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不过是犯了错”

2020-04-23   三联生活周刊

“有很多错误可以并且也应该减少,还有少数完全可以消除,而还有一些错误我们根本就不该奢望能摆脱它们……如果想不犯错,或者说减少错误,首先得承认自己可能会犯错,并有意找出自己的错误,分析犯错的原因。”

文 | 贝小戎

错误的根源

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在犯错,我们会写错字,会记错日期,错误有大有小,有道德上的也有技术上的,有日常生活方面的,也有商业决策上的,各种错误之间会有什么共同之处吗?《纽约客》记者凯瑟琳·舒尔茨在《失误》一书中说,至少我们犯错后的心情和态度是一样的:我们会沮丧,会躲避。

凯瑟琳·舒尔茨对错误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也出现了一门新兴的学科。“哲学作为传统领域,一直在总结和定义错误;与此同时,一个崭新的领域却在细化和梳理错误,它叫人因学或决策研究,有一个别称叫错误学,它是一门应用科学,研究者的总体目标是降低错误发生的概率,减轻错误的危害。”舒尔茨也研究失误,但她认为自己跟错误学家不同,她希望概括出错误的特征、根源,以及如何正确看待错误。

我们的认识首先靠我们的感官,而感官是会出错的,比如我们会认为水中的筷子是弯曲的;我们也会有触觉上的幻觉,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幻肢——被截肢的病人总是强烈地感觉到失去的肢体仍在身上。还有“幻帽”——把紧套在头上的饰品、绷带或帽子取下,哪怕过了一阵子,我们仍然感觉脑袋像被套住了似的。

错觉是真实发生的,我们意识到它们是错的,靠的是认识的第二步:理智。舒尔茨写道:“大脑在理解的每一步都有可能走岔了道而偏离世界,给错误以可乘之机。感官会犯错,我们却无法分辨信息的真假。因为除了感官就没有别的办法了解那些事物,自然也没有独立手段来检测感觉是否切实。是的,我们可以询问别人是否有同感,但没办法保证他们没有错。正因如此,我们无法确保自己的基本感觉是对的。但认知偏离了本义反倒经常启人深思,甚至揭示深层的真理。比如越远的物体看起来越小,假如我们只能看,而没有理解力,就会以为那些物体真的缩小了。但现在我们知道物体的大小是固定的,只是随着距离的改变而看起来相应改变。飞机起飞后并不会变成一个点,后视镜中的楼房也不会因为我们的前进而沉没到地平线下面去。”

我们还有其他一些导致错误认知的倾向,比如,如果我们安排别人去寻找细节,他们就会严重地把握不准全局,这叫“非注意盲视”,这种倾向在一般情况下都是有益的,能帮助我们屏蔽周遭的噪声而集中精力做手头的事情。可是一旦它跟我们作对,后果可能会不堪设想,比如会引发车祸,因为不管行人和自行车多么显眼,司机的中心不在他们,看到他们的概率会小一些。人类的认知还有一个怪癖,就是我们喜欢用一套理论解释事情。“我们都有轻微的虚构型人格,每个人都善于利用极其有限的信息编造出一套套假说。我们都有很强的理论冲动,这是人类进化出来的优势,我们的祖先必须想办法弄清楚摇晃哪些树,才能摇下可食用的果实;必须弄懂哪几种形状和颜色的浆果有营养,哪几种与之类似但有毒;听到灌木丛里传来窸窣声,必须推断即将现身的是猎物还是捕猎者。换句话说,必须能够异常熟练地猜测周围发生了什么事,以及发生的缘由。因为被迫推论某些事情,我们最终学会了推论一切并乐此不疲,比如超新星是如何形成的,自闭症患者为何越来越多。推理就像呼吸一样没办法停止。我们的大脑会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一系列复杂的理论推断,我们不断地、下意识地从周围汲取信息,以改变或完善心中的世界模型。

拥抱错误

别人犯错我们会感到好笑,但犯错并不是因为他们智力低下,而是因为他们尚在搜寻、探索。比如小孩子对身边事物的理解经常错得离谱,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大脑中的信息量不足。

比如他们对身体缺乏正确认知,发展心理学家发现4周岁以下的孩子不知道大脑的功能,7岁以下的孩子基本上只能说出体内的三种物质——血液、骨骼和心脏,绝大多数8岁以下的孩子都认为小男孩可以变成小女孩,小女孩也可以变成小男孩。

这并不是说小孩子很笨,或者他们还没有形成对人体和世界上其他事物的复杂理论。其实他们对这二者都进行了复杂的思考。这是因为小孩子缺乏足够的数据。有时候,大人会有意对他们隐瞒信息。“小孩子之所以相信圣诞老人和牙仙的存在并不是因为他们特别好骗,他们从可靠的信息源(一般来说是父母)那里了解到这些现象,并且还经常获得物证(比如烟囱旁边的饼干屑、枕头底下的硬币)。他们除了家人最常接触的人群都是小孩,他们跟他一样存在信息严重不足的问题。”

我们会犯错,但不能因此而为自己开脱,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很多错误可以并且也应该减少,还有少数完全可以消除,而还有一些错误我们根本就不该奢望能摆脱它们……如果想减少错误,你首先得认为认定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想不犯错,或者说减少错误,首先得承认自己可能会犯错,并有意找出自己的错误,分析犯错的原因。舒尔茨说,人类能犯错是好事。“在世间万物之中,唯有人类能够孕育奇思妙想,追逐黄粱一梦,想象天马行空,相信天方夜谭。对每一个种族来说,错误都是存活和变通的机制。错误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生物层面的进化,还带来了社会、情感及智慧的进化。”错误的自我认知、高估自己、乐观精神有助于我们的生存,“正确并不有趣。无数的研究结果显示,抑郁症患者比普通人拥有更准确的世界观,他们并不为令人愉悦的幻想所蒙蔽,他们也很少相信自己在几乎每一个领域都超凡脱俗。他们还深刻地认识到生存的基本状况:人生之于冰冷的历史洪流,莫过于白驹过隙的一瞬。抑郁症患者或许并不开心,但就全局上的存在问题来说,他们基本上要比其他正常人都更加正确。”

犯错说明我们在积极地认知世界。“我们犯错是因为我们首先相信自己。尽管错误有时会让人感到绝望,其实它在精神上更接近于希望。我们犯错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头脑有着持久的信心。”

作者档案

贝小戎

本刊主笔,写思想栏目时署名薛巍,哲学硕士,假装读过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左边是我,右边是辛军)

三联生活周刊

个人微博:@贝小戎

个人微信公众号:贝书单(ID:bookpage)

非虚构类好书大搜索,日常更新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转载请联系后台。

全球化:进或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