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说》是一档有关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倾诉节目。孩子有什么心里话都可以借助这个平台向父母说出自己的心声。
柔妈建议家长可以多观看这档节目。从倾听别人家的故事来分析自家的亲子关系。
其中有一期节目是这样的:
01
一个初一的女生,缓缓地走向述说天台。台下有全校的师生和她的爸爸。
女孩很紧张,紧张到手不停地揉搓衣服。女孩鼓起勇气面对几千人讲述了自己和父亲的矛盾。
女孩从小酷爱看书,在小学三年级开始手写小说,自今已经完成了56本小说。
女孩的文科成绩很好,但理科成绩却很不理想。
一次放学路上爸爸发现女儿书包里写的小说,非常生气。
再加上女儿的数学成绩又一次垫底,爸爸一气之下把她的56本小说全部撕掉。
当女孩讲述到这里的时候,台下的师生非常惊讶,爸爸也露出内疚的神情。
此时女孩已经豪豪大哭,很显然爸爸怒撕小说的行为严重地伤害了女儿。
02
这是56本小说啊,这里记录了女孩的多少成长历程?
记录了女孩的多少人生感悟?
记录了女孩多少美好回忆? 就在一瞬间没有了。
喜欢写小说是女儿的爱好,长大成为作家是女孩的梦想。
爸爸撕掉的不是56本小说,而是一个女孩的梦想!
在家长看来,她写小说就是不务正业,她把小说放在书包里带到学校就是偏离了自己的轨道。
理科成绩补不上去,就考不上大学,考不上大学就不会有好的工作,将来就不会有出息。
这一连串的问题都出在写小说上。爸爸认为只有撕掉她的小说,才能让她收收心,把数学成绩补上去。才能把她的作家梦连根拔起。
03
柔妈认为这个家长的行为过激。当时的举动一定很冲动,不理智。
爸爸的初心是好的,希望孩子把精力用在学习上,课余时间补补偏科,争取考个好的大学。
可是不当的行为反而会把事情搞砸。
女孩对于爸爸的行为十分反感,以至于很长时间都不理会爸爸。
数学成绩更是一塌糊涂,很长时间女儿故意跟爸爸作对,就是不学习数学。
你看,家长的不当行为后果有多严重。
04
柔妈认为,
孩子能有自己的爱好,自己的理想是个高兴的事情。
比起有的孩子闷着头过日子,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知道为什么活着,要强百倍吧。
孩子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家长应该尊重而不是阻止。
或许有的家长会认为孩子最重要的是学习,是考大学。
这话没错,但换一种处理方法或许效果就不一样哦。
05
家长完全可以把孩子的爱好变成学习的动力。两者之间并不冲突,处理恰当完全可以兼顾。
柔妈认为,家长按照以下几点冷静处理,效果肯定不一样。
1,尊重孩子的爱好,理想。
家长懂得尊重孩子,孩子才会尊重家长。爸爸妈妈要肯定孩子,鼓励孩子,支持孩子。
良好的亲子关系建立了,后面的事情就好处理了。
2,和孩子一起分析利弊。
家长心平气和的与孩子一起分析利弊,不要把孩子当成小孩,其实道理她都懂。
告诉孩子考大学也是实现梦想的一个重要环节,不是不支持她的梦想,而是合理的安排时间,考上大学才能离梦想更进一步。
3,和孩子一起商议计划。
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数学成绩提高多少,允许她写小说多长时间。
把爱好变成动力,而不是直接把爱好抹杀掉。孩子的激情没有了,家长不更被动吗?
在这里,柔妈希望家长不要被成绩迷了双眼,不要被考大学冲昏头脑,对孩子的问题一定要理智分析,处理。
不是一时之气伤害孩子。任何时候家长都要冷静,再冷静。总有办法。
关注柔妈教育心法。你所关心的儿童心理学知识,青少年心理学知识,亲子沟通术,家庭教育,性格发展,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柔妈国家心理咨询师,从事心理工作多年,擅长家庭教育,儿童青少年心理辅导。有需求可以私信于我。育儿的路上有柔妈陪伴,不再迷茫与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