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父母看不起周杰伦,十几年后我们看不起蔡徐坤?

2019-08-03     YOUNG

相信大家都看过豆瓣上的一个名为《周杰伦微博数据那么差,为什么演唱会门票还难买啊》的帖子,帖子里面写道:“我一直看到有人说他票难买,但是我查了查,他微博超话排名都上不了,官宣代言什么,转发评论都没破万。演唱会一般都是粉丝去看,他粉丝真的那么多吗?”

其实大家都知道,那些微博上动辄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转发评论,都是流量明星的粉丝们通过非正常操作刷出来的。

周杰伦的粉丝们想要让这些流向明星的粉丝们证明周杰伦才是顶级流量,于是乎很多大龄周杰伦粉丝开始“被迫营业”给周杰伦超话打榜。7月20日上午就冲到了第二位。

嗯,第一位是蔡徐坤。

眼看就要威胁到坤坤的第一的位置,ikun们也是拼命死守第一,誓言要“让那个所谓的前辈家看看谁才是真正的顶流。”

21日,周杰伦超话一周影响力破亿。

22日,蔡徐坤粉丝团官方账号宣布,恭喜蔡徐坤蝉联内地榜64周连冠,并同时表示蔡徐坤粉丝将退出各项数据榜单的竞争。

作为吃瓜群众的我,突然有点心疼坤坤。

其实好像最开始没这么多人讨厌蔡徐坤吧?他给他饭圈以外的人的印象就是个流向明星,年轻人捧出来的偶像。

直到后来他成为了NBA新春贺岁大使,引起很多篮球爱好者的不满。从此虎扑的全民公敌从吴亦凡变成了蔡徐坤,网友纷纷表示要给吴亦凡道歉。

好,上面是前情提要。现在摆好姿势,继续心疼。。。

我思考一个问题。

有人说现在追蔡徐坤的粉丝们就好像十几年前追周杰伦的我们。那个时候一开始周杰伦也没有被大众认可,后来他的才华才被慢慢认可,成为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那究竟这样类比合不合适呢?

蔡徐坤为什么会被这么多人黑?

我总结了一下几点:

他的粉丝们近乎疯狂的刷假数据,刷完以后天真的认为自己的偶像影响力真的非常大了。首先这点就很招路人反感。之前的海外iTunes榜单刷到第一,后来导致蔡徐坤直接被iTunes封杀。

经纪公司的几波操作,比如NBA新春贺岁大使(个人猜测应该是经纪公司主动找到NBA中国的,说什么我们家艺人多大的影响力巴拉巴拉,然后把数据给人家一看。人家也不了解啥情况,一看确实这个数据很可以。就觉得请这个艺人当大使应该可以在中国扩大NBA的知名度)。这波操作加剧了路人的反感。

我们对一个人一旦产生了某种抵触心理就不愿再多去更深的去了解他了,所以他的作品只能在他的饭圈里传播,出了饭圈基本没有多少人听他的歌。

所以又有多少人抱着宽容的心去看待他呢?

于是我开始在qq音乐上搜坤坤的歌来听(是的,除了之前因为“唱跳rap篮球”大火而特意去搜那首“只因你太美(鸡你太美)”,我也没听过他的歌)

听完之后发现,没什么毛病,毕竟有专业的团队。

但是就我个人的感觉,这些歌工业化太严重,现在流行什么我就给你来什么。它们似乎空有一个外表华丽的“壳子”,当你打开包装以后发现,里面的东西还没有外面的包装值钱。

说直接一点就是,我觉得它不够走心,它没有打动我。

我们为什么听歌?

首先在我看来,它会是我们情感的一种寄托。这也是网易云音乐当年从那些老牌音乐播放软件里杀出一片天地的原因。-网易云音乐的评论功能(此处不细说了)

我们听一首歌很大程度上会去看歌词。有时候听到一首歌会冒出这样一种感觉,卧槽,这分明就是写的我。

歌词很重要。即使这首歌旋律、编曲很一般。

很直接的例子就是前几年国内大火的内地民谣。它们打动人的核心就在歌词。我曾经打过一个比方是,那几年的国内的民谣歌手就相当于八九十年代的写现代诗的文学青年。

还有就是近两年在国内火起来的说唱。没有了旋律,歌词对于一首说唱歌曲的重要性来说更是可想而知了。而一首好的说唱不仅需要歌词好,还有韵律、节奏的编排(就是他们常说的Flow),这个非常重要也是说唱音乐性的体现。一首好的说唱歌曲它的Flow一定是出彩的。当然,高质量的编曲也是必不可少的。

还有一种是音乐性比较高的,旋律以及编曲很吸引人。就算你不看它歌词或者不知道它的歌词什么意思,光听着就觉得好听。

上面只是单纯针对歌曲本身,当然一首歌吸引人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演唱者本身的条件,比如声音的辨识度以及唱功等等。

说了这么多,朋友们,有没有发现问题所在?

对于音乐这方面来说,确实是需要天赋的。

蔡徐坤今年21岁,而在周杰伦21岁的时候凭借自己的第一张专辑《jay》拿到了第12届金曲奖最佳流行音乐演唱专辑奖。并且获得最佳制作人及最佳作曲人提名。

好的音乐是能把你带进去的,不管是歌词、旋律、编曲,它会让你有情绪,或温暖,或开心,或难过,或忧伤,或激动,或亢奋,或感慨万千。

所以,做音乐这件事是真的需要天赋的。不要跟我说某某某有多努力。至少现在不行就是不行。等你有好的作品再来证明自己。

当然也有可能是坤坤的公司给他的限制,他有天赋和才华但是没有得到施展?

好吧,加油坤坤。

回到今天的话题:

有人说现在追蔡徐坤的粉丝们就好像十几年前追周杰伦的我们。

我觉得没有可比性。

传统的唱片行业慢慢走向衰落。他们虽然也要赚钱,但是他们有自己的审美标准。

现在那些娱乐公司资本当道,利益为先。捧你出来为了什么?因为你有才华,会唱,跳,rap,篮球吗?肯定是为了赚钱啊。所以娱乐公司从一开始就给粉丝们一个参与的机会让自己选出偶像(所谓的养成系)。剩下的你们粉丝只管掏钱就可以了。

这其实不怪粉丝,真的。娱乐公司制定的游戏规则,他们诱导着粉丝去参与这个游戏并从中氪金。

他们只是一群孩子(也包括蔡徐坤们)。当然,这个过程中他们也是各取所需。粉丝们在参与这个偶像养成游戏的过程中得到了满足。而蔡徐坤们也得到了成为偶像后的物质条件以及成就感。至于娱乐公司,也把钱赚了顺便养活了一票人。

所以,别太较真。

我们也只是运气好,碰上了那个时代。热爱音乐的年轻人凭借着自己的才华让很多人认可并喜欢,顺便把钱赚了。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FwOaWmwBUcHTFCnfyNi_.html