吃进嘴里的果肉,是否容易化渣,可溶物的含量越高,那么则越能证明它的“皮薄汁多”。

吃耙耙柑的时候,就能强烈地感受到这个专业术语的意思,轻轻破开的果皮里藏着超大的橘瓣,入口只需舌头轻轻一压,便在口腔中原地爆炸,汁水满溢,不带一点渣。令人骄傲的品质为它赢得“橘中皇后”的美誉,也是冬末春初市场上最受欢迎的水果。

春见柑橘又名耙耙柑,在四川话里“耙”是软的意思,“耙耙柑”的得名正是源自它饱满的果瓣和细腻的肉质,没有籽的胡搅蛮缠,咬一口汁水迸发,满世界都是柑橘味的空气,像喷了橙花味香水一般。如果冻般嫩滑的橘肉,不需要用力咀嚼,丰富的维C就已然融化在舌尖的温柔乡中。

第一次吃到春见柑橘的时候,办公室里的小伙伴们形容这是会爆汁的“水果鱼子酱”,柑橘的清香最容易带给人们快乐,看着他们脸上笑靥如花的表情,在那一刻我相信虽然今年的开局沉沉,但我们一直期待的春天,终将来到。

希望这只会爆汁的耙耙柑,能为你带来春天的第一声问候和希望。

遇见春天“春见柑橘”

查收“三联生活市集”专属优惠券

心仪好吃好喝享惊喜优惠

+9.9限量换购三联生活周刊《武汉现场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